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民主观念的嬗变

    汪澎

    [摘要]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所追寻的“民主”观有明显的变化,“民主”的内涵由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与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这个转变说明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厘清这个转变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提供了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包含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其中“民主”价值观,易引起学生误解,误将其等同于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观。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与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准确理解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需要追溯其历史渊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正是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从“资产阶级”民主观到“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转变历程、转变的内在根源,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一、“民主”的提出及其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一种重视普通民众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称为“民本”思想。譬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再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甚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朴素的民主理念。

    “民主”的观念起源于西方,“民主”一词大约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近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自由、平等、公正、理性、人权(或称民权)、反抗权威、个性解放等等,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一切,都是“民主”固有的含义。英国的立宪,法国的共和,美国的联邦,瑞士的“直接民权”,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区别,孟德斯鸠、卢梭、约翰密尔等人的民主理论,也是各有建树,各有侧重。中国人所说的民主,就是西方的democracy,這个来自于西洋的新鲜名词在中国有很多的译法,诸如民主、民主主义、平民主义、民本主义、庶民主义、惟民主义、平民政治、民主政治等等,甚至有人干脆就音译为“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的雅号也是因此而来。这些译法本身也说明了中国人对“民主”的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在戊戌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民主的观念,但是直到五四前后,民主观念才大张旗鼓地成为风靡一时的思潮。1915年,以《青年杂志》创刊为发端的新文化运动,基本的口号就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什么呢?陈独秀说目的就在于唤起国人“伦理的觉悟”,就是要以“自由、平等、独立的意识”代替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观念。从而“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阐述了他们对“民主”的理解。他们主要强调的是“个性的解放”“自主的人格观”、自由、平等的权力意识等这样的内涵。显而易见,这样一些内容正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民主观念,可以说,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这一时期的“民主”观就是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念。

    二、“民主”观内涵的转变及其原因

    任何思想观念需要自己的文化土壤。到五四运动之后,除胡适等仍然坚持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观之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民主观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资产阶级的民主观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一历史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呢?

    (一)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怀疑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口号的目的在于建立“西洋式”的国家与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国许多先进分子虽然痛恨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但内心里还是认同西方资本主义方案,并对之充满渴望。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现实资本主义的严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唤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特别是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成了分赃会议,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了日本,让中国知识分子看清了西方文明的虚伪。李大钊说的很明白:“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①毛泽东说“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②

    西方文明受质疑,西方式的“民主”同样待遇。

    (二)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

    正在人们对西方文明产生“质疑”的当口,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苏俄政府接连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取消沙皇俄国对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在当时对中国的社会,特别是对中国那批在现实中左冲右突却找不着救国方法的先进分子而言,是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这种双向的刺激促使中国知识分子从向西方学习转为“以俄为师”。

    具体到民主观念,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资本阶级民主的区别在哪里呢?马克思主义也赞同“自由”“平等”这样的一般的民主精神,但是“对西方民主的伪善”作出了藐视性的抨击。

    什么叫“西方民主的伪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和资本阶级民主的区别在哪里?马克思讲的民主平等是经济、政治、思想有机统一的民主平等。它首先是政治上民主平等。政治上的民主平等是经济上民主平等的前提。但是,“只有政治的解放,还是不彻底的解放”。比如选举平等,你只能投一票,我也只能投一票,你有权利当美国总统,我也有权利当,但是一个千万富翁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平等的。所以,这个民主看上去是平等的。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这其实是虚伪的骗人的自由和民主,是狭隘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这种批判和揭露促使中国知识分子从学理上反思“民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逐步地趋向、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多数人的民主”。正如瞿秋白所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陈独秀说“民主主义是什么?乃是资本阶级在从前拿他来打倒封建制度的武器,在现在拿他来欺骗世人把持政权的诡计”。③李达说民主主义“破产了”,在这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民主”观,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的形式民主,用李大钊的话来说就是“庶民”的民主、“劳工的”民主。真正的民主,亦即广大人民获得真正自由平等的权利。这是五四后期“民主”在内涵的深刻转变,是从资产阶级“民主”观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三、五四前后民主观的嬗变对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观的启示

    通过梳理中国民主观念的缘起、演变及其原因,五四前后民主观的内涵转变对今天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价值观有重要启示。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历史的脉络显示:五四后期,中国大部分的先进知识分子都扬弃了原先的资产阶级民主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观与对五四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有历史依据和历史支撑的。所以,谈民主必称西方,认为“民主”进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意味着中国要搞西方式的民主,这也是一种误解。毫无疑问,民主观念来源于西方,是资产阶级提出来。马克思主义把它接过来继续讲,借用冯友兰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观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接着讲”和“照着讲”的区别是什么呢?“照着讲”是人家怎么说,我们也怎么说。“接着讲”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扬弃”。

    第二,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之路,树立理论自信。从古希腊的雅典,到今天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民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民主”的精神、“民主”的原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和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民主”也历经百年探索。中国曾经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最缺乏的就是民主,作为走向新时代,大踏步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更需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民主观。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背景下,“民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原则。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民主,并非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更不是西方所特有的价值观,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力追不舍的文明价值。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民主”是个普世价值观。由于历史传统、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各个国家的民主道路和民主模式又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指出:“西方的民主模式就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样,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它不是普遍适用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应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应该有这样的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发展的历程本身就说明了。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民主”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制度。今天需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需要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

    [注释]

    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00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③陈独秀.民主党与共产党.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2页.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