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视域下的乡村景观开发与乡村振兴

    季心蕙 汪泓涓 黄鹏飞

    

    

    【摘 要】文章以苏南水网地区乡村景观开发的“排头兵”苏州市东山镇西巷村、陆巷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从“三生”即生态、生产、生活的角度分析乡村景观建設开发的顶层设计与落地实践中的矛盾与问题,以及乡村景观带动乡村振兴环节中的难点问题,并从规划与决策层面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优化改进策略。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097-02

    一、研究背景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省、市(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发展乡村生态文明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近年来热度不断上升的美丽乡村——苏州市东山镇的西巷村与陆巷村,是20世纪初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开发改建的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旅游的新发展模式乡村代表,因此本文以西巷村、陆巷村为例,围绕“三生”,分析乡村景观建设开发的顶层设计与落地、乡村景观带动乡村振兴环节中的矛盾与问题。

    二、研究区域概况

    东山镇陆巷村,距离东山镇中心12公里,背山面湖,东临莫厘峰,南靠碧螺峰,西边是太湖,南宋时渐成村落,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三十余处。2008年,陆巷村被评为苏州十大美丽乡村。管辖范围内拥有国家5A级景区——陆巷古村。

    东山镇西巷村,由于青蛙种类丰富,又名“青蛙村”,坐落于苏州西南50公里处,三面环山,一面临太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杨湾村的自然村落之一。

    三、乡村景观开发与乡村振兴

    (一)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1.陆巷村——低影响开发的传统古镇

    经过对村庄现场调研以及对以往影像、文字资料等的对比,村庄经过了整体的、统一的规划与村庄面貌营建,看起来整洁美丽,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呈现出自然的韵律美(如图1)。

    陆巷古村属于陆巷村的一小部分,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留存下来的建筑群。经过统一的规划后,形成了一个以古建为核心,兼具多种复合功能的小镇经济体(如图2)。翻新房重建仍保持古建风格,对于已经建设的裸露在外且影响视觉效果的构件(如空调室外机),采取艺术遮蔽的方式进行补救。在整体营建后,在太湖周边建立了码头景区。

    2.西巷村(青蛙村)—— 特色主题小镇

    西巷村较之原先的乡村景观有较大的改变。“青蛙村”作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延伸出来的主题,在建设中,随处可见以青蛙元素为主的景观。特色的乡村景观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访。村庄的整体布局整体保留原状,乡村的营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修缮、环境整治(如图3),以及主题氛围营建(如图4)三个方面。为了烘托“青蛙”,设计团队在西巷村设置了许多青蛙元素,有卡通青蛙雕塑小品、青蛙主题建筑等,使整个村子呈现出一种活泼的童趣氛围。

    (二)乡村景观建设与振兴乡村中的矛盾与问题

    客观外环境的改变对乡村面貌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本研究从生态、生产、生活方面,解读乡村景观营建的各个环节。乡村景观建设的出发点不仅是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更是能够通过乡村环境的改善以及景观的更新再造,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自然资源条件优渥的地区来说,可以促使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乡村居民的经济来源,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1.东山镇陆巷村乡村景观建设情况

    (1)规划建设前。①传统的农产品、渔产品销售。优势农业有茶树、橘树种植业。以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经济为主。②村民活动以村口、家门口闲坐聊天为主,娱乐活动以钓鱼游泳等为主。③村落保持自然肌理,景观面貌无序发展,呈现出无意识干扰的状态。植物生长杂乱,水系无序且遭受污染。

    (2)规划建设引导方向。①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村民参与为原则,为促进旅游业拓展新村,完善基础设施、理顺街巷系统,增加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1]。②建设村落核心区公共活动空间,以满足居民及游客需求。③景观建设体现乡土特色与地域特征,以自然景观为主,见缝插绿,提升村落绿地率。④由政府出资,村委会实施,对主要道路进行硬化,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2]。

    (3)规划建设后。乡村景观营建整治了乡村面貌与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的打造催生了农家乐等服务产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为第一和第二产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生态保护与统一规划的原因,村民原来的娱乐方式受到限制,但增设了健身器材与环湖跑步道等。整个陆巷村经过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涵盖了景观、建筑、道路、水系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的组织排放与处理。道路疏通后通达性明显提升。

    (4)问题与矛盾。规划落地建设缓慢,景区建设未完善,导致游人较少;政府相应的支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当地旅游活动不够丰富,且旅游链嵌合度尚待提高,三次产业尚需进一步融合。富裕乡村情趣的村民生活方式被改变,村民生活方式被城市化同化。①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不到位。②景区开发不完善,且硬质过多,绿化少。③陆巷村内部住宅密度高,村庄的建设占用了许多太湖与陆地的水陆交错带,对太湖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2.东山镇西巷村乡村景观建设情况

    (1)规划建设前。①以传统的农耕林渔为经济来源。②邻居间茶余饭后在住房附近聊天闲坐等。③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村庄生态环境受到生活方式日积月累的隐形破坏。

    (2)规划建设引导方向。①基础设施以配套建设为基础,结合村庄问题整治,通过主题景观建设打造旅游乡村,创意农业,发展第三产业。②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相关联的一系列产业,它构筑了融合第三产业的全景产业链条。

    (3)规划建设后。①小部分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民宿为主,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来源还是跟以前一样单一。②伴随健身场所、游步道的增加,村民活动场所增加。③村庄整体治理后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提升,利用“青蛙”这一特色主题,建设青蛙元素的景观,生态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4)问题与矛盾。①产业未充分结合,尤其是农产品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参与到旅游产业链中。②老人活动室被征用为仓库。③活动场所未合理利用。④相关的青蛙主题景点延展性不够,导致游客游线安排内容较少,不能给村民提供较多经济来源。

    四、乡村振兴中乡村景观建设的建议与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矛盾转变,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投入大幅增加,乡村旅游也迎来了新契机。乡村景观建设是促进乡村旅游有力又重要的手段,本研究选取的苏州市东山镇西巷村、陆巷村,是紧紧抓住时代脉搏,通过乡村景观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与“实验田”,通过多种渠道的调研与分析,在总结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三项建议与策略。

    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乡村景观建设的第一步是规划,正确的乡村定位、清晰的建設思路、科学的规划体系、严格的建设把控是建成美丽乡村的关键步骤[3]。坚持因村制宜,充分挖掘各村的自然美景、历史文化和产业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4]。

    第二,协同共建,多方参与。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体现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层面,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同时建设工程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与村民息息相关,应发挥群众的力量,协同共建,共同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等模式。

    第三,“三生”融合,三产联动。“三生”中的生态,即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立身之本,没有生态一切无从谈起。因此应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根本,通过景观整治与景观重塑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特色的乡村景观,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产业经济发展更加灵活,更加具有生命力。

    五、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的命题,已有的乡村振兴的研究颇丰。然而乡村振兴命题是统一的,乡村的现状是情形各异的。因此不能够停留在理论的假设上,应从我国国情、乡村实情出发,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修正理论,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苏卫哲,王洪波,谢正飞,曹刚,谢修庆,张文博.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基于浙江安吉、平湖的调研报告[J].江苏农村经济,2017,(08):32-35.

    [2]杨善柏.安庆市大龙山镇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2):15-16.

    [3]王晓敏.“生态博物馆”视角下的汉长安城遗址空间环境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汤蕾,刘宇红,姜劲松.新农村建设中村落空间格局传承的思考与实践——以苏州东山镇陆巷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