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董领丽

    【内容摘要】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是研究人类与社会发展进程的社会史。其中,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所影射出来的爱国情怀、人文价值、民族气节给后世子孙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主观需求,通过导入历史场景、剖析历史人物、设置讨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促进人文精神的快速养成。

    【关键词】高中历史? 人文精神? 培养策略

    人文精神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以及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趋向、良好的个人修养都属于人文精神范畴。而高中历史学科中谈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能够对学生产生一种影响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受到精神洗理与熏陶,进而为个人的未来发展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一、依托教学工具,导入历史场景

    过去的历史无法再现,它只能以影视剧作的形式展现人们面前,但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却让后辈人受益匪浅。为了从历史事件当中提取出鼓舞学生奋进的精神食粮,继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以图片、视频影像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与历史场景交相呼应,用心感知这些经典历史事件传承下来的人文思想与精神。

    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为例,在讲述本节课内容时,教师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当中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些发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在公元105年,而欧洲的第一个造纸工场始建于1150年,二者相差1045年。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1世纪中叶,而德意志人发明的哥特体丁文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是在1450年,二者相差近400年。指南针出现于我国的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出现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北宋沈括发现的磁偏现象,在西方国家,直到1492年才发现这一原理,这比我国的沈括整整晚了400多年。而火药最早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炼丹术,后在隋朝被真正发明,在唐朝被用于军事,其火药发明的记载时间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并结合教师的讲述,对我国四大发明的由来与影响力产生了深刻印象①。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清晰直观的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现象与事件,而且无形当中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在这种家国情怀的感召下,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进而在未来为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剖析历史人物,挖掘优秀品质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每一段历史故事当中都包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正因为这些历史人物的出现,才使历史的前进轨迹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说,学习历史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历史人物倾心交谈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从一些正能量充盈的历史人物身上感受到他的优秀品质,进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大有帮助。

    以《鸦片战争》为例,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自此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而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行为,当教师讲授林则徐这一民族英雄时,应当通过搜集互联网资源的方法,收集一些有关于林则徐的爱国故事。比如林则徐受命于国之危难之际,曾经两次以朝廷钦差大臣的身份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他一生主张与抵抗西方国家的入侵,尤其在抵制鸦片这一毒害中国百姓的毒片时,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成为后世人传颂的民族英雄。学生在深入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内心深处的看法与想法。

    比如学生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清朝政府已经病入膏肓,朝廷的文武大臣在面对西方国家侵略者的挑衅时,束手无策,甚至多数人主张议和。而只有林则徐大义凛然,富有民族正義感与危机感,不屈服于西方侵略者的爪牙,毅然决然的与之抵抗。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最杰出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后辈人为之骄傲和学习。”学生乙:“林则徐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时,毫不畏惧,他不仅有胆有识,而且敢作敢为,两次赴虎门销烟,彰显了林则徐慷慨激昂的民族大义,但是,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注定酿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局面,虽然林则徐以个人能力已经无法挽回这一局面,可他的爱国精神与执著的信念,却给我们后世人做出了楷模般的表率。”学生通过对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将林则徐身上固有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阐述的鞭辟入里,在剖析过程中,也将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这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基于人文理念,设置讨论主题

    合作讨论是高中历史课堂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集合团队合作的力量,使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应当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设置讨论主题的方法,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时间,让小组成员通过集思广益,提炼出主题思想,破解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教师可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向学生提出一些合作讨论问题。比如:“请各小组结合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理解,讨论一下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并谈一谈个人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看法。”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各小组随即进入热列的讨论状态,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无形当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分别在每个小组当中选择一名学生代表作答②。

    比如学生甲:“之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源头起始于英国,主要是因为17世纪末的英国建立了群主立宪制,当时的英国政局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穩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随即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策略,在这一背景下,英国殖民扩张计划开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料以及市场等优越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整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并由此产生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对立,进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通过学习第一工业革命知识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缺少创造与创新,正是由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凯伊发明了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才为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各小组分享的讨论结果看,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但是,每个小组都能够提炼出创新理念,通过这一点可以说明,小组成员利用集体智慧能够快速提炼出让人信服的主题思想,这对学生自主探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合作精神的养成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开展社会实践,继承优秀传统

    历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故事,走进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事件,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将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思想、优秀品质、优秀精神渗透到实际行动当中,这样,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指明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尤其对中国历史来说,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不仅仅体现了民族特色,同时,也成为后辈人争相学习的一种高尚的民族品质。基于这一理念,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回馈给社会,以体现作为当代高中生的个人魅力与人生价值。

    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例,“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规律,不仅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促进了科学进步、艺术发展与社会繁荣。教师在讲述本节课知识要点时,应当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文学艺术领域,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像钱钟书创作的《围城》、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王朔创作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王小波创作的《黄金时代》、张爱玲创作的《金锁记》等作品,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充分理解“双百”方针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来到大街小巷、城市社区或者公园广场,向广大群众宣传读书的重要性。同时,可以举办公益义卖的活动,收集家里的文学类图书,进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始终以主角的角色出现,这就使学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更加自信、自立的一面,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将大有裨益。

    结束语

    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由此可见,历史在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基于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学主抓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创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快速带入课堂教学情境当中,帮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找寻催人奋进的历史人物、挖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探查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注释】

    ① 田春艳.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分析[J]. 神州,2020(2):156.

    ② 沈丹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界,2020(2):71-72.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