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思考

    摘 要:档案开放鉴定是档案利用的前提,也是实现档案价值的根本体现。随着档案资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和利用模式出现了巨大变化,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档案开放鉴定工作进行强化管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档案开放鉴定的含义、原则和依据分析出发,分析了加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结合当前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加强和优化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实践对策,旨在以此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我国档案管理和开放鉴定工作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档案开放 ;档案鉴定;思考

    “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是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入,“开放阵地”建设不断推进,档案工作逐渐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但是,当前档案开放鉴定机制体制不健全、专家型人才缺乏、按“件”开放、鉴定工作量巨大等问题直接导致粗放型开放和鉴定,档案开放利用效果疲软。

    一、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含义、原则与依据

    档案开放鉴定是指档案馆对馆藏档案向社会开放范围的鉴定,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档案馆内档案的筛选和分类来区别出哪些档案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哪些档案需要控制使用。整体来看,档案开放鉴定又叫作档案划控鉴定,是与档案价值鉴定相区分的一种鉴定方式,同时也无法与档案存毁鉴定画等号;从本质来看,档案开放鉴定体现的主要是档案工作的基础目的和根本要求。

    在原则遵循上,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需要遵循依法实施、全面稳妥、安全保密以及便于利用等多种原则,其中依法实施是指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要结合档案管理体系中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工作,既要避免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等问题,也要注意档案开放鉴定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全面稳妥和安全保密原则是基于开放鉴定过程中档案的具体价值来体现的,要充分做到以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安全,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利用为目的,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同时,在工作中也需要以社会环境的整体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坚持用全面、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判断档案的价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的开放。在新形势下,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应当以开放为基础原则,以不开放为例外,将法律法规作为最重要的鉴定依据,着眼于社会大众的整体和现实需求,积极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防止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侵犯商业秘密以及泄露群众隐私的情况。

    保密制度、封闭期制度以及档案开放制度是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对于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各级各类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应当按照档案法规定,分期分批次向社会开放”,同时在办法中也重点规定了档案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以及具体开放要求。目前,各个单位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都是依据相关制度要求以及法律法规来开展的。

    二、充分认识档案开放鉴定的必要性

    档案开放鉴定滞后是目前制约档案利用和价值体现的重要因素,在各单位中加强档案开放鉴定既能够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各类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也能够充分推动档案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具体来讲,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不仅仅是档案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也是服务社会的一项政治性任务,对于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档案鉴定开放是档案利用的前提,有利于减少档案占用空间

    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档案翔实记录了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事实和经验,而档案鉴定开放则是让“沉睡”档案“发声”的基础,是实现档案“资政、育人”的唯一途径。从目前我国档案存放的形式来看,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数字档案,都占用了大量的档案存储空间,而这些档案中很大一部是没有价值且不必要保存的。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对档案进行详细的划分和整理,不仅能够充分提高档案存放的效率,还能够有效减少档案管理工作者不必要的工作,进一步促进档案查阅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对于优化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减少档案的占用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1)档案开放鉴定是推动档案工作的引擎,有利于对档案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档案鉴定开放是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过程,通过档案开放鉴定能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和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同时通过档案开放鉴定进一步开拓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在档案的存放工作中,每一个档案都有着各自的编号和编码,用来区别档案的价值和种类。在管理工作中,普通档案的指令、命令以及条例等内容价值一般要远遠大于用于通知和来往的信函档案价值。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结合这些档案管理工作对不同档案价值进行充分衡量并且有效分类,同时也能够结合档案文件内容与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有价值的档案能够进行有效修补并进一步保存,对于提升档案价值,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2)档案鉴定开放是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新步骤。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具有历史性、完整性和凭证性的特点。档案鉴定开放不仅是“数字政府”“智慧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更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使公民享受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权利,增强了幸福感和满意度。档案开放鉴定的目的在于将档案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样一来,无论是涉及党务管理还是具有历史问题的档案,公众都能够借阅了解,不仅能够帮助公众对国家和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也有利于社会公众积极投入到国家和社会建设中来,对于提升档案的管理价值,促进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以及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2.档案开放鉴定存在的问题

    我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受“公开危险,保密安全”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重保密保管、轻开放利用的粗放型模式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于档案利用的需求与档案馆开放鉴定不充分、不及时的矛盾日益凸显。深入研究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于优化日后的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十分重要。

    (1)档案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利用者需求。目前各级综合档案馆并没有普遍开展开放鉴定工作,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可以完全开放的档案少之又少。因此,我国各级档案馆出现了“输入多、输出少”的局面,供求矛盾尖锐。在工作中,档案接收部门要依托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积极引导档案移交单位做好降解密和鉴定划控工作,使增量档案在源头上完成开放鉴定工作。

    (2)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标准缺乏,规定模糊。档案形成主体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但是档案鉴定开放一般由各级综合档案馆负责实施,鉴定开放或者不开放都没有强制性的法律要求,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准确开放是责任,一旦出错受批评”的思想驱使下,鉴定开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尽管目前档案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对档案的开放工作做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但由于档案开放鉴定过程中的工作量大,且十分繁杂,很多档案在鉴定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开放标准导致在分类过程中缺乏明确界限,很多员工无法区别是否能够作为開放档案向公众展示,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还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工作混乱。

