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藏猪规模调运集中饲养状况及藏猪疫病防控对策

    杨涛 拉巴次仁 旦增旺久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西藏林芝市开展区域内藏猪大规模调运集中饲养的状况,全面评估林芝市藏猪产业疫情风险,为防止林芝藏猪疫病的发生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计划,将2018年开展的林芝市藏猪产业疫病风险调研中掌握的藏猪集中调运饲养状况、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藏猪疫病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西藏地区的藏猪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藏猪;规模调运;集中饲养;疫病防控;林芝市

    中图分类号:S828;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10-0032-02

    为掌握林芝市开展藏猪大规模集中调运饲养状况,科学分析林芝市藏猪产业疫情风险,指导做好藏猪疫病防控工作,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藏猪产业疫病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组于2018年5月17~19日赴林芝市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工作组通过组织林芝市农牧部门、养殖企业、农牧民养殖合作社以座谈交流、查阅检疫资料、实地查看藏猪养殖及防疫状况等方式,基本摸清了林芝市辖区内大规模调运藏猪情况、集中饲养藏猪状况及采取的疫病防控措施,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供参考。

    1 基本情况

    1.1 西藏藏猪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藏猪是西藏特有的高原型地方猪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高山峡谷区。藏猪以高原野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为主食,属于放养型猪种,具有体小皮薄、脂肪少、瘦肉多、高蛋白质等特性。由于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十余种氨基酸成分,烹饪食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绝佳,是理想的高原绿色食品,素有“高原之珍”美誉,深受区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006年藏猪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农业部将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朱拉乡、错高乡3个乡镇划定为国家级藏猪保护区,严禁外来猪种进入该区域,形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藏猪保护区。藏猪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总体要求,把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高山峡谷区作为藏猪产业优势发展区域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了包括藏猪产业在内的“七区七带”区域布局。“十三五”时期,按照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中把藏猪产业作为“十品六园三圈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推进,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了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那曲地区嘉黎县为核心保护区,以林芝市米林县、巴宜区、波密县、察隅县和昌都市卡若区为优势产区的藏猪产业发展格局,并先后在林芝、昌都、那曲等地(市)建设藏猪繁育养殖基地10余个。据统计,2016年全区藏猪能繁母猪4万头,推广良种商品猪11万头;藏猪养殖规模达到35万头,肉产量3 500余吨,占全区猪肉总产量的32%。

    1.2 林芝市在全区藏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为充分发掘好、打造好、适应好藏猪这一特色产业名片,按照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自治区农牧厅准确把握历史机遇,成立了藏猪产业专项推进组,全面开展藏猪产业顶层设计,制定印发藏猪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了以林芝市为核心区,昌都市、那曲市为优势区,拉萨市、山南市为提升区的“一核两优两提”的藏猪产业区域布局。同时,林芝市作为自治区藏猪养殖核心区,掌握着全区90%以上的藏猪种质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辖区内跨区域集中收购饲养,必须做好充分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否则一旦发生藏猪疫情,对整个林芝市乃至全区的藏猪产业发展都将是灭顶之灾。林芝市的藏猪产业在西藏藏猪产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1.3 林芝市藏猪调运基本情况

    据林芝市农牧局统计资料显示,从2018年4月初到5月下旬,总共从全市5个县(区)(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波密县、朗县)调运藏猪约20 000头(均为各县区域内调运),其中巴宜区内藏猪调运数量最多,约6 000头。由于调研时间有限,工作组选择了林芝市西藏沃野藏猪开发有限公司、米林县雪巴村和通麦村的农牧民养殖合作社、米林县藏猪扩繁场等进行了实地走访,证实了米林县区域内确实开展了藏猪调运工作,且主要表现形式为养殖企业藏猪调运管理比较规范,把关比较严格,基本从邻近村庄选购藏猪,详细登记来源地村名、户名、编号等基本情况,同时为每头收购的藏猪制作耳标,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耳标追溯体系。农牧民养殖合作社藏猪调运数量较少、距离较近、涉及村庄不多,调运的藏猪均未建立耳标追溯体系,无从对其来源进行追踪。藏猪养殖扩繁场在米林县范围内开展藏猪收购工作把关较差,能繁母猪品质参差不齐,未对收购的藏猪进行资料登记,未制作耳标,没有建立耳标追溯体系;后期管理相对粗糙,藏猪收购后未进行隔离观察便立即进行集中混群饲养,同时由于没有完整的耳標追溯体系,导致1 200头能繁母猪的具体来源不明,增加了藏猪疫病发生的风险。

