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读出文言文的独特“味道”

    陈超

    摘 ?要:学生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培养语感的角度指导诵读、从文言现象的角度指导解读、从挖掘内涵的角度指导研读,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刻感知的机会,以有效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诵读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有循序渐进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形式,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情感和文感,促使学生顺利构建文言文的认知基点。由于文言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表达相距甚远,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出设计和调度,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促进动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独特的“味道”。

    一、从培养语感的角度指导诵读

    文言文相比现代文,其特点是比较突出的。文言文有特殊的句读、句式和语气,与现代文诵读差异比较大。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更多的示范,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掌握文言文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学生建立文言语感可以形成文言文的认知基础,为后续学习提供更多的助力和支持。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感培养。在文言文诵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文言语感展开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具体感知中形成相关认知。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是一篇成语故事,有比较明确的故事情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展开文意梳理,然后为学生做诵读示范展示,让学生根据句子意思画出诵读节奏,进行仿读训练,体会文言文诵读的特点。学生聆听教师诵读后,画出停顿节奏,然后展开自主诵读,对一些典型句式进行重点揣摩,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等句子,让学生感受文言的语感特点。在学生展开仿读训练时,教师跟进聆听,及时纠正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示范诵读展开引导,让学生对特定文言句式有一定了解,找到诵读规律,形成新的阅读认知。

    二、从文言现象的角度指导解读

    文言文有特殊的现象,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给学生展示更多的专业术语,要给学生做出一些解读说明,让学生在诵读时有所把握。文言文有特定的停顿、节奏、韵律等特征,在誦读文言文时,需要体现特定的节奏。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有欠缺的,教师要给出必要的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解读环节,在不断尝试中形成学科认知。

    在文言文学习时,学生需要关注文体之间的差异性。文言文句式简短,内容丰富,诵读时需要做更多的停顿,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对文中的几个句子进行重点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节奏和停顿。虽然“甚聪惠”只有三个字,其意思是“很聪明”,诵读时需要理解这个“惠”字,与“慧”相通。“乃呼儿出”,这个句子有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意思,是“于是就呼唤杨氏儿子出来”的意思,诵读时需要做出相应的停顿。根据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确定诵读节奏和停顿,逐渐形成阅读认知。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操作,对应解析每一个句子,然后展开诵读,自然形成节奏和停顿。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先理解文言文的句子意思,根据意思做出节奏和停顿判断,为诵读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等都属于文言现象,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展示专业术语,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却都有涉及。

    三、从挖掘内涵的角度指导研读

    文言文大多蕴含比较深刻的哲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故事、寓言、成语典故、传说等,传达的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对某种情感的寄托,其丰富内涵是教学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具体挖掘、分析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提示,让学生实现自然对接,内化文言文哲理认知。当学生对文言文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诵读文言文时便能够更有针对性,语气、语调的把握也会更到位。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探究文言文内容,然后重点解读其中蕴含的道理,要求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后,都能表达出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观察,不能凭空想象,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也有的学生认为,无论是谁,都需要接轨生活,不能有迷信意识,不能盲目追随。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诵读文本,并提出要求:这篇短文重在说理,诵读时需要端正态度,不能追求嘲讽效果,而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诵读,深刻体味,对文本语气、语调的把握更为贴切。教师先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言文的深刻含义,再指导学生展开诵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机会,促使学生顺利找到诵读的感觉。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施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感、情感、文感的体验中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小学生诵读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在节奏、停顿、句读等方面给予精准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自然形成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1]方正,龙芳琴. 文言文教学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 语文建设,2018(34).

    [2]王卓颖. 创新文言文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基础教育参考,2016(6).

    [3]贺兰兰. 文言文读思结合教学再探讨[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