    (3)缺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专家型人才。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需要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当前,各级综合档案馆中具备灵敏的政治嗅觉、广博的历史知识、较高专业素养和强烈法制思维的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在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知不够准确,一提到档案可能会将其想象成冗杂的文字或文件,甚至还会联想到国家机密或者相关重要文件,并且认为无论重要与否,只要是档案就必须长期保存,这些不够深刻的认识直接导致档案人员在开放鉴定中缺乏基础的鉴定意识,从而使档案管理和开放鉴定工作更加复杂。高水平、高层次档案管理专家的缺乏也直接阻碍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

    (4)按“件”开放,鉴定工作量巨大。档案馆作为档案开放鉴定的主体,在档案开放鉴定力量不变、人员编制不增的情况下,以“逐卷逐件逐页审查档案内容”的精细化模式要求下,开放鉴定工作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工作量激增,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这种鉴定人员与工作量之间形成的矛盾直接影响了档案开放鉴定的工作效率,随着近些年来国家档案局推行的“三大体系”建设,各级国际综合档案馆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档案馆的馆藏数量也越来越大,但受到国家编制等因素影响,很多部门的人数并没有增加,而档案数量和工作量却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无论是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还是档案整理和保存工作都面临着工作量较大挑战,对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5)部分涉密档案主体较多,解密工作进展缓慢。档案开放鉴定需要进行涉密清理,且按照“谁定密,谁解密”的原则,档案形成机关无权处置其他机关或者上级机关的涉密档案,需要在一个卷宗里,将不同机关形成的档案分离后,分送不同机关进行解密,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同时在涉密文件的开放鉴定过程中,各单位解密、鉴定开放职责分工未能找到明确法律法规依据,偶有扯皮现象发生。国家档案法第十四条规定指出“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除,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这一系列关于档案公布的限制要求越多,档案开放鉴定的压力就越大,同时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档案部门向原档案形成机关提出解密通知后,经常会遇到找借口推脱的情况发生,这些现象都直接使得涉密档案难以顺利开放,给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加强档案鉴定开放的几点思考

    1.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思想引领,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廉政教育、道德教育,用好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强化政治担当。积极鼓励档案员参与继续教育、业务素质培训、青年大讲堂等各类活动,提升综合素养。在职称评聘、年底评优过程中,适当向从事开放鉴定工作人员倾斜,聚拢“精气神”,全面带领档案工作人员做好开放鉴定工作。同时也需要在工作中设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来保证开放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深刻影响着档案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专业化的业务培训来提高工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结合档案鉴定的工作要求建立起适应档案部门事业发展需要的鉴定专家队伍,以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升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国家各级档案馆也可以组织相应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积极参观和学习等各种研讨形式来确保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逐渐拓宽工作思路,以工作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2.严格控制新进馆档案涉密划控

    在当前卷内文件目录和机读目录中,没有标注文件涉密等级,对档案开放鉴定带来了一定困扰。通过将新形成的档案开放鉴定超前纳入文件密级审查范围,建立文档密级一体化审查机制。一份文件由承办人拟定秘密等级,再经负责人审核签发,将文件和档案的密级确定和标识纳入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从前端上对新进馆档案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增量。比如,一份文件在不同保管阶段都标注了相关的秘密等级,就能在最快的时间进行内容公开和利用。

    3.建立一整套档案开放鉴定的规章和流程

    一是积极推广档案开放鉴定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研究制订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流程方面的具体规定和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档案开放鉴定结果的产生程序,细化开放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明确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组织形式。如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成立档案开放鉴定的内设科室;二是组建开放鉴定团队,成立由省委主要领导挂帅,档案馆馆长为副组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档案开放鉴定过程中,尤其是涉密文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履行的工作职责。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初审、专家二审和开放鉴定小组终审后,正式执行;三是建立档案开放鉴定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在开放鉴定工作过程中造成的失误,以容纠并举,教育、帮扶为主要形式,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担当。

    4.加强档案信息整合,推进档案开放鉴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加强信息系统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明确提出要清理整合各种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在网络通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数据通、业务通。新时代的档案开放鉴定和档案开放利用,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托计算机辅助而实现,因此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对于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引入信息化技术,促进鉴定工作高效开展

    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档案价值的提升等方面,也对档案的保存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档案鉴定工作的效率也直接关系到档案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开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等都可以投入到档案管理和开放鉴定的工作中来,且现代化社会中电子档案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和调查工作,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了档案质量的管理和有效推进,在档案开放鉴定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质量,确保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的负担,是信息时代下优化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有效尝试。引入信息化技术也会为生产经营及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原始依据和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http://www.saac.gov.cn/news/2016-04/18/content_13867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http://www.saac.gov.cn/daj/c100174/201807/53c15546bec0483498e84361f67ca399.shtml

    [3]李建梅.新时代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9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余姚市总工会)

    作者简介:冯慧慧(1986—),女,汉族,浙江余姚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