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交际法成语教学

    摘要: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有语义凝练、结构固定和语法功能多样的特点,让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学习者倍感困难。成语在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广泛存在,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不能逃避这一问题。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探究更科学合理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主张现代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应打破现有的以释义和语法为中心的现状,以语用为中心,力求提高成语教学效率,为中國传统文化输出扫清障碍。

    关键词: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成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4-0081-03

    在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汉语热”不断升温。在此形势下,国家审时度势地开启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向世界提供学习汉语的方法与资源。同时,国内也掀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潮,部分学者发现,根据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普遍反映,其汉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是成语。在成语学习过程中,各个国家的的汉语学习者都存在着语义理解偏差,句法功能模糊,成语搭配不当等问题,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且就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而言,也存在课程内容笼统化,练习形式单一化等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成语学习望而却步。因此,学者们分别基于不同的视角,分析研究了成语教学方法,但是关于如何创设让会话情境、让成语能学习致用等问题至今悬而未解。本文基于让汉语学习者乐于在会话中使用成语的目的,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对成语教学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1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管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学,词汇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的思想、历史与文化,要想和不同民族的人深入交往,必须重视词汇。但是纵观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就会发现其长期陷入了“重结构,轻词汇”的误区。所以,当务之急是提升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包括其高级阶段——成语教学[1]。

    1.1 现代汉语成语的特点

    成语内涵丰富,在简单的字义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如果仅以其构成成分来理解成语意义,根本不能体会成语的精妙所在。成语结构紧密,词序固定。成语以四字形式居多,也有部分三字形式、多字形式的成语。其特征如下:首先,成语结构具有固定性,不能任意变更、随意增减[2]。例如,虽然“齿”和“牙”在词义上并无二致,但是并不能将“唇亡齿寒”改为“唇亡牙寒”;同样,也不能将“胸无点墨”增添为“胸中无有一点墨”;其次,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部分成语构成简单,但是意义深刻,只有基于构成成分而概括的整体意义,才能体现成语的真正意义。如“狐假虎威”,实际意义的深刻程度却远超了“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的表面意义;再次,成语语法功能多样。基于语法视角而言,汉语成语的作用相当于短语,因为短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所以成语具备多样化的语法功能[3]。例如,“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者事物感情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它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我们只能说“……对……漠不关心”。还有句子“春天来了,公园勃勃生机。”是因为留学生不明成语的句法功能而造成,可改用谓词性成语“生机勃勃”或另外添加谓语,如“呈现”。

    1.2 汉语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成语是镶嵌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绚丽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长期以来,成语都和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广泛出现于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4]。外国留学生们要领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文化,就必须要借助文化精粹——成语。成语背后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折射。学习成语,就是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之间的“无声”对话。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意义重大。

    2 当前来华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分析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外国留学生的成语学习现状,笔者查阅专业问卷和相关数据统计,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偏误:

    2.1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成语使用的偏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留学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加之其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都是造成其成语学习困难的关键原因。“思维方式是蕴含于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可以支配和决定文化行为。[5]”即使面对相同的文化现象,不同方式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由于语言和文化天然的不可分割性,要行之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首先需要转换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对居于语言底层的文化因素的重视程度[6]。比如中西方日期截然不同的写法,也是由于思维方式差异而致。因此要提升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质量和效率,让留学生能深层次理解中国文化因素,将成语学以致用,首先就需要引导留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2.2 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理解偏误

    语言和社会文化与生俱来就是关联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继承文化、延续文化、保存文化的重任。语言教学的内容也早就超越了文字教学本身,涵盖着社会文化教学[7]。所以,成语教学时,要因地制宜地导入文化因素。许多成语都由厚重的古典文化沉淀而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诗词歌赋和民间俗语,如黄粱美梦、画蛇添足、文质彬彬、夜郎自大等。但是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差异,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难免存在理解偏差。因此在成语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要向学生讲解便于识记、理解的成语内涵。同时,留学生也要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力求对成语来源、成语意义熟稔于心。

    2.3 交际文化而导致的使用偏误

    学以致用是成语学习的终极目标,但是学起来容易用起来难,在学以致用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偏误。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因素具体可分为知识文化、交际文化两大因素。掌握知识文化,并不意味着就能掌握交际文化[8]。由于外部环境的局限,留学生不能在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成语,因此会与成语使用的时间、对象、目的等客观条件不甚了解,出现成语使用场合、使用语境不明而造就的偏误。如:“父母节快乐,我爱你们,天长地久”。“天长地久”表示友情和爱情长长久久,主要用于友人祝福、婚庆祝福,并不适用于形容两辈人之间的感情。又如:“祝您的公司一路顺风”。“一路顺风”指旅程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用于亲友送别,并不适用于祝福公司。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要提高对此类偏误的重视程度。

    3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作为交际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意在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而不单单是讲授知识。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掌握以跨文化语言交际为核心的语言能力。

