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自当握妙笔

    袁源

    

    

    

    选择做语文教师的人,多半是喜欢文学的,至少对写作有些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写作状态和较高的写作水平,不但是个人兴趣的体现,也是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关于语文教师写作状况的调查

    当下语文教师的写作状况如何呢?出于好奇,我从三个方面对一百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随机无记名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语文教师的写作生活

    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还“在”写作吗?我就此设计了两个题目——1.当今的语文教师有自己的写作生活吗?2.您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园地吗?两题都设了“有、没有、有时有”三个选项供单选。第一题是从个体语文教师的视角,请其结合对身边教师群体的观察和了解做出判断;第二题则是直接针对教师个体写作状况的问询。

    从图1来看,百名受访者中,认为当下语文教师“有”写作生活的28人,“没有”的9人,“有时有”的63人,可见,大多数老师认为语文教师是“在”写作的,对语文教师整体的写作状态是乐观的。但从图2来看,确认自己“有”固定写作园地的只有16人,确定“没有”的达52人,不确定的32人。从图1中认为语文教师“有”或“有时有”写作生活的91%,下降到图2的48%,这说明站在个体角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写作状态是不自信的,由此推断,语文教师整体的写作状况也未必理想。

    (二)语文教师的写作类型

    语文教师平时都写些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设计了一个多选题:您平时经常写的是什么?并罗列了18个选项。如果从广义的理解出发,语文教师的日常写作应该包括其落笔的各种文字。将这些文字分类,大致可以得出“为了工作的写作”“为了交际的写作”和“为了自我的写作”三类。其中,属于“为了工作的写作”有下水作文、课题报告、听课笔记、教案、非语文类工作材料和专业论文等6项;属于“为了交际的写作”有电子邮件、传统书信、简书、头条、微信朋友圈、美篇、微信公众号推文、QQ空间、微博和博客等10项,多为利用网络的写作方式;“为了自我的写作”有文学作品与文学鉴赏。当然,以上的分类不一定严格,也存在交叉的现象,但大体可以反映语文教师的写作类别和方式。

    从图3的统计结果看,语文教师“为了工作的写作”占比最高,达253人次,而其中教案是多数语文教师最常写的文字,其次是听课笔记。应该说,这两者都是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紧随其后的是各类工作材料,尽管是非语文学科的内容,但因为大多数语文教师是班主任,各类计划、报表、总结以及汇报材料等均不少;再随其后的是语文研究类的写作,如专业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虽然为数不多,但也能看到部分教师对提升教学品质的追求;数量最少的是为了写作教学的写作,有写下水作文习惯的老师仅占21%。由此推想,多数语文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文,自己并不曾试水。

    “为了交际的写作”占比其次,达149人次。随着生活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借助各种网络平台,以文字的方式沟通交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语文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受访者中,社交平台用得最多的是微信朋友圈,大约因为其便于及时快捷地反映生活并引起关注吧!其次是微博、美篇、QQ空间等,也许因为其图文并茂,简便,易操作。有些社交平台可能因为不新鲜、过于小众或有难度,所以使用的人不多,如博客、简书、微信公众号等。最传统的邮件方式(纸质和电子),是使用人数最少的,但至今有人在写传统书信,依然能给人一种怀旧的暖意。

    我把“文学作品”和“文学鉴赏”写作,称为“为自己的写作”,因为语文教师的这类写作是不被重视甚至不被关注的,不是因为自己有一点文学爱好,多半不会坚持。虽然只有20人次经常写文学作品或鉴赏文章,但10%的比例已经令人感动了。而且我有意识地注意了一下这两类作者的问卷表,发现有8位是相同的,即常写文学作品的也常写文学鉴赏。我总悄悄地以为,他们的语文课一定更受欢迎。

    (三)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这个视角,我又设计了三道多选题:

    1.您确认自己或您身边的语文老师能做到哪些?

    A.能自由创作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有一定的艺术水准。

    B.能根据自己对教学的思考,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C.能针对阅读的材料,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本解读或文学鉴赏类文章。

    D.能根据写作教学的需要,写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例文。

    2.在您看来,语文教师哪些方面的写作能力尚待提高?

    A.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没有或少见错别字和? ? 语病。

    B.语言合规范,行文讲逻辑,表达连贯、? ? ? 得体。

    C.能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D.有思想,有文采,有个性,有创意。

    3.在您看来,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写作能力?

