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动能

    马宽斌 黄丽丽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陷入法律制度不健全、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不足、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办学目标不明确等困境。因此,需要从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办学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2-0047-05

    【作者简介】马宽斌(1973—),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管理;黄丽丽(1994—),女,广西崇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见中共中央对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为了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而制定的关键性战略,也是中共中央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我国发展全局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就必须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结合起来,以农村职业教育为抓手,科学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求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新型职业农民。总的来说,城乡经济一天没有实现协调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有改革发展的必要性;乡村振兴战略一天没有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就大有可为。

    一、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1.培养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乡村的各类产业更加兴旺发达;生态居住环境更加和谐美丽;德治、法制和民治更加有效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农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实现这五个目标,“人”是关键性因素。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一支适合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机制,发掘农村潜在人力资本,科学培养 “三农”工作队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基地,为当地特色产业培养各类出色涉农人才,加快培育乡村生态经济发展的科技研发队伍、技术推广队伍和技术应用队伍等“三支队伍”,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2.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最为紧迫的任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农村也是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的蓬勃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技术和人才支持。某研究团队在对中部地区各省份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开发呈正相关。即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程度越大,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就越大。[1]同时,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发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产量之所以出现大幅度增长现象,并非是土地、劳动、天气等因素所致,而是农村居民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2]此外,国家也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必须比2010年增长55%。新形势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生产精准化、规模化、高效化,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进一步实现高速增长。

    3.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功不可没。有别于粗放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实施精准识别、精确扶贫的手段,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3]这种扶贫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更利于我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是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格格不入。“返贫”现象也十分严重,成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短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 660万人,返贫人口仍然有5.8万人。由此看出,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贫困人口依靠政府帮助实现脱贫,只能说是解燃眉之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农民本身才是实现永久脱贫的主体。脱贫农民的发家致富之路还很漫长,如何巩固扶贫成果,如何拓展扶贫成效以及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仍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培养脱贫致富的主体队伍。一直以来,借助农村职业教育实现脱贫,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强大的人力资源开发作用,将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促富、富促教”的农村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4.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最大的不充分、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差甚大,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正在逐年增长,2014年,城镇化率就超过了50%,到了2018年,更是高达59.58%,比2014年提高了4.81个百分点,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和知识分子不断地向城市迁移,农村出现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发展困境。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农村6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比为45.3%、44.9%、7.8%、2%。由此可知,农村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口占绝大多数,而高学历人口却不足10%。可见,要適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大量能够派得上用场,一心一意为农村服务的涉农专业人才。我国一直注重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面向产业结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型人才。目前已形成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主体,向乡镇和村成人职业学校辐射的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乡村建设输送大批人才。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1.法律制度不健全

    国家确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农村职业教育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效应不明显的缺陷,缺乏现实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的保障。首先,法律制度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美国职业教育法为例,美国政府分别颁布了一系列不同的法律文件。如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伯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以及1994年颁布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极大地强化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使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在政府的有序引导下得到不断的发展。

    但是,我国只有1993年颁布的《农业法》和1999年颁布的《农技推广法》等少数几部法律涉及农村职业教育。而且这些法律几乎形同虚设,只是简单地规定了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义务,并没有细化和落实具体的措施,相关法规执行监督方面更是空白。近几年来,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其做更多的修改,更没有新增任何有关职业教育专门的法律、法规。其次,政策不灵活。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一国两制、城乡分割”的政策,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不同的政策,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同时,受农村弱势地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在资源分配上也会处于劣势地位。以经费的分配为例,在江苏省的某次访谈活动中,一位中职校长表示:在南京高职院校中,设备生均值接近1万元,而县级职校却不到5千,乡村农业学校更少。[4]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工作,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村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没有实效性,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其影响力。

    2.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不足

    从经费投入上看,人力资本存量之所以得到不断的积累,主要得益于教育经费的投入。[5]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就必须改变单一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正如英国曾经的教育委员会主席费舍所讲“经费是一切的中心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之所以受到约束,主要是缺乏经费支持。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县市级政府拨款,但是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加上农村职业学校筹资能力不足、学习主体支付能力弱、各部门重复办学等原因,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瓶颈。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政绩观问题,多数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升学率,只想办好县一中,办好重点中学,为子女升学服务。而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迫于国家政策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此经费投入向普通高中倾斜。

    3.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朝为田舍郎,夕把状元当”等封建思想的消极影响,人们历来轻视劳动技术,形成了重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重学历文凭、轻实践技能等社会观念。在人们眼里,职业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教育、二流教育,而职业学校一般被认为是“差生收容站”。很多农村家长认为中职毕业生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与普通的初中毕业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应该浪费财力、物力去读职业学校。根据相关调查数据,70%的农民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32%的家长和学生能够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对农业生产的益处,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不满意当前的教学效果和专任教师。[6]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福特斯以非洲加纳职业教育失败为例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不是职业教育本身,而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通过职业教育所习得的技能才能派上用场。根据福特斯的理论进行分析,社会的认可度低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的成因之一。

