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契合“四个转变”的 有效性分析

    沈燕萍+程嘉祥+秦燕+东珠加

    摘要:对社会的人才贡献是衡量大学及其学科是否一流的重要指标,对青海省的人才贡献是衡量青海民族大学及其学科“双一流”[1]建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人才贡献取决于学科建设所培养人才数量和质量与青海省发展所需人才的契合程度。而基层单位教学管理有效性是保证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契合,支撑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因素。基于此逻辑关系,纵观其他高校高端财会人才争夺及市场需求和青海民族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及其人才贡献,文章依托“双一流”建设背景,在假设学科战略定位适当的前提下,借鉴相关理论框架,从四个维度及其目标视角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有效性与青海省“四个转变”战略所需人才契合关系。通过2014和2015届财会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及资料分析,提出强化教学管理有效性,契合“四个转变”[2]战略的人才培养途径,以期实现青海省财会高端人才最大贡献,融入国家“双一流”战略建设。

    关键词:“四个转变”;“双一流”;契合;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双一流”方案的建设,高端财会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高职称、高学历者因此向最大利益提供者归集。这不仅意味着大学的整体实力及其学科发展机会和知识资本化配置质的飞跃,而且象征着国家战略实施质的飞跃。不可否认双一流条件具备过程是以学科顶尖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从政府部门为高校网罗人才出台优厚政策到参与其中成为广纳人才的主体之一,足以说明这场人才大战与其说是高校间的人才争夺,不如说是地区间的人才争夺;与其说是资源向高校汇集,不如说向高校所在地区汇集。这关乎着一个地区和国家在实现战略过程中的效率、效果问题,更深刻的意味着未来生存问题。各高校几乎都倾其所有,并有资本能倾囊而出彰显了实力强弱,可预见的强者恒强的局势将被定格。这是青海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及其学科发展和青海省“四个转变”战略落地生根的人才供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预期人才契合度因此而进一步受到影响。

    青海省存在自身战略财会人才供需缺口的问题,省内高校也因同样的问题难以跻身“双一流”,而且存在两者契合度不高的问题。所谓契合是指所培养财会各学科人才从数量的充分性和质量的适当性方面能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相符。契合度主要强调相符的程度。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财会各学科人才供需为例。首先,仅从数量就难以达到教育部“双一流”的博士和教授指标要求。即便是自己培养的各层次源自全国的人才,绝大多数学成后回归各地。除本地生源外,暂时留下的也是为了以后更体面地离开。以时空换经历、经验及历练的实践环节和業务程序,青海省及其民大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地,人才供需缺口一直存在。虽有溢出效应,但扎根的仍是少数。如,该专业每年向本地会计师事务所输送毕业生,能留到今天的屈指可数。基本经过事务所几年实践,业务娴熟,积累了丰富经验后回到生源地或流向发达地区,有的进入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所。如果这是对社会的贡献,那么更多地给各地输送专业人才,却不能弥补自身“双一流”指标缺口;其次,“四个转变”是基于资源禀赋的战略布局,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特色,基层需要与之呼应的核算、监督人才。而标准化指标体系决定学科布局专业教学管理趋于统一,所培养人才与国际视角下将本土化战略融入国家战略所需人才存在质的差距;而且东西部人才分布极不均衡且与所输送人才及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存在结构性错位。更不要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概念、理念的产生,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与人才的供需矛盾,和由此催生的产业等赋予财会人才别样的元素导致的人才契合缺口,都将影响战略部署达到预期效果、效率。“双一流”建设虽然也会有人才流入,也会因《通知》[3]留住人才,但是终也挡不住在招聘实力比拼中市场经济趋利性特征对高端人才流向的决定作用。尽管如此,“双一流”建设毕竟是青海省和民大及其学科本土化的契机,也是为更大的人才溢出效应创造条件的契机。基于以上逻辑关系,基层教学单位通过内涵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有效性是培养符合“四个扎实”[4]要求人才、托起一流学科建设、支撑一流学校建设的可靠途径。