    A.广泛深入地阅读,尤其是中外经典。

    B.勤练笔,常下水,乐于展示自己的习作。

    C.广交笔友,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D.积极投稿,向各类报刊或其他媒体推荐自己的文章。

    三道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4来看,受訪者对写高质量的论文最自信。其次是文本解读或文学鉴赏文章,对写下水作文能力的信心已然下降,文学作品写作就更低了,这与图3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从图5来看,受访者对语文教师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肯定的,但对灵活写作,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否定的就多了。从图6来看,受访者对目前语文教师写作状态不够乐观的原因判定,主要来自语文教师的主观方面,即自身的读书练笔不够。受访者对于外部条件(如笔友、刊物与媒体等)虽也有需求,但不及对加强主观读写实践的要求高。将三幅图结合起来看,不难发现,受访者对当下语文教师在撰写论文或教学材料方面的能力是自信的,但对能直接影响写作教学的写作能力的自信则明显不足。

    上述调查纯粹出于偶然,按照严格的研究规范,其中还有诸多不完备之处,如,受访人数过少,没有对受访者做分类分析等。不过,也正因为出于偶然,受访者并无心理准备,加之不记姓名与身份,此调查倒可以让人一窥语文教师写作的真实状况。

    二、对于语文教師专业写作的思考

    语文教师的日常写作领域当然是宽泛的,但如果从狭义的写作定义出发,站在益于教学的立场,语文教师的写作范围就不那么大了。

    (一)语文教师专业写作的内容

    什么是写作呢?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里直接解释为“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如此看来,那些教学设计、各种笔记以及常见的上报材料之类,应该不在写作范畴;而多数交际类写作又非教师专属,虽对教师教学有一定的价值,但影响较为间接;论文、课题报告等,各科教师都要写,所以,语文教师更为拿手的,于写作教学更有益的写作内容应是——伴写例作。

    伴写例作又可以分作三类:

    1.作文范例。给学生布置作文题,自己也写一篇,给学生当引子或样例,以资借鉴与参考,这样的文章便是作文范例。而今有些语文教师在写作课上布置作文题,但自己不写,也不相信自己的文章可以成为学生的范文,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信任甚至不认同。为什么呢?因为教师指导写作的时候没有范文引导,而讲评所用的范文往往直接取自学生的优秀习作,可学生的习作常常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指导的写作方法或技巧,这就使得有些教学落了空。假如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和写作题时,能拿出自己的文章做范例,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时得到感性的启迪,更会让学生亲近,也敬佩自己的语文老师。

    2.典型病文。写作讲评课是写作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教师善于写典型病文,能大大提高写作讲评课的效率。典型病文是教师在阅读全班学生习作后,发现并提炼出主要问题,将其汇集、放大,然后呈现在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里,让学生观后获得更加清晰深刻的印象。典型病文的好处一是针对性强。教师发现的问题来自所教班级的学生习作,而非泛泛的写作问题。二是具体化。如果讲评课只列出几条抽象的问题要求学生改正,学生其实并不能真正掌握要领。将问题融于文章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更容易吸取教训。三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直接拿学生的病文进行点评,令学生很难堪。而将学生习作中的问题集中在一篇文章里,便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尴尬。学生在阅读病文时,常常能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更明。

    3.文学练笔。许多语文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创作,特为学生开辟了写作园地。有的印制班级报刊,有的推出班级作文公众号,也有的办了班级板报。然而,在这些写作园地中,鲜见语文教师的作品,这可能与语文教师期待将宝贵的版面多留一些给学生有关,但也有可能是语文教师疏于练笔所致。其实,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园地中读到语文教师的作品多是开心甚至很自豪的,而教师常年将自己的作品与学生一同发表,不仅能起到陪伴的作用,也能发挥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写作的正面影响。

    除了伴写例作,语文教师的专业写作内容还包括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类的文章,多写这类文章,有助于提升自己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教师专业写作的意义

    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呢?不是有很多世界冠军的教练并不是世界冠军吗?教师只要会“教”就好了。这样的观念在语文教师中是颇为普遍的。然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要比不善于写作的教师教学效果好,也更受学生欢迎。个中缘由并不复杂。

    1.体味写作过程的甘苦。叶圣陶先生在《教师下水》(《文汇报》1961年7月22日)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老师出身于学生。当学生的时候,谁不曾练习作文?当了老师之后,或者工作上需要,或者个人有兴趣,经常动动笔的也有。但是多数老师就只教学生作文,而自己不作文了。只教而不作,能派用场的不就是学生时代得来的一点儿甘苦吗?老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这点儿甘苦永久保得住吗?

