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改革前瞻

    孙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愈加重视,这是古籍工作重现繁荣趋势的良好契机,然而中小型古籍收藏单位作为全国古籍收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绝大部分古籍处于无规章、无管理、无开发的“三无”状态。文章以笔者在黑龙江多所高校进行的古籍文献普查与保护规划调研为基础,希冀能够使馆舍及藏量相似的其他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开辟思路并积极投身于古籍普查、保护与开发工作,激活古代知识文本的蓬勃生命力。

    關键词:古籍保护;古籍普查;图书馆

    古籍是以文本形式源流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结晶,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与血脉,还是唤起国民对自身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发自内心的理解、尊敬、认可的重要现实依据,更是后人求知治学、寻根考辩的关键学术证据。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财富的整理保存和加工传播机构,其对社会的信息传播与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不言而明,而古籍作为中华文献资源财富的源脉,有着自身独特的文物性、艺术性与学术性。现今拥有古籍存藏财富的图书馆能否对所存古籍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而对于占存藏单位比例最多的中小型高校古籍存藏图书馆对自身古籍资源存在价值模糊与摸底不清问题,本文以笔者在黑龙江多家高校调研情况为依据,旨在通过本省部分高校中小型图书馆的古籍普查基本情况与未来保护规划,能够使整体中小型古籍存藏图书馆开辟思路并积极投身于对本馆古籍存藏情况的摸底普查,采取符合自身文献资源服务定位的手段,如编制古籍书目目录、文本数字化等来加大典籍流通率,激活古代知识文本的蓬勃生命力,唤起沉睡的传统文化知识宝库,切实做到文化自信。

    一、黑龙江省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积极响应全国古籍普查培训与开展古籍平台著录

    近年来我省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为加快古籍保护队伍建设,配合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进行,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顺利实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尽快出版,在接到普查通知培训相关要求后,能够立刻选派馆员参加。如我省全部高校古籍保护单位均选派专人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吉林省图书馆举办的“第十四期《全国古籍普查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接受了古籍著录、古籍普查实践、汉文古籍普查平台登录系统讲解及实践和古籍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培训,对《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撰出版流程及要求、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审校规范与流程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根据普查工作计划,我省所有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皆于2017年1月完成了现存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并向省中心提交了阶段性成果,且都根据《〈全国古籍普查方案〉等文件的通知》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对馆内所藏古籍的六项普查数据进行编藏工作,今后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厅和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统一安排有序、有效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二)配齐硬件,改善古籍存藏环境

    古籍原生性保护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是指在不改变典籍原件载体的情况下对古籍进行修复、加固及改善藏书环境,普查工作开展之初我省大部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所存藏典籍处于零流通率且无开发利用的状态,相较与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籍文献转化为电子媒体形式的再生性保护手段,保持古籍存藏库房的温湿度稳定、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防紫外线射入以及相关消防、安防保护的原生性保护手段更为妥帖有效。并在此次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古籍保护硬件建设,我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相继购买古籍存放专用樟木柜、樟木书盒、古籍函套盒、书影备份存储设备、书影拍摄单反套机、修复拍摄架、温湿度记录仪和避光防紫外线窗帘等古籍保护设施,并实施存藏库房钥匙专人负责、库房内安设高清摄像头等防盗保密工作。

    二、黑龙江省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古籍基础保护设施尚未达标

    基于古籍的文化价值因长期束之高阁而不与传播、流通使得受众范围较小,致使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并未将古籍保护纳入校(院)经费预算,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偏向导致古籍文献建设成为盲区,对古籍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感直至近年才逐步加强。尽管各高校已购买设备,但存藏条件仍未达到国家标准,例如古籍书库面积不足、存藏库房未安装空调系统及空气净化装备、未置水火监控报警系统、老化与酸化等各项指标的记录检测设备、杀虫消毒设备、修复设备等,希冀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能够相应配齐硬件保护设施。

    (二)缺乏古籍保护专业人才

    古籍管理、保护专业相关课程受学生求职需要、学校对就业率的重视等原因在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专业列为选修课,学生畏古文之晦涩艰深、诘屈聱牙而难以产生兴趣学习钻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员构制偏于老龄化、非专业化,近十年来所招收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在其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获取上,对古籍文献保护知识方面涉猎不专。现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已重视培养古籍保护方面人才,每年多渠道、分批次的将所招收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参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等相关机构所举办的文献遗产保护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的课程培训,然而受限于古籍学科馆员数量少、古籍专项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缺少专门古籍修复人员、未形成古籍保护人才梯次结构等条件,难以对照国家标准满足现实工作需要。

    (三)缺乏古籍分类、目录、宣传工作

    古籍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古籍保护硬件设施的关注,宣传古籍的文化、学术价值,打破传统“重藏轻用”的保守存藏思维观念更是中小型图书馆保护古籍的有效手段。对古籍做好分类、目录整理工作是古籍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编制了大批古籍馆藏目录及善本目录,而我省部分高校馆藏古籍仍处于散乱列存而未按部类分序,束之于函套内而未编制能够将古籍文本名称、著者、版本、内容等映射于“二类书目”的古籍目录,因其无编无序,导致所藏古籍文化价值宣传推广,致使古籍利用率有所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