    二、教学管理有效性与青海省“四个转变”人才供需契合性分析

    (一)有效性与契合性关系分析

    假设民大及其学科定位无偏差,其“双一流”达标取决于教学管理有效性[5]对战略人才供需契合程度的贡献。当其他条件确定,教学管理有效性与契合是正相关关系,两者都可通过学生满意度、政府和社会认可度、学校及其学科声誉评价。而教学管理有效性主要从财务、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和顾客四个维度评价其具体目标和对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程度。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推断财务维度往往决定内部流程的建设,财务维度目标和内部流程维度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教学管理基础建设过程,也是保证契合的前提条件。这两个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成长维度目标实现顾客维度目标,顾客维度目标决定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现实评价结果,与贡献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契合度、贡献度、认可度和有效性是正相关关系,这是分析判断的逻辑关系。

    (二)基于维度的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

    1.财务维度与有效性。民大具有公办高校性质,不以追求利润目标最大化为维度目标,但是其维度目标一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假设每年学费收入及日常开支等经济指标为财务维度构成要素,定性其目标则是为内部流程维度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目标实现与否,取决于满足内部流程维度发挥最大效用的经济基础的保障程度。而内部流程维度目标实现与否取决于学习成长维度的有效性,学习成长维度目标实现程度取决于顾客维度的有效性,顾客维度目标实现与否取决于与社会的契合程度,契合程度取决于所培养人才的贡献的大小。财务维度目标不直接对接就业率和满意度,而是通过内部流程维度目标和学习成长维度目标间接实现其产出成果,间接影响就业率和满意度。假设其他要素不变,内部流程与学习成长维度从学校和受教育者个体两个方面构成教学管理要素,则财务维度是教学管理有效的物质保证。根据财会专业2014年、2015年在保持收入条件下,日常支出下降的现状可知,如果将此财务维度与学生96.23%的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关联分析,教学管理基于财务维度目标,通过内部流程维度目标和学习成长维度目标,基本实现了顾客维度目标,即契合度、贡献度、认可度和声誉。但也因为财务维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错位,局限了内部流程维度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学习成长维度目标实现,由此局限了教学管理有效性,从以下维度与有效性分析可窥一斑。

    2.内部流程维度与有效性。假设内部流程维度主要由师资、教学设备、课程充足、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等要素构成,则其目标就是有效保障教学管理,也就是从指标数据说明内部流程是否有效的为教学管理有效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师资结构显示教授和副教授分别占财务专业教师总人数的33.33%,讲师为33.34%;95%的专业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专业课程课时占总学时50.13%、实践课程课时占总学时18.84%、其他课程为31.03%,可见专业课程所占比重为总学时一半以上。从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要求契合而言,18%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55%的学生认为基本够用;但有27%的学生反馈了否定的信息;从直接顶岗、基本可以顶岗、不能顶岗了解专业技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程度,据此分析专业课程充足程度和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0%的学生认为可以直接顶岗、68%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顶岗,但22%的学生反馈不能顶岗;当参加何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时,47%的学生填的是校外兼职、32%的学生从事过学生社团工作、21%的其他实践活动。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满意程度的信息显示1.25%的学生觉得很满意、41%的学生认为满意、47.5%的学生一般,但是10.25%的学生回复不满意。如果仅从以上数据大小评价,则财务维度目标基本实现,而且内部流程基本保证为教学管理条件。如果仅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分析基于财务维度目标的内部流程维度目标的实现程度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关系,数据说明现状和问题。6.25%的学生回答教师对其有70%的影响力、12.5%的学生回答有40%—70%的影响力、18.75%的学生回答教师有20%—40%的影响力,而62.5%的学生回答影响力在20%以下。结果令人深思。

