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向的数学问题创设策略

    吴瑛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向的问题教学模式,创新数学问题创设角度,利用思维导向型问题,再现数学思维方法,启发学生深度探索,发散学生问题意识,提升数学问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向;数学问题;创设策略

    以问题引领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和思维性,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提问方式单一、提问内容随意的常见问题,用更具思维导向价值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新知识展开深层次的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问题意识,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思维再现,激活已有认知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并非彼此割裂,每册教材、每一章节的数学知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新知识授课之前,教师创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再现数学学习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把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已有认知和数学方法迁移到新课学习中,降低新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用描点法正确绘制二次函数图象。教师立足学生已有认知,用问题“如何用描点法绘制y = x,y = x + 3的函数图象?”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绘制这些简单的一次函数图象过程中,回顾描点法的一般操作过程,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描点法是否适用于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呢?教师组织学生尝试用描点法绘制y = x2的二次函数图象,顺利切入本课时的核心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完成数学方法的正向迁移。

    二次函数图象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学习内容,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构成,用回顾性问题唤醒学生用描点法绘制一次函数图象的相关知识,再现描点法的数学思维方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新知识建构搭建脚手架,从而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可以利用已有旧知识,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数学新知识。

    二、思维启发,探索解决策略

    设置思维导向型数学问题是为更好地揭示数学课堂核心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服务的。教师应该注重问题教学过程的启发诱导,针对新知识建构的关键点,设置指向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集中于数学核心知识点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这节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基础。教师先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再用半圆形作为新、旧知识的过渡载体,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半径为1分米的半圆形,让学生思考:半圆的弧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此问题的解决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想到计算出圆形周长、面积后除以2。此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半径为r,圆心角为n°的弧形面积和弧长如何表示?以此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学习。

    思维导向型问题的难度设计要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控制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课例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基础,以半圆形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圆的一部分的弧长和面积如何计算的具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用针对性的探究问题,展开本课时的探究学习活动,拓展学生思维认知深度,引导学生准确建构课时教学内容。

    三、思维发散,培养问题意识

    通过思维导向型数学问题展开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避免过度强调问题预设,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向,提升数学问题的针对性,适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也可以创设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发散数学思维,主动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材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了“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三个小节。教师完成“中心对称”新知识授课后,有意识地建构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效链接,设置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图形的变化关系?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学生最先想到的是本章节学习的旋转和中心对称两个概念,快速回顾刚刚学习的知识,展开两者的对比分析。随着活动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慢慢发散开来,联想到之前学习过的平移、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与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类比归纳。

    教师灵活把握数学问题的思维干预度,设置一些自由度较高的数学问题,为学生主动思考留出必要的思维空间。教师以图形变化的知识链接为切入点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本章节学习内容出发,思考和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类比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各类图形变化概念的核心要点,建构全面的数学认知体系。

    思维导向引领下的数学问题教學模式,适应了初中生独特的思维认知特点,能够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明确的思维方向,带动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丰富数学问题的创设切入点,把更多高质量的思维导向型问题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秀清. 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 高考,2018(21).

    [2]蔡文华. 借助于“问题串”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当代教研论丛,2019(5).

    [3]宋志刚. 问题导学,引领学生: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探析[J]. 试题与研究,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