    固然,讲语法修辞的书,讲篇章结构的书,都可以拿来参考,帮助教学,但是真要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还在乎老师消化那些书而不是转述那些书,还在乎老师在作文的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

    因此,经常动动笔是大有好处的,“教师下水”确然是个切要的要求。

    这段话中的道理,语文教师都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践行的不多,因为做了教师,对“作文的甘苦”多半已经麻木不仁了。

    2.获得作文命题的巧妙。因为自己与学生同题写作了,所以必然会站在作者的立场审视自己给学生出的写作题,自然慢慢会发现哪些题目更适合学生写作,更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也更便于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写作方法。记得我在教学生用插叙的方法叙事时,原先布置的作文题是较为老套的“那一刻,我……”。自己一动笔,就发现此题不好写,因为“那一刻”是一瞬间,其间穿插另外的事件,就显得不自然。于是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题目改成了“我家的文物”,要求学生主要写一件与“我家的文物”有关的事,而将对“文物”由来的交代插入主要事件中。我自己试了试,觉得好写多了。再看学生的习作,也显然丰富而具体了,插叙的方法运用得也普遍较好。好的作文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而命制好的作文题,需要语文教师先尝试。

    3.建立语言评判的标准。近年来,学生习作中常常充斥着文不对题、华而不实的语句,令语文教师煞是头痛。究其原因,多半是学生为了赢得高分,而将优秀作文选等刊物或书籍上佳作中的精彩语句,生硬地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再有就是,教师鼓励学生多用好词好句,但凡见到形容词、修辞句就圈出加以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将“好词好句”当作最好的语言,任性地写在作文里。我曾经在一次作文竞赛的阅卷点,连续读到数十篇写景开头的文章,不是“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边”,就是“微风吹拂着河边的细柳”,而那次作文竞赛的题目是写一个妈妈的故事。显然,这些孩子是共同受过训练的,而训练他们的老师简单化地教学生用写景的优美语句充当作文的开头,并把写景句视为好语言,导致了学生作文大面积雷同。如果教师亲自写一写,就会深刻理解“修辞立其诚”的道理,也会更明白准确、具体、恰当、得体等也是好语言的标准,好语言并非都只是生动形象的。

    (三)语文教师专业写作的方法

    语文教师如何实施专业写作,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呢?我反观自身的教學实践,以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1.现身说法。我曾就下水作文的问题询问过几位老师,有老师说自己转换不了角色,难以用学生的口吻写作,而且用学生的口吻写出的文章总觉得怪怪的,不真实。“下水作文”一定是模仿学生的作文吗?我还是现身说法,以诚相见。例如,在带着学生“学习写诗”时,我就以自己的感受写了一首三行小诗《站台》。

    站台

    看

    车往来,人往来

    一片秋叶落下来

    对于初学写诗的初中生,起点不能太高,让他们感受并捕捉到生活中的诗意,以凝练的文字传达心中的诗情就很好了。因为我和学生处于共同的生活空间,很容易拥有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我以自己的视角写作并引导学生,学生也就用这样的方法回馈我,例如潘子妍同学的《悠闲》。

    悠闲

    我多想

    躺在软软的白云上

    看大雁的肚皮

    作为伴写的例文,不必追求高端,追求文学化,以致学生“敬而远之”。只要正常地写、自然地写就可以了,不必用学生的语气。

    2.杂取种种。病文写作,有时是需要模仿学生的语气的,需要将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归并,典型化后呈现,方能带给学生鲜明的印象。我在教《文从字顺》一课时,就连续写了三段文字,突出学生写作中的共性不足。

    秋天好风景

    温柔的秋风袭来,金黄的树叶飘落,被风卷得乱飞,像美丽的仙女在翩然舞蹈。树叶落到地上,到处是满地的绒毯。踩上去,还能发出嚓嚓的脆响呢。秋天好可爱!

    秋天好心情

    一到秋天,我就特别开心,因为妈妈答应带我去户外玩耍。玩累的时候,外婆会给我送来亲手做的蛋挞。看我吃得香甜,外婆总会咧着嘴笑起来。

    秋天好意境

    秋天里的一切都那么好。树显得格外苍翠,天也特别蓝。树下的青草开始变黄,软软的,茸茸的,让人特别想躺在上面,懒懒地睡个午觉。太阳暖暖的,树叶慢悠悠地飘下来,很闲适,很安逸。

    这三个片段是针对学生用词不当、对象混乱和语序不顺等问题拟写的,学生阅读、分析后,再对照自己的习作,便能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了。

    当然,教师伴写的例文并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典型习作的范例作用,将二者结合运用会更好。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亲自动笔,与学生一道写作,看起来是多了些许任务,殊不知,在坚持专业写作的道路上,收益最多的恰是教师自己。

    (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