    3.学习成长维度与有效性分析。假设学习成长维度由专业化程度、就业单位性质、学习氛围、就业信息导向等因素构成。那么,人才专业化程度通过考取证书的层级及其数量和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程度指标反映其维度目标。从考取证书结构看,从该专业成立以来,初级会计师证书的学生占专业学生总数的67.42%、会计师证书的学生为17%、注册类证书的学生占15.57%(包括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程度指标显示,所占专业学生总数30%的学生认为专业对口、23%的学生认为基本对口,但是反饋不对口信息的学生占47%;毕业学生中,30%的学生被国有性质企业招聘、54%的学生被非国有企业录用、16%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学生就业率基本能实现100%就业,只要学生愿意就业;就学习氛围而言,占专业学生总数27%的学生对本专业学风的总体评价是很好、评价较好的学生人数占27%、一般的学生人数为38%,但是有8%的学生评价较差。如果根据前述信息及其关系判断教学管理有效性,显然答案是积极的,并符合各维度及其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但是,对就业信息导向作用评价中,12%的学生清楚了解国家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77%的学生知道一点,11%的学生处于完全不了解状态。当对获得工作信息途径调查时,44.76%的学生的答案是招聘会,35.24%的学生的答案是家人或朋友,20%的学生的答案是公务信息。当调查模拟招聘活动对求职的作用时,26.09%的学生认为有很大作用,59.13%有一点作用,14.78%毫无作用;当对“求职讲座的作用”调查时,24.3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作用,60%的学生认为有一点作用,15.65%学生认为毫无作用。显然,以上数据指标反映的问题是就业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就业率。有些学生因为不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失去机会,或者压缩了选择的空间,从而大大销蚀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契合度。

    4.顾客维度与有效性。假设顾客维度从教学管理的受益主体出发主要包括学生满意度、政府认可、社会认可和专业声誉四个要素。那么顾客维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从结果评价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其目标除了以上各维度目标述及数据指标外,还包括自身指标数据。学生满意度从对学习生活、教师授课水平、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满意度评价教学管理有效性,为分析契合度、认可度和专业声誉奠定基础。鉴于大学生活体验对四年大学生活收获的评价,18%学生评价充实、学有所成;76%学生评价完成学业,有所收获;6%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这与以上学习成长维度中的专业化程度、就业单位性质、学习氛围目标指标数据前后呼应。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评价25.74%表示满意、18.81%表示较满意、31.68%表示一般,但是也有23.77%表示不满意,这与学习成长维度中的就业信息导向调查数据相对应;当调查统计对教师授课水平评价时,8.70%给予了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很满意的评价,50%的学生给予了满意的评价,37.50%的学生给予了一般满意的评价。这与内部流程维度的师资目标要求遥相呼应,与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知识结构等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虽然没有不满意的评价,但是也有3.75%的很不满意的评价。如果仅从100%的学历完成率、96.23%的初次就业率评价政府的认可程度,也未尝不可。如果单从政府认可评价契合度,证明力较弱。但是,从社会认可程度,显然证明力就强了。假定社会认可度包括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吻合程度判断,那么以下数据具有实际意义。当问卷要求对专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做出评价时,56%的学生认为是符合的,39%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5%的学生认为不符合;从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的符合程度评价,10%的学生认为可以直接顶岗,68%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顶岗,22%的学生认为不能顶岗。因为,社会的认可程度与学生的生存状态直接相关,比较而言,切身体会更有实际价值。以上数据指标显示了教学管理的直接效果。向本地源源不断输送的人才得到社会好评,社会认可度较高,所以专业声誉比较而言是值得肯定的,在本地区的声誉良好,间接说明维度总体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但是,与名校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结论分析及其建议

    (一)财务和内部流程维度结论及建议

    如果财务维度、内部流程维度指标单独存在,只能说明财务收支为内部流程有效性提供了从师资到教学设备,从专业课程到实训的基本条件。并且从师资职称结构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和专业课程与实践课时,说明基本实现了财务维度目标,为内部流程维度目标进而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可能。但是在构建逻辑关系和深度访谈时,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

