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高效策略

    文俊杰

    摘要:在当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小学作文教学领域,各种流派的理论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上均有独特的作用。无论是作文课还是阅读课,教师若想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体现“高效”二字,首先得牢记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展开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敢于放手,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的引导点拨。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才能得到贯彻,语文教学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8)02-0041-03

    目前,教育领域对高效课堂的阐述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采用了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字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效能。[1]基于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并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若是遵循上述理论,作文课应该怎么上才算得上高效呢?这一问题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仔细斟酌。

    一、基于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

    《礼物》这个习作内容出自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属于话题作文。这个话题作文内容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若教师合理引导,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做到乐于表达和自由表达,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反复研读习作要求后,笔者发现作文的写作指导竟成了必须舍弃的一个部分。这一写作指导非常详细,除介绍礼物的范畴外,还将具体如何写的步骤也做了很细致的说明。虽然這种指导能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但指导过于详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将习作指导理解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作文教学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但是这些具体的要求在这一写作指导中没有得到体现。该写作指导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习作主动性去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感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学时应将该写作指导舍去,教师应重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到乐于表达和自由表达。武汉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罗坤霞曾说:“那种不关注学生作文兴趣而想通过技能训练追求作文教学高质量的做法只能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我们教儿童作文,首先要把目光放在怎么让他们喜欢和有兴趣上,而不是放在作文水平要求及技法上。”全国著名小学教师管建刚在阐述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时,将“兴趣重于技能”的观点列于其九大作文教学主张之首,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与其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用于引导学生梳理习作前的指导来唤醒他们的回忆,还不如创设一个活动打开学生乐于表达的“阀门”。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全新的教学构思:紧扣“礼物”这个话题,通过活动作文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选取了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又富有象征意义的泥土作为礼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第二,通过“礼物”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让学生尝试描写活动过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第三,在习作的表达和修改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讲真事、抒真情。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第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第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将活动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或由此产生的感悟充分表达出来。大多数五年级学生能将活动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写出来,而表述由此生成的感悟却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笔者加上这一要求,是为了实现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示自己。这也体现了高效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

    二、构建波澜起伏的教学过程

    (一)师生“血脉贲张”的互动

    一节高效的作文课,要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作文竞赛课的教师在课前不能见学生,师生交流只有课前的5分钟。因此,教师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课前5分钟至关重要。为了快速了解全班学生的特点,并带领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笔者和学生进行了三个互动:(1)引导学生通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介绍班级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2)追问表现积极的学生能否用行动证明自己,激将班级学生能否代表全校学生;(3)结合“小草”这个词,让学生自由联想并介绍产生这种联想的原因。笔者之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通过学生的推荐和自荐快速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通过表扬和激将学生,唤醒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打下基础;第三,让学生结合“小草”介绍自己的联想是为了引导学生联想,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指明方向。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笔者用自己巧妙的策略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对荣誉和被认可的渴望激励着他们在教学中积极表现。

    (二)学生“悬念迭起”的猜测

    好奇和期待是教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两大法宝。课堂刚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红盒子,并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们,这个礼物是自己冥思苦想好长时间才想好的礼物,接下来就围绕“盒子里面是什么礼物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猜想。当学生将各自不同的观点主动地讲述后,笔者给出了一个“现在有没有同学能将上述同学的猜测,用一段话连起来?”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归纳和有条理地讲述。随后,让学生充满期待的盒子被打开,里面竟然还是一个盒子。这一结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面对小盒子,接下来有学生开始推断盒子里面应该还是盒子,还有学生结合盒子的大小推断里面会是文具,就在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进行猜测的时候,教师从盒子里面拿出来了用水晶碗承载的一块泥土。这时,原本情绪高涨的学生心情顿时一落千丈,不少学生以“失望透顶”“出乎意料”“疑惑不解”等词句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通过这个猜礼物的活动,学生产生了连续三个极富反差的情绪,这为学生描写活动过程和个人心理活动提供了真实而鲜活的素材。学生在悬念迭起的亲身体验中激发了表达的热情,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开展进一步的引导。

    (三)学生“百花齐放”的感悟

    当学生们将自己的独特感受真实地展露出来时,笔者故意装着很受伤地告诉他们:“唉,没想到这个让我敏思苦想好几天的礼物竟然让大家有这样的反应,想知道我送这个礼物的原因吗?聪明的你们请先想一想,泥土能做些什么或者有什么作用?”面对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少学生从泥土孕育了万物、泥土能制作生活中使用的瓷器等角度展开了思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调动起来。当学生将泥土的作用讲述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将礼物由泥土转向其他,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地对“礼物”展开思考与交流。“感谢大家独到而有思想的见解。平时你们都收到过不少礼物,比如装文具的笔袋、美味的巧克力、好看的衣服等等,但是这些礼物和我今天送给你们的这份礼物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待会我们再一起分享!”笔者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思考并讨论本次礼物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将自己独特的思考具体地讲述出来。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质疑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成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变革学习方式。在小组汇报环节,很多学生结合泥土的外形和作用谈到自己童年的回忆、想到的人物和由此而生成的种种感悟,不同孩子独特的感受也就在无形中被引导出来了。这种因交流而引发的“百花齐放”式的感悟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表达的兴趣与热情已被充分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四)教师“润物无声”的指导

    一节高效的作文课需要教师做到善于指导、巧于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做到主动和自由的表达,是作文课中教师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在练写这个关键节点不漏痕迹地指导学生一步步将素材转化为习作作品。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指导:第一,通过梳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重点引导学生讲述猜测过程中心情的变化;第二,以开放式的指导告诉学生从四个方面练写,即重点写活动的过程,注意写出人物的心情变化;重点写由礼物联想到的人和事,注意写出具体的事例;重點介绍由礼物得到的启示,采用对比的方法;围绕“礼物”写其他内容。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指导,教师能帮助学生整体回顾学习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明确习作的方向和方法。此种指导展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关系,也将教师教学中的首席地位较好地体现了出来。

    (五)教师方向明晰的评改

    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的自信心。在这一环节,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主动性,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的评改方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作文,把自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画出来,有问题的地方改一改。学生自改完成后,教师应结合习作前的指导,请两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习作,同时让其他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同学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2)听了同学的朗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值得你学习或者需要注意的方面是什么?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更多是倾听者,只在关键处或学生难以讲述清楚的地方进行指导。如,学生讲怎样写出心情的变化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指向性的提示:在介绍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中,除了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其他人的反应也能展现这种心情的变化,告诉学生如何将心情的变化写得曲折而又具体,更加形象生动。教师采用的这种评改,不是直接给出意见,而是借学生之口进行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修改的作文质量也就更高。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也较好地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作用。

    三、小结

    “面对大时代、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浪潮,基础教育中的小学作文教学何以自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路又在何方?”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点评作文教学活动时的开卷语。作文教学中,教师为提升教学的效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解读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获得深入体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与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了。

    无论是作文课还是阅读课,若要在课堂上真正体现“高效”二字,教师首先得牢记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入手,在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进行引导和点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大餐将不会遥远。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应当追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小莉.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教育革新,2012(11):41-42.

    (责任编辑:夏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