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问题,更是契机

    陈曦

    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材料,但因其材质的特殊性,幼儿在玩水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正如案例中教师描述的那样:“袖口、衣服都会湿透!”“活动室踩得到处都是脚印。”……怎样做才可以既满足幼儿游戏兴趣,又不会让幼儿着凉、受伤呢?教师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事实上,如能更换一种思维、转换一种视角,则会发现玩水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恰恰是一个个宝贵的教育契机。

    适时介入,发展自理能力

    幼儿身体尚在发育,大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待发展,因此,玩水时难免弄湿衣服。同时,即便幼儿知道要小心游戏、不弄湿衣物,可一旦玩得投入时,也会忽视这些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参与式介入的方式,借助“朋友”身份进入娃娃家与幼儿一起游戏并做出示范,在解决玩水问题的同时帮助孩子发展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洗菜”时说:“洗菜前我要先把袖子挽起来,洗菜时我的身体要离水池远一点,这样不会弄湿衣服。”可以一边“倒水”一边说:“倒水时我要慢一些,少倒一些,这样水才不会洒出来。”还可以一边小心翼翼地端着“汤”走,一边对身边小朋友说:“请您让一让,不要碰到我,以免汤洒出来!”……

    由于幼儿具有向师性特征和好模仿的学习特点,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游戏行为,教师以“朋友”身份介入不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使得“玩中学”能够顺其自然开展,这不仅可以促使幼儿的玩水游戏变得井然有序,还可以唤醒幼儿的自理意愿、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共同商讨,形成解决方案

    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都尚待发展,因此幼儿游戏时的洒水问题虽然经教师反复提醒,但是依然得不到解决。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着将问题抛给孩子们呢?作为独立的个体,再小的孩子都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只要成人愿意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同时,经过自下而上的协调与讨论,最终形成的游戏规则较之教师直接制订的规则,更能被幼儿接受与遵从。

    因此,教师可以针对玩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发起讨论,请幼儿一起制订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将游戏之后的场景拍照或录像呈现给幼儿,通过“看到弄湿的地面、脏脏的脚印,你是什么感觉?”“我们怎样做可以不把水洒出来?”“如果水洒了应该怎样处理?”等开放式问题引发幼儿的深层讨论,教师随后协助幼儿整理讨论结果,最终形成解决方案、达成游戏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协商、讨论不仅有效解决了玩水游戏产生的问题,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自主管理的能力,促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辅助材料,支持“真”游戏

    好的游戏活动离不开好的游戏材料,区域活动中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与游戏材料的欠缺和不适宜有密切关系。因此,针对娃娃家玩水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投放辅助材料来尝试解决。例如,投放不沾水的小套袖或罩衣;在娃娃家门口铺上脚垫、配置拖把;将原有盛水用具更换成不易洒水的用具等等。

    從教之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疑惑,所有问题的产生皆源于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对幼儿的负责。只要我们学会把握问题,就能将问题转化成为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