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级广播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

    李静++李秀丽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市辖区中9家广播电台的调研分析,提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当前媒介环境中北京区级广播的优化路径,认为应在深挖本土资源基础上做好精品节目;注意表达群众意见,服务地方政务;开展特色活动,积极拓展线下渠道。

    【关键词】区县广播 地方性 本土化 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大众媒介应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地市县基层广播植根于地方,在服务基层农村政治经济发展、反映农情民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基层广播面临着新媒体和强势传统媒体的竞争压力,社会影响力日趋式微。同时,体制的束缚、资金人才的匮乏也导致基层广播整体缺乏创新和活力。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辖区的9家郊区广播电台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其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优化路径。

    一、北京各区办广播电台的现状分析

    目前,北京市16个行政区中有9个区办有广播电台,分别是房山人民广播电台(下称房山台)、通州人民广播电台(现称北京城市副中心调频广播)、顺义人民广播电台(下称顺义台)、昌平人民广播电台(下称昌平台)、大兴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大兴台)、怀柔人民广播电台(下称怀柔台)、平谷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平谷台)、延庆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延庆台)和密云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密云台)。①这几家广播电台均是各区广播电视中心下设的播出实体,各区广播电视中心为区政府直属,归口各区委宣传部管理。

    本次调研采取小型座谈会的形式,对房山、密云和平谷广播电视中心的负责人、电台主任(副主任)、节目主持人、记者、编辑等约15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这些区办广播电台的节目、人员、运营、媒体融合等情况,并了解了他们的观点、看法。受时间所限,其余6个区办广播电台笔者采用了电话采访和文献资料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调研。

    (一)节目播出现状

    1.多为综合类广播频率

    目前,北京9个区办广播电台都只有一套频率,从节目类型来看,大都是集纳了新闻、文艺、音乐、服务等节目类型的综合类广播频率,自办节目和直播节目較少。节目中既有像《房山新闻》《密云新闻》《这里是大兴》这样的本地时政新闻类栏目,也有《音乐加甜点》《音乐随身听》等音乐类栏目;既有《汇生活》《爱车天天会》等生活服务类栏目,也有《新城故事》《老柴话平谷》等历史文化类栏目。广播时政新闻栏目有的直接转播本地电视台节目,如《平谷新闻》《昌平新闻》;有的利用本地电视台的采访同期声合成广播新闻节目,如《密云新闻》。这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但也造成广播特质的消弱和舆论影响力的降低。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新栏目也应运而生,如随着通州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的确立,原通州人民广播电台FM107.7频率更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调频广播”,展现副中心发展变化的栏目《早安副中心》也随即开播。

    2.自办节目和直播节目较少

    各频率节目分为自办节目和外购节目,其中,昌平台自办节目最少,只有4档;自办节目最多的是怀柔台,共有16档。自办节目多为周播节目,如房山台《新城故事》《音乐加甜点》每周仅播出一次,密云台每天11:45~12:00播出自办专题节目,周一至周日分别为《今日密云》《密云经济报道》《我的社区我的家》《三农有约》《法制传真》《工会在身边》《教育园地》等7档不同主题的节目,涉及经济、农业、法律、教育、旅游等领域。各频率节目大多以录播为主,个别栏目为直播,其中,顺义台直播节目最多,为5档,怀柔台、昌平台和通州台各有1档直播栏目。目前密云台和平谷台尚未开设直播栏目。

    3.开设服务“三农”节目

    北京这9家区办广播电台大都开设了以服务“三农”为核心内容的节目。这些节目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助力农村信息化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与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关注,在节目中具体体现为气象、自然灾害等预报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三类。例如:北京这9家区办广播电台都开设有气象信息栏目,如顺义台《气象播报》、密云台每天早晚两次播报密云地区《天气预报》,平谷区极端天气的应急资讯《平安平谷》等。

    农民迫切需要了解上级及当地政府有关农业扶持政策、投入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减负政策和农业保护政策等信息,同时,政策的扶持、引导也被农民视为发展生产的保证。密云台开办的《三农有约》栏目包括“农经资讯”“农经试点”“农经观象台”和“美丽乡村”四个板块;房山台在《汇生活》栏目中开设“科技时间”“种子站”“种植中心”等板块,大量报道休闲农业的发展,推介休闲农业服务产品。

    笔者发现,北京各区广播电台传递的信息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能站在较为宏观的角度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4.与政府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各区广播电台与当地委办局合作开办专题栏目。例如:昌平台与区政法委联合开办专题栏目《昌平政法》,延庆台与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开办《工商进万家》《大东说消费》等专题节目;密云台《工会在身边》与密云区工会联办,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职工服务、职工维权等;房山台与房山区妇联推出“最美家庭”系列报道等。这些节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区委、区政府及下属委办局的中心工作,而对于基层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的挖掘、反映不够。

    5.节目设置的多样性

    随着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郊区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北京郊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因此,北京各区广播电台的受众构成较为复杂,既包括城镇居民,又包括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在节目内容的设置方面,也显示出针对不同受众的多样性。例如:大兴台每周一至周日早高峰时段播出的直播节目《乌鱼来了》,主持人用娱乐资讯和轻松话题串联起上班路上的欢乐时光。房山台《汇生活》栏目关注区内农民的转型发展,不但利用传统媒体,而且利用房山台的微信公众号为其提供创业服务信息。