    1.内涵建设实现财务维度目标。财务维度目标实现状况仅从科学合理的师生比及其多媒体等设施功能率与现状比较,从内部流程要素反观财务维度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时,如大多时候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习成长显示单一的播放器功能,反而显示了高成本低效益的现状。存在契合弱化的问题。虽然对教学管理结果不是直接关系,却制约教学管理过程。教育追求财务维度低成本高效益目标,往往是冷冰冰的数据差异,而教育教学是师生多视角沟通和思想、观念的交流。财务维度目标低成本高效益的背离现实,不仅仅影响内部流程维度目标的有效性及其契合,而且制约教师影响力,这不仅仅是经验,有其合理的逻辑关系。建议:保证报酬与工作量配比,保证师生比和教学负荷量适当,争取单位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功效。诸如图书馆等辅助教育教学的场所设备充分发挥其功能等内涵建设,实现合理控制成本的财务维度目标。

    2.实践能力针对性提高实现内控流程维度目标。学科实践性、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力与社会专业贡献正相关关系,专业理论与运用能力契合,一定程度上可以从顶岗能力判断。结合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维度目标分析顶岗与在校期间专业实训关系,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学生顶岗能力。从顾客维度目标可见实践能力对岗位的贡献,是社会、政府对学科人才认可的依据;而高达47%比例的声音反映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将从个体角度影响学科、专业认可。并一定会影响对教学管理有效性和契合的评价。以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满意”评价加以说明。为了结论分析的客观性,研究将样本往前推,从11届拉伸到13届。(见表一)不满意的评价最低为44.07%,最高为58.5%。预期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与实际差异说明了各维度指向的焦点问题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本身,而在于财务维度和内部流程维度。

    建议1:针对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所谓针对性即教学管理根据能力要求作为策划活动和运行的依据,针对可预见的专业岗位的要求设计模块强化能力培养,为对接岗位做充分准备。提前掌握学生偏好就业单位的相关财会工作内容。根据行业性质偏差对专业能力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进行课程设计,就专业知识、财会制度、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规划在教学课程体系和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缩小理论与实务的偏差,提高就业信息引导的有效性。将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嵌入学科、课程、课堂设计。根据多选空间的问卷调查,有23.75%样本人数认为人际交往很重要,22.5%认为创新能力对拓展个体发展空间有积极意义,21.25%认为学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要素,10%样本人数认为组织能力有利于尽快融入组织,55%样本数量集中反馈专业胜任能力的市场需求,这反映教学管理需要加强的环节和程度,意味着生存能力的强弱。

    建议2:强化社会实践培养体系建设,构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岗位培养机会和实践课程及其环节和课时,增强器合能力。调查反馈课程设置、学科内容及课时相对合理,但存在结构性调整空间。专业课程规律要求与生源基础的契合要求,决定占专业课时18.84%课堂和课程实践课时基本无法满足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根据教学规律,理论基础决定实践的后发能力,而实践训练决定了岗位适应能力。鉴于前述财务维度目标实现的现状,大幅压缩总课时的授课模式决定理论教授与实践课时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便案例讨论,在流行大班课授课的模式下,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具有固有的局限性。而且校外兼职、社团工作,或其他实践活动有利于社会能力的培养,但缺乏专业岗位执行力的积累。

    建议3:尊重教学规律,针对生源的差异性发挥小班授课模式的功能。根据教师影响力的调查数据和访谈可知,对教师影响力的认识与个体受益程度有关,一般对影响力评价高的学生往往与教师接触较多。或许是个人魅力,抑或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授方法等,不仅从课堂教学受益良多,而且从教师人生经验和经历获益颇多,更加重要的是能得到职业规划指导,部分学生因为被关注而在关键节点受教师的言行影响而受益,具有社会价值。

    (二)教学良性循环氛围提高学习成长维度目标

    教学氛围因素。数据透视财会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依赖证书导向的培养模式,这主要由就業门槛条件决定,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学风,降低了教学管理秩序维护成本。但是,也有8%的调查样本投了否定票。随着政府关于各类证书的取消,可预见的教学氛围将受预期的相关模式改变。

    建议1:学风是具有群体效应的软环境,一旦学风松散,其扩散的速度惊人且悄无声息。为此,教学管理首先深入调查给予学风否定评价的原因,采取措施,避免教学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其次另辟蹊径,准确定位“双一流”建设的培养目标,为形成良性循环教学氛围创造条件。

