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当代借鉴意义

    [摘 要]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以中专层次为主体,在招生制度、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学生就业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逐步转为以专科层次为主体。面对这一新的时代挑战,有必要借鉴我国传统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有益经验,如继续坚持公费培养、定向就业等制度来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培养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育人机制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适应水平,以此克服当前培养层次升级后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生源质量下降、课程设置混乱、校园协同育人实效性低等主要问题。

    [关键词] 学前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培养模式

    健全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是保证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前提,只有把握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入口关和强化培养过程,才能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园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幼儿的适宜性发展。[1][2]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遵循的是三级师范培养体制,培养的幼儿园教师以中专层次为主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培养层次的上移,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也同步上移到以专科层次为主体,这种培养层次的上移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也给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3][4][5][6]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体系与模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社会背景以及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过程性要求,吸收传统经验中的有益成分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过程和提升师资的培养质量。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保障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传统举措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先后受到了日本和美国早期教育实践发展的影响,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要能保育幼儿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应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由此也形成了一些本土化的教育思想。[7][8][9][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加强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规划和领导,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进一步走向规范、科学和完善,为幼儿园教师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这些传统举措不仅体现在择优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上,还体现在对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有着明确和严格的要求上,全过程地为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第一,在招生制度上采取“提前招生,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把生源质量关,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选拔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提前招生,择优录取”是指招生部门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招生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和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进行提前录取的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的一种招生办法。[11]在传统培养模式下,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提前招生包括普通师范生的提前招生和艺术、体育特长生提前招生两类。在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和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提前招生、择优录取的方法保障了当时的幼儿师范学校能够招收到一批高质量的生源。

    第二,在培养模式上采取“初中起点,综合培养”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初中毕业的学生因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型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一是体现在身体上,有利于他们接受艺术技能的训练,二是有助于他们在形成明确的职业意向之前,培养起良好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怀。尽管初中毕业起点的学生在技能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对他们仍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来培养,如《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中设置的课程基本覆盖了思想品德、文化科学、保育教育、艺术体育等诸多方面,体现了综合培养的基本理念。

    第三,在培养机制上采用“校园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可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传统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这一实践路径就是培养院校与幼儿园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部分实践教学任务由幼儿园来承担,主要目的是培養学生的保育、教育以及班级管理能力。培养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方式主要有见习、实习、研习等,两者又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分别承担不同的管理和指导任务。

    第四,在培养过程上以“强化技能,夯实能力”为基本目标来制定课程培养体系,以期最大限度地夯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幼儿园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技术性的工作,《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就依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性提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技能要求,遴选了职业技能、艺术技能、体育技能等几大范畴的技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课程及其实践体系。这一技能体系不仅表现在艺体技能上,同时也涵盖语言表达、儿童观察、游戏设计、手工制作等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开展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特色。

    第五,在学生资助与就业分配上采取“公费助学,定向就业”的模式来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助于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高等教育不发达时期,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由中专层次的学校来承担,其规模也相对较小。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往往由政府承担相应的培养费用,并由生源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定向安排就业。这种在学生资助和就业安排上的计划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幼儿园教师的经济权益和社会地位,增强了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吸引力,促进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培养层次升级后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层次也逐渐从以中专为主转向以专科为主,专科及以上层次培养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这种培养层次的上移在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规格的同时也对整个培养过程造成了一些冲击,这些冲击部分是由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部分则是学前师范教育在从三级师范走向二级师范的过程中因在理念、体制、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而造成的。[12]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本身对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梳理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从内外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

    第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支持和保障的缺乏,幼儿园教师吸引力的不足,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急转直下,培养质量不断下滑。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这一社会背景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刺激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会因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偏向而制约某一学段或学科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扩招后,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提升使得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源不断进入高中或者其他专业学习,而从中专到本科择优录取招生制度的取消也进一步加剧了学前教育专业优秀生源的流失,这就使得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而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公费培养制度被取消,自2007年以来实施的免费师范生制度涵盖范围又过于狭窄,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无法从源头上招收到优秀的生源。

    第二,部分院校在升格后未建立起相适宜的课程及其实践体系,致使对幼儿园教师的能力要求模糊不清,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出现了混乱。培养层次上移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科知识的不断分化和精进,学生只有通过在学校接受更专业的学习才能满足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更为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但在传统办学经验束囿和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清晰的双重影响下,新升格的培养院校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园教师和怎么培养这一核心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科学且明晰的答案,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十分混乱的局面。[13]其中对文化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文化素养偏低和教育理念陈旧,提升理论课程比重又弱化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中师模式下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也就是说,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始终是培养层次升级后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三,培养规模的扩大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弱化了对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环节被简化,校园协同育人机制实效性降低。高校扩招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急速膨胀,招生人数的扩大和教育资源供给的不足致使培养院校放宽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尤其是放松了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他们专业实践能力发展不足。在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时期,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培养的核心工作之一,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方式的制定、指导教师的遴选、实习过程的管理都受到高度重视,校园之间的协同也更为紧密。培养层次上移后,因为培养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以及课程实践体系建构不完善,培养院校弱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校园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被淡化,培养院校教师对学生实习的专业指导被异化为纪律监控和生活管理。

    三、传统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对当前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启示

    传统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处于深度变革中的学前师范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内部制度设计,有关部门要为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为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一,公费定向培养对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吸引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家应通过强化对幼儿园教师经济社会地位的保障来吸引优质生源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并通过有效的过程支持使其毕业后能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在整体生源质量不理想的情况下,教育招生部门可以进一步通过扩大定向培养规模和招生前移的方式来尽可能地选拔优秀生源,通过公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来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在學生的选拔过程中,培养院校应该通过面试来进一步确认学生对学前教育的专业认知及其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情怀,要尽可能地将那些具有强烈的专业情感的学生选拔进来进行培养,进而为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14]

    第二,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应该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要在强化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引导儿童等本体性知识的基础上来建构艺体课程,不断夯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发展为前提,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也应更强化对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帮助他们形成明确的专业立场。

    第三,培养院校应该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培养过程管理,通过不断强化培养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育人机制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水平。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需要培养院校、幼儿园和政府部门各自发挥不同的职能,切实发挥起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15]其中培养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指导,要明确学生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系统的支持;政府要切实发挥统筹作用,为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幼儿园要切实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将实习学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而是要为他们的专业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12]张文军,管钰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现状及其改革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81-84.

    [2]金兰.时代转型:幼儿教师教育合理发展研究:基于对J省幼儿教师教育的调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1-2.

    [3]陈荣荣.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视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44-48.

    [4]潘健.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学制选择及优化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24):55-60.

    [5]贺红芳.新世纪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成效、问题及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17(08):109-113.

    [6]许环环.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层次提升的问题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5):80+89.

    [7]严碧芳.陈鹤琴幼稚师范课程思想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04):51-52.

    [8]穆晓敏.张雪门的幼稚师范课程:内容与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66.

    [9]朱玲鸽.陈鹤琴幼儿师范教育理论形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15-16.

    [10]贾艳红.张雪门幼儿师范教育思想研究[D].徐州:徐州师范大学,2011:31-32.

    [11]蔡华.传承与超越:我国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制度改革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76.

    [13]陈思,王仕杰,杨甲睿.新中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发展70年:历程、特点与前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05):53-59.

    [14]皮悦明,刘夏鸽,王庭照,等.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对职业认同的影响:职业发展支持的并列中介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64-80.

    [15]邱仁根,彭香萍.本土化农村幼儿园教师校地协同培养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