    1.4 集中饲养藏猪疫病防控情况

    经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藏猪养殖企业重视疫病监测工作,疫苗注射最为规范,藏猪免疫到位,防疫设施条件较好,具备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设施,兽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而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比较合理。农牧民养殖合作社开展疫苗免疫工作较为规范,尤其是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苗注射比较到位,兽药储备能够满足基本需要。藏猪养殖扩繁场防疫设施达不到扩繁场的要求,饲养方式仍以传统散养为主,存在较为严重的藏猪疫病风险。

    2 林芝市藏猪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藏猪集中饲养疫病防控风险责任主体不明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藏猪免疫工作,能为藏猪产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在西藏藏猪产业发展规划中却没有明确藏猪疫病防控风险的具体举措,缺少免疫注射、疫病防控督导、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等明确责任主体的细化方案。

    2.2 藏猪集中饲养细化产业布局思路不清

    目前,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尚未建立,从动物防疫法的角度来讲,就禁止了藏猪的跨地域调运。林芝市在产业布局点的选择、农牧民养殖户的标准、布局点的养殖规模和范围等方面均未细化到位,产业布局的思路有待进一步明晰。

    2.3 与藏猪产业发展配套的疫病追溯体系尚未建立

    林芝市藏猪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比较详尽的《林芝市藏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立体式的部署、实施、预测和分析,但并未对与藏猪产业发展相配套的藏猪疫病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进行规定。虽然疫病追溯体系在个别企业初见端倪,但总体而言尚未建立,给藏猪疫病追根溯源和疫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导致跨区域调运藏猪的工作与动物检疫法的要求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4 以农牧民为主体的专业养殖合作社藏猪疫病防控意识不强

    林芝农牧民藏猪养殖仍延续着传统的散养模式,除了适当补饲玉米、青稞等饲料外,对藏猪疫病防控重视不够。虽然出现了合作社形式的集中规模养殖,但管理人员仍以当地农牧民群众为主,在藏猪养殖管理上措施不到位,新购进的藏猪不制作耳标、不进行隔离观察,兽药储备不充分、使用不规范,开展防疫监测检测的基础设施不齐全,没有专业的兽医人员等,总体而言对藏猪疫病防控的意识不强,在防疫措施的制定和实行上漏洞很大,存在较大的疫情隐患。

    3 林芝市加强藏猪疫病防控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 细化产业布局具体措施,降低葳猪发生疫病的概率

    在《林芝市藏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基礎上,针对产业布局点的选择、农牧民养殖户的标准、布局点的养殖规模和范围等具体措施进行细化完善,规避因盲目进行能繁藏猪的集中养殖而发生项目资金浪费、产业资源消耗、疫病风险增加等问题;妥善、缜密、科学地制定藏猪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疫病防控具体措施,将防范藏猪疫病贯穿于藏猪产业化的具体工作中,推进藏猪产业健康发展。

    3.2 加强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明确疫病风险责任主体

    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大贯彻力度,全面开展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引导广大农牧民自觉接受相关部门开展的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确保强制免疫、依法检疫、依法调运等工作落到实处,明确责任主体,避免责任盲区、不依法办事等问题的发生。

    3.3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强化对藏猪集中养殖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可以依托林芝市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和生产企业管理优势,由林芝市农牧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动员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农牧学院专家学者、养殖企业专业团队,定期组织农牧民和合作社管理人员开展藏猪疫病防控、藏猪常见疾病治疗、藏猪生产繁殖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改变传统养殖防疫观念,提高科学养殖管理技术水平,堵住人为因素造成的防疫漏洞,严控藏猪疫病发生风险。

    3.4 加强环境消毒、免疫登记、疫病检测和监测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内防与外堵、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立足主动防范,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日常工作,逐步解决藏猪养殖中消毒不到位、免疫记录有缺失、疫病检测和监测工作不充分等问题。

    3.5 强化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多方筹集资金,为基层提供足够的消毒药品,并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根据林芝市各县实际情况,以县或乡为单位修建实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建投资管理部门共同加强对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全面覆盖、防疫水平持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