    从播出渠道看,9家电台都采用无线调频播出,且在全天部分时段通过有线广播播出,例如:密云有线广播每天11时30分至12时、18时至18时30分同步播出密云台广播节目,房山有线广播也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转播当地广播节目,通过安装的低音柱和音箱,把节目送到农民听众的家门口。农村有线广播也是应急广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二)人员现状与工作机制

    目前,北京这9家区办广播电台平均在职员工为16人,其中人员最多的是顺义台,为45人;最少的是延庆台,为8人。在职员工分为在编人员和外聘人员两类,一线员工中,很多既是主持人,又是编辑和记者,有的编辑还作为嘉宾主持的角色出现在节目中。此外,栏目之间人员交叉情况也比较多。

    各区广播电台与各乡镇、委办局密切合作,建立了基层通讯员队伍,他们是电台日常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

    (三)媒体融合状况

    目前,北京各区广播电视中心基本都设有或正在筹建新媒体部,负责全中心的新媒体技术开发与运营,广播电台(电视台)为其提供优质的音(视)频内容,例如:房山区广播电视中心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掌上房山”客户端开设有“广播点播”板块,《房山新闻》《Funhill时间》《新城故事》《汇生活》《评书连播》《音乐加甜点》《生活广场》等7档房山台重点栏目的剪辑版可在此平台上点播收听。房山广电传媒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由房山台制作的音频节目《房山一周事》,用5分钟时间梳理区内大事小情。密云广电中心微信公众号“密云视界”每天推送由电台或电视台主持人主持的短视频,为受众带来集音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生活资讯。

    (四)应急传播,多级联动

    北京郊区地质情况复杂,自然灾害多发,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暴雪、严寒,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特别是边远山区村庄、学校、建筑工地、旅游景点等人口聚集地。目前,利用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等手段,北京各区广播覆盖到了最基层的村镇,实现了应急广播的“最后一公里”。如2015年,密云区243个行政村全部开通了有线广播;顺义各村镇普遍都建有有线广播,其中城区及城区以外道路有线广播线路长达442.5公里,拥有低音柱和音箱4695只。在遇到重大活动或自然灾害时,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如一张网在应急传播中承担着权威发布、指挥疏散、心灵抚慰等功能。

    二、移動互联时代北京区级广播的优化路径

    “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思维的要求,必然会对现存媒介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也必然要求媒介环境相应的改变。在传播全球化和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未来,融入互联网基因的媒体将在区域性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基层广播应当利用地域性、贴近性强的优势,立足本土,借助“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北京各郊区有着丰富的、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工农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是推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丰富居民生活、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北京各区办广播应当发挥地缘优势,更深入、系统地挖掘本土资源、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贴近性,讲好本土故事、传播本土声音,提升基层广播吸引力。

    (一)深挖本土资源,做好精品节目

    目前,《这里是大兴》《通州这方土》《嗨,平谷》《快乐游怀柔》和房山台《新城故事》《汇生活》等栏目都力图挖掘本土故事,服务当地百姓,以此引发本地受众的共鸣。北京城市副中心调频广播《通州这方土》栏目,专人挖掘整理通州历史文献,展现通州历史知识,讲述新城建设。平谷台于2017年6月推出的新节目改版方案中,开设了如《老柴话平谷》《平谷名片》等区域文化类栏目,正是基于认识到地方个性差异化的重要性。各区广播电台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充分报道,可以唤起公众对区域文化的关注,进而增强媒体自身在地方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但是,受人员和财力所限,该类节目在数量上还比较少,播出频次比较低,尚未实现通过互联网平台点播、下载收听,受众的忠诚度和节目影响力还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这些栏目可以在依托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区域特色栏目的传播途径,还可以策划特色活动,拓展线下渠道,提升受众黏性。

    (二)表达群众意见,服务地方政务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更精准的传播系统,才能服务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农村转型、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基层广播是协助政府管理、反映民众声音的有力助手,可以架起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应当在服务群众和地区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促进地区和谐。

    但从目前北京各区广播电台新闻类节目来看,上级领导指派性任务比较多,自制的、贴近当地群众生活的故事性内容还比较欠缺。笔者认为,各区广播电台应当加强地方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生活,这对于促进我国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实行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特色活动,积极拓展线下渠道

    广播的不可视性特点容易造成用户对广播形象认知困难的问题,线下活动有助于塑造广播更为立体的形象,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延伸节目的影响力。首先要抓立足大局、契合时代的主题,配合中央级、省市级广播及其他媒体、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联合开展主题活动并做好宣传报道,利用更接地气的优势做好政策落地工作。由于人员有限,北京各区广播电台策划、组织线下活动会遇到更多困难,在开展的规模、丰富程度及持续性上都尚有诸多不足,但在针对性与深入程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承担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活动。未来,各区广播电台还应大力开发节目和主持人资源,加强与各行业合作,在融合中衍生新形态、新业务,实现流程再造和跨业态经营,打造北京区级广播生态圈。

    三、结语

    在传播全球化和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认识到地方的差异尤为重要,北京各区办广播电台应当深入研究本地受众,培养互联网思维,不断生产富有地方性、个性化的广播产品,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如此才能与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区级传媒要求相匹配。

    注释

    ①数据提供: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管理处。

    (作者李静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李秀丽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