    建议2:重视并尊重教师群体特性,创造纯净的教学和学术氛围。尊重个体及团队的专业和学科归属权利及关系;依托学校基础教育资源,为教师群体创造稳定良好的子女入托和入学条件,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基础条件。

    建议3:就业信息导向问题。对就业指导和服务评价受制于实际岗位、薪酬和专业的契合度。当从指导和服务没有获取岗位,或受益而直接顶岗;当非定制式的指导和服务偏离了毕业生预期受益,评价自然有所保留。首先,从信息途径入手,随时更新国家就业政策,保证每个个体获得最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国家政策,有助于尽早根据职业意向规划职业生涯;其次,从数据可知找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互联网和招聘会。然而互联网是相对复杂的虚拟环境,针对就业安全,应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招聘途径和招聘经验;再次,做好就业咨询,以便增加就业机会和选择余地,提高契合度。以实现财会专业高质量的就业,满足社会的需求。

    建议4:首先改变就业观念。在数据统计时往往把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企等为例前列,并且以此判断就业质量;其次以薪酬多少定位就业单位优劣;再次以权力大小定位就业层次。这些都将起到消极的导向作用。在新的就业模式不断涌现的同时,相关部门需要超前理念,改变就业观念。

    (三)教学管理有效性实现顾客维度目标

    社会与政府对本校财会专业的认可度较高,主要是由于因为教学管理质量的结果,因为专业教学水平导致就业率和学业完成率,以及企业顶岗率指标衡量。

    1.学生个人的因素。学生对学习生活、教师授课水平满意度、就业指导和服务满意度的评价受很多因素影响。仅就学生个体而言,首先是学生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其次是不同阶段的合理规划及其落实。部分学生因为对四年大学生活规划早,有明确的目标,最终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证书、中级会计证书,初级审计师证书,甚至注册会计证、注册税务师证、评估师证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这部分学生在正常情况下能获得自己预期的就业岗位,为此,评价也是积极的;大多数部分学生一般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证书等,为此评价也比较偏向中性;但是,另一些学生往往因为基础薄弱,或者即便基础非常扎实,由于个人原因浪费时光,所以对四年大学生活的评价是不堪回首。对满意度的评价偏向消极;

    2.学生、企业和政府对民族大学财会专业各学科人才输出是满意的。但是有待于鼓励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水平,以此来实现满意度目标;对教学水平的评价非常不满意占3.75%,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于个体而言,评价却是百分之百的否定。专业教学水平是对教学管理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3.增加宣传力度,吸引人才,促进改革创新。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增加外界对本校的认可度,必然有利于发展。一方面吸引高质量人才,给教学管理带来新流;另一方面基于比较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加大提供有利于就业的学历背景。

    总之,“四个转变”战略所需财会人才是“双一流”实施下的与其契合的人才目标,只有教学管理有效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最起码的条件是四个维度及其目标实现。文章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信息,通过四个主要维度及其因果关系评价学科建设所培养人才数量和质量与青海省发展所需人才的契合程度,及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作用。为强化教学管理有效性以及契合“四个转变”战略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融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实现青海省和社会财会高端人才最大贡献。

    青海民族大学教研项目(2016—BKJXYB—02)“互联网背景下财会专业优秀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方法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

    注释:

    [1]所谓“双一流”是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简称,这是研究赖以依托的背景。

    [2]所谓“四个转变”是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战略部署“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战略”的简称。研究主要以其所需人才与所供给财会人才的符合程度判断契合程度。

    [3]《通知》是文章对《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進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的简称。

    [4]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即“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5]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财会专业教学管理策划的活动和达到其结果。

    参考文献:

    [1]吴霏雨,郭基勤.“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2]熊方军,张龙平.基于平衡积分卡的会计教学有效性研究[J].财会月刊,2016.09,124—128

    [3]沈燕萍,程嘉祥.“嵌入式”审计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研究.柴达木开发研究.2016(6):31—34

    [4]沈燕萍,东珠加,王建还.嵌入式审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当代会计.2016.10:45—46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