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一种视角:攀缘植物的运用

章俊阁 饶显龙 沈妍慧 包志毅



摘要:通过分析山地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及特点,提出运用攀缘植物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景观是应对山地城市种种限制性条件的有效策略,具体包括:1)利用山体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2)利用建构筑物形成立体化的植物景观;3)利用线性空间打造主题性的植物景观。以遂昌县城为例,阐述了中小型山地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和内容,并介绍了常见的攀缘植物。
关键词:山地城市;植物景观;攀缘值物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型城市分布广、数量多,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典型的山地型城市是指修建于复杂地形上的城市。其地形环境内断面坡度≥5%。垂直分割深度≥25m。如重庆、香港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地型城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园林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理论指导。很多山地城市的园林建设盲目沿袭了平原地区城市的经验方法。导致其自然生态遭受破坏、人居环境恶化、景观趋同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山地型城市园林建设的问题、特点及方法等,并由此产生积极影响。
1.现状及特点
1.1现状
山地型城市园林建设受用地资源限制。建成区范围内绿地率偏低。绿地系统质量一般。具体表现为:公园绿地不足,种类以小型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社区公园为主。大型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相对较少。毗邻城区的山体常被开辟为山地公园。但因地形坡度大,建设难度高。公园的社会服务功能有限。从绿地总体布局上看。山地城市绿地分布较为零散,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不成系统,从而影响生态效益的发挥。且难以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山地型城市园林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对不同立地条件的案例盲目借鉴模仿,忽略甚至破坏自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基础。
1.2存在的优劣势
山地型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景观要素为其园林建设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格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建设与发展。
1.2.1有利因素
1)自然环境优越。山地城市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为塑造城市形象与特色提供了良好基础,自然生态的外部环境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绿色屏障,丰富的动植物、水利、矿产资源也为山地城市建设提供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材料。
2)历史文化独特。历史上山区交通落后,与外界缺乏交流,但孕育出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发掘梳理,使之与现代城市生活相适应,对塑造山地城市特色性具有重要意义。
1.2.2不利因素
1)土地资源不足。受山地城市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用于园林建设的用地更为缺乏。这是导致山地城市园林绿地占地面积小、分布零散的根本原因。
2)建设难度及成本高。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园林绿地分布零散,都相应增加了建设难度及成本。
3)养护管理水平有限。山地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对于后期养护管理的资金及人员投入有限,不利于山地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园林植物景观
2.1营造方法
立足于诸多限制性因素及“多坡地、少平地;多零碎地,少完整地;多难建地,少宜建地”的特点,山地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宜小型化,对山地环境有良好适应能力,建设及维护成本低廉,兼具观赏及防灾减灾功能等。营造方法主要有三方面。
1)利用山体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城市周边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使得植物景观不再局限于一个水平面上。在竖向上随着山势的起伏而布局季相特征明显的景观林,表现出“高远”“深远”“平远”的变化,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利用建构筑物形成立体化的植物景观。将植物从地面延伸至建筑墙体、屋顶、阳台、桥体,打破城市“水泥森林”的旧观。形成立体化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
3)利用线性空间打造主题性的植物景观。山地城市一般位于河谷低山区。城市界面沿河流展开。利用河流、道路等线性空间,布局不同主题的植物景观。加强景观丰富度。提高居民归属感。
2.2立体植物景观以攀缘植物为主
攀缘植物具有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栽培容易、成本低廉的特点,能较好适应山地城市复杂的环境。运用该类植物主体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山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可突破所受到的限制性条件。变劣势为优势。转缺点为特色。具体根据植物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分为5方面内容,即:山体断面空间植物景观、滨水垂直空间植物景观、道路纵向空间植物景观、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和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
2.2.1山体断面空间植物景观
山体断面也称“山体创面”,因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用地需求进行劈山、削山活动而形成。根据山体断面坡度、基质的不同。以不同攀附能力的攀援植物为主体。对裸露陡坡和岩体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2.2.2滨水垂直空间植物景观
城市河道因其泄洪排污的功能要求。沿岸砌筑高耸的防洪堤。再通过植物景观设计。软化防洪堤坝体自身的生硬线条,使其富于变化。
2.2.3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