    3.1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跨越民族、跨越文化背景的交际。”(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长期处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群体,会逐渐形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文化,由于民族文化的割裂性和差异性,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际中,必然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对文化的差异性尤为注重。

    3.2 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策略

    “言语是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语言的组织方式是语义结构、形式结构的统一。”(杨信彰,《语言学概论》)人们可从不同方面对语言加以观察解释。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是特殊的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符号,语言承担着继承文化、延续文化、保存文化的重任。基于此视角,文化发展离不开语言这一基础。吕必松先生曾言:“在语言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作用日渐凸显,语言教学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是在强化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方面,学者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几乎不存在任何大的分歧。”我国斥资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目的不仅在于输出语言知识,也需要打通国家间道德意识的通道,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说,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本身就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人为地将二者割裂开来,语言教学就会之间流于形式,失去其本身价值。

    4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探究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学界和实际教学案例中,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基本以释义为中心,部分学者关注到成语的语法重要性,认为应逐步转向以语法为中心。笔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成语不同于母语学习者,应培养适当的成语使用习惯,激励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高频度现代成语,进而学习成语的历史典故,收获中国文化知识。

    4.1 典故讲解法

    典故讲解利于调动汉语学习者的热情,引起汉语学习者共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可有选择性地在教案中适量融入成语典故,也可在适宜的时机引入成语典故,例如在课前热身、课中讲解、课后练习中引入典故。在课前,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导入成语文化。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影片、动画片或成语歌曲等。在课前预备阶段,教学工作者可以预先让学生借助丰富化、多元化的多媒体资料,对成语的背景故事先行了解,调动留学生的成语学习兴趣。此处以成语“守株待兔”为例,教学工作者可预先向留学生讲述“守株待兔”典故,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邀请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表演。在课中,教学工作者提供会话,同时插入典故讲解,启发学生理解其引申义。当然,成语教学方式不一而足,在讲解典故时,教学工作者可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可将典故教学和听说能力训练结合起来,通过播放典故相关的音频来强化训练学生听力。

    4.2 文化对比法

    不管是任何国家的语言,都有一定量的成语,且多源自生活。英语的谚语、习语统称为idiom。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成语,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甚至在成语后面附了英文,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画蛇添足,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依据附文学习成语,学生往往对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理解成语的字面意义,却对成语的内涵一知半解。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采就需要有选择性地选用文化对比法。英语中有一源自古希腊寓言的惯用成语“Kill goose the lays thegolden eggs”,其寓意为眼光短浅,只顾及眼前利益,和汉语成语“杀鸡取卵”寓意基本相同。在讲授“杀鸡取卵”成语时,可将这文化背景近乎相同的英汉成语结合起来,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在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时,教学难度也不会太高,因为“Kill goose the lays thegolden eggs”这一英语成语,学生能更轻而易举的理解和掌握“杀鸡取卵”的引申义。又比如英语成语“Kill twobirdswithonestone”和汉语成语“一石二鸟”的文化背景近乎如出一辙,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结合文化背景,促进语言正迁移的形成。

    4.3 情景教学法

    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情景教学有助于填补留学生的文化空白,纠正交际文化中的偏差,让留学生的文化交际更加顺畅。具体而言,即采用多样化的模拟谈话场景,通过持续性的实践锻炼,扩宽留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此来全面提升留学生多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学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潘先军认为“语言材料必须要是源自生活的真实性材料,否则将没有任何价值性可言。要尽可能提供最贴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景,也应适当提供母语环境的情景。”教学工作者需要创设更适宜留学生成语学习的情景,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语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地位[9]。同时根据成语内容,有目的性地选取适宜的会话内容,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成语的实用价值,从心底萌生成语学习的欲望。教学工作者还需要组织演练活动,通过持续性的演练,学习者就形成对成语搭配的正确认知。如:与成语“千载难逢”相关联的词汇是“机会”“机遇”等。成语“兴致勃勃”普遍出现在“观看”“游览”“谈起”……的相关结构中。具体化的语境增进学习者对成语含义的体会。

    5 结论

    本文基于让汉语学习者乐于在会话中运用成语的目的,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对成语教学相关问题加以探讨。首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重要性作了论述;其次,对当前来华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作了分析: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交际文化都是导致偏误的主要因素;接下来,对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性作了分析;最后,探究了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一是典故讲解法,二是文化对比法,三是情景教学法。本文主张以语用为中心,调动第二语言学习者们使用现代常用成语的积极性,创造实际情境会话机会,循序渐进推动现代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本文还存在教学案例举例不充分的问题,同时缺乏相关海外学术成果的论述。期待更多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同僚们,关注交际法成语教学的研究。关于留学生成语学习反馈、成语教材编写和成语授课软件开发,都需要更多交叉性人才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学报刊,2016(2):124-12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3]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18(1):77.

    [4]冯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孙智琳.对外漢语教学中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6]汪海燕.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 2018.

    [7]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9(3):25.

    [8]苏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以及教案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9]王伟.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方法简析[J].现代语言学,2019,4(1):1-7.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肖欣(1997—),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