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粉红色黏土”

    陈晨

    

    这天,自主游戏时间,有不少孩子选择了美工区活动。孩子们有的在剪纸,有的在吹画,还有的在用各色黏土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我在一旁巡视、指导。

    这时,辰辰喊道:“老师,朵朵抢我的黏土,是我先拿到的。”我走过去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辰辰继续说:“老师,这个黏土是我拿来给小兔子做衣服用的,朵朵看到了就抢我的。”朵朵说:“老师,我也想要粉红色的。”辰辰说:“她已经做了一只穿粉红色衣服的小鸟了。”我看了一眼朵朵做的小鸟,又看到篓子里还有不少其他颜色的黏土,就对朵朵说:“朵朵,你已经有粉红色的了,做一个别的颜色的吧。你看,篓子里面还有好多颜色的黏土呢!”朵朵没说什么。于是,我就到别的组进行观察。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来到朵朵身边,发现她的制作没有任何进展。我用责备的语气说道:“朵朵,你怎么还没有开始做?”朵朵说:“我要粉红色的黏土。”“朵朵,这样可不太好哦,你已经有了,你喜欢的粉红色黏土不能全部给你一个人,其他颜色也很好看的。”朵朵听了我说的话,不仅没有动起来,反而哭了起来。我想,可能是我语气有点着急了。于是,我轻轻地牵着她的手,说:“朵朵,你喜欢粉红色,别的小朋友也喜欢,我们要学会分享,老师知道你是个愿意分享的小朋友。”她点了点头。我继续说:“那你选个别的颜色继续做吧,老师等你。”她用手擦了擦眼泪,拿起做了一半的小鸟,看了看篓子里的黏土,又哭了起来。这下,我就更疑惑了。她刚才已经点头同意了,现在怎么又哭了?她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我想,肯定还有别的原因。于是,我试探性地问道:“你就只喜欢粉红色吗?”她摇了摇头。“那为什么不愿意用别的颜色呢?”她不说话。我看了看她手里的小鸟,小鸟头上戴着一个粉红色蝴蝶结,我又看了看篓子里剩下的黏土的颜色,问:“你是不是觉得篓子里剩下的黏土的颜色和你小鸟头上的粉色蝴蝶结搭在一起不好看?”她终于开口了,委屈地说:“那些都是男生的颜色。”原来朵朵做的小鸟头上戴粉色蝴蝶结,其性别特征显然是女性,而她认为剩下的黏土都是更具男性特点的颜色,这两者之间的不匹配让朵朵的内心产生了冲突,所以才出现前面的抢黏土行为和后面的哭泣行为。

    我们知道,儿童的性别认知发展是有阶段的。3岁是儿童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开始,4~5岁是儿童性别认同发展的关键期。中班幼儿虽然在性别同一性和稳定性方面获得了发展,但是性别刻板印象仍然是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女生穿的衣服和表现的行为,男生应该选什么玩具等都有了内在的、较为刻板的认知。他们认为改变服饰、发型等外形特征,性别就会发生变化。

    在明白了朵朵的真实意图之后,我带着朵朵来到园部材料室,向保管材料的教师说明情况后,准备再领点黏土,朵朵选了粉红色、玫红色的黏土。回到班里,她专注地做起了作品。看到她认真的样子,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首先,我很庆幸,还好我继续追问,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草草地把这个情况归责于朵朵的霸道和不会变通。其次,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了多观察、多问和多想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耐心询问、不仔细观察,就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很可能会给幼儿的心灵带来消极的影响。最后,我意识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并想办法支持他们。

    “老师,我做好了。”朵朵拿着她的作品高兴地跑了过来,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只头上戴着粉红色蝴蝶结、身上穿着粉红色小花裙的小鸟。

    我意识到像朵朵这样的情况可能在班里其他孩子中也存在,于是,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我在班级的角色游戏区投放了新的游戏材料,如“爸爸的衣服”“妈妈的发型”等,我还利用班级中“城南旧影”等游戏区的现有资源,开展了“男生女生選衣服”“一起说一说”“大家来猜猜”等游戏,希望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能通过游戏提高性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