建筑墙体、围墙在城市中分布最为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墙体涂料脱落、风化现象严重。将建构筑物墙体与攀缘植物结合形成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对改善城市环境、拓展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2.2.4道路纵向空间植物景观
对原有道路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将一般道路营造成林荫道。并对沿路灯柱、高架桥及其墩柱进行绿化、美化。同时连接各大公园绿地及绿色空间,使之成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绿色廊道网络。
2.2.5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
边角空间广泛存在于城市街头巷尾。它们通常面积较小、管理无序,却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意义重大。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遵循小型化、低维护度原则,根据周边环境塑造风格,如商务办公区域的边角空间植物景观宜简洁、有序。居住区周边则应体现生活化。
2.3常用藤蔓植物材料
主要从观赏效果佳、攀爬能力强、经济可行的角度选择植物材料(表1)。
3.遂昌县主城区植物景观规划
3.1遂昌县概况
遂昌地处浙江省西南山区。东接金华。西邻衢州。人口约23万,距省会城市杭州200 km。遂昌境内多山、少平地,山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89%,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是名符其实的山地县;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6.8℃,年平均降雨量1 510 mm。北溪、南溪、襟溪穿县城而过,城市格局沿溪流展开。县城内现有妙高山公园、汤公园、人民公园等5处小型公园绿地。是当地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3.2规划构思与理念
规划以最小的人工扰动将独特的山、水、地形、城市环境与植物景观相结合。利用当地丰富的地形高差、水岸、道路、建筑立面及城市边角。打造以观花攀缘植物为特色的立体花园县城。规划理念为:
1)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充分利用城中丰富的山体、建构筑物、溪流、道路,大力发展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从而突破用地限制的瓶颈。
2)形式多样。兼顾四季。立体绿化在形式上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数量上形成规模。针对山坡、水岸、路边、墙体、城市边角等区域发展不同的形式与特色。
3)生态持续。经济可行。通过立体绿化形成的植物景观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起到减灾防灾作用;在经济上。藤蔓类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远低于一般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营造。
3.3规划布局和植物景观营造
3.3.1规划布局
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立体绿化的构思和有关理念、原则为指导。形成“四带、八线、廿家”的布局(图1)。具体为:
“四带”。沿北溪、南溪、襟溪水岸。形成“万米锦绣花屏”;沿水阁路高速出口至城区段,形成“千米地锦、蔷薇花带”;沿上南门路农民新村滨水景观带形成“千米紫藤长廊”从而形成“四带”效果。
“八线”。选取城区范围内八条主要道路。在原有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增加沿街建、构筑物的立面绿化,沿步行街设置花箱,提高居民亲绿的便利性。通过高密度、立体化的绿化措施,将城区人口、建筑密集区域与绿色开放空间相连。提高环境质量。
“廿家”。即选择遂昌县政府、遂昌实验小学、凯恩工业园区等二十家有立地条件的机关大院、学校、居民区、厂区等单位,利用其庭院空间营造不同主题立体花园空间。以点带面。为全面开展“立体花园县城”打下基础。
3.3.2植物景观营造
山体断面因坡度陡、基底多为混凝土和岩石等原因。选择攀附能力强的爬山虎、美国爬山虎(五叶地锦)作为主要绿化植物,在部分缓坡、有一定土壤厚度的区域则采用络石、凌霄、藤本月季等观花藤本植物丰富季相。对于高差较大的山体断面。仅仅在基部种植攀援植物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断面形成覆盖。因而需要采用基部、顶部双重配置或在断面中部砌筑种植槽,形成多重配置(图2)。
滨水垂直空间植物景观营造以柔化硬质边界、丰富景观变化为原则。包括驳岸绿化、护栏绿化、桥体墩柱绿化等方面(图3)。在驳岸绿化中。驳岸顶部配植垂柳、枫杨、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使其枝条下挂。遮挡石岸,基部砌筑种植槽,栽植凌霄、美人蕉Canna indic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等植物丰富观赏效果;在护栏绿化中,于护栏两侧外挂种植槽,栽植月季。在城中宽度较窄的城市渠道上方设置花架。攀附紫藤、木香等。使开花时节万朵藤花照映水面,形成“落英缤纷,远随流水”的景观。
道路纵向空间植物景观强调春秋季景观效果。夏季对路面形成遮阴,冬季不影响采光,形成绿色廊道。与城市公园、绿色空间相连接,最终形成绿色网络。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包括建构筑物墙体绿化、窗台绿化、阳台绿化等方面。采取传统攀援植物绿化与植物幕墙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一般性墙面和重要节点墙面进行绿化、美化,主要植物材料有:爬山虎、凌霄、花叶蔓长春、络石、薜荔、扶芳藤等。
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受场地因素限制,常体量小巧、功能简单,却也最能展示一座城市的细节。结合坐凳、花架、雕塑等园林小品。采用紫藤、月季、木香、金银花等观花或芳香植物来增加氛围。居住区中的边角空间的植物选择则更为生活化。栽植观赏蔬菜、瓜果,如荷包豆(红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lis、葫芦、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葡萄等。
4.结语
山地型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应积极应对场地中的限制性因素。最大限度利用城市建构筑、边角空间、水体和道路等线性空间以及周边山体。将缺点转化为特点。同时也应意识到。中小型山地城市与大型山地城市在总体规模、经济水平上存在差距。针对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园林建设更应注重控制建设及养护管理上的成本。使用藤蔓植物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景观能有效应对山地型城市中的用地紧张、养护管理水平有限、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选择的攀缘植物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丰富的植物种类、品种及搭配形式来延长观赏期。产生多元化的观景体验,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