    4.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不明确

    办学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办好教育的先决条件。农村职业教育要想得到好的发展,首先应该明确办学目标,它直接决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然而,许多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不仅没有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贡献,反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负担。理论上,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是服务于“三农”,为农村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很多农村职业学校受到“离农、弃农、脱农”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出现功利化、形式化办学,为了眼前的利益一味强调升学和考试成绩,不注重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的甚至打着农村职业教育的旗号办普通初、高中教育,导致教育内容应试化,学生俨然成为应试教育的傀儡,根本不懂农业生产技术。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第一,由于吸引力低,招生难且质量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农林牧渔类专业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招生人数分别为110.43万人、85.4万人、71.98万人,招生数量连年下降。[7]第二,基础设施落后,缺少教学生产实训基地,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达不到就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第三,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地理位置差、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不佳等原因,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职业学校任教,或是不愿意进行长期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率高。此外,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教学岗位,没有经过专业实习和到企业锻炼,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第四,专业设置不合理,机制僵化。农村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还不能与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缺乏专业特色。可见,办学目标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1.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政策供给

    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关键要从政府自身抓起。首先,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进一步细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比如,采取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措施,根据发展的要求,适当地修正《职业教育法》的内容等问题。同时,完善中央、地方法律监督机制,在各级职教中心内部建立专门监督、反馈的部门,专门负责监督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下级职教中心对地方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将各级职教中心的发展需求及时向上反馈,從而能够影响国家、地方有关政策的制定。其次,政府应该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贯彻落实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方针。改变过去“重城市一头,轻农村一头”的做法,进一步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使其实现科学、合理、均衡分配。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管理体系,保证城乡教师同工同酬,构建城乡统筹教育机制,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确保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2.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经费供给体系

    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问题,需要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多元化的办学投资主体模式。一方面,政府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实行公共资源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并制定落实相应的保障政策,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权力及责任。对于职业教育基础薄弱、条件困难、效率较低的贫困落后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等特别困难地区,政府要加大拨款力度,并设立农村职业教育专项基金,优化资源配置,使公共资源优先向经济落后区倾斜。另一方面,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通过租赁、转包、转让等方式,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承包,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标准化,再引导企业投资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要综合运用立法、政策、信贷、税收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转变传统观念,形成职教共识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就必须加强舆论宣传,实行教育改革,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从而提高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同感。第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形成新求学思想。利用舆论的力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形势,逐渐提高农村学生和家长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第二,实行教育改革,提升社会认同感。为了消除家长和学生的顾虑,学校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毕业后去向问题。各级职业教育中心应该成立“学生升学指导委员会”,利用互联网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推荐服务。[8]同时,学校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教师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相处,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第三,政府部门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与劳动人事部门合作,规范就业市场,健全劳动制度,制定保护毕业生就业的法规,为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第四,对于从事农业类产业的毕业生,国家应该实行帮扶政策,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从而拓宽农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农林专业。

    4.明确办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义务教育后学生分流的重要措施,其办学目标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农村职业学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明确办学目标,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由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对于积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全力发展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而对于只顾眼前利益、投机取巧、办学态度不端正的学校,政府应该予以相应的惩罚。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农村职业教育在正确目标的指引下,调正办学方向,竭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从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其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农村职业学校的统筹规划,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学校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20字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创新课程内容,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实行激励政策,吸引更多“双师”素质人才。此外,还要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争取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县级职业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核心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开展“送教下乡、送学生下乡”活动,使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加强工学实践环节。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师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解决“招生难、生源差”问题。

    四、结束语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意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培育各类人才、协调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解决发展矛盾和传承乡村文化的时代使命。应结合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政策供给,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经费供给体系,转变传统观念、形成职教共识,明确办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等多种途径有效结合,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为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专业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壮大“三农”工作队伍,从根本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胜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了伪命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6(15):60—64.

    [2]官爱兰,蔡燕琦.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15—116.

    [3]马建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5):32—36.

    [4]唐智彬,石伟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62—63.

    [5]熊湘辉,徐璋勇.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2):44—63.

    [6]韩胜娟.国内学者人力资本存量测算方法的比较与展望[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2):94—100.

    [7]中国谁来种地?教育部聚焦如何培養新型职业农民[EB/OL].(2014-09-10)[2019-08-26].https://edu.qq.com/a/20130805/002597.htm.

    [8]孙凌晨,罗丹丹.基于互联网+的农村职业教育新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