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集体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

    周菁

    2019年12月,在上海第一次听到杨璐铭老师分享《“遇见”每一个孩子——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故事”》时,深受感动。一来,感动于诗语和爸爸之间的情感,在“稻子和麦子”集体教学活动中,爸爸好像和诗语一直在一起,给了诗语安全感、自信、勇气和有关稻子的知识储备;二来,感动于杨老师的真实和勇敢,真实和勇敢地面对自己在集体教学活动现场对崇崇的“视而不见”,向崇崇道歉,根据视频重新识别崇崇参与集体教学活动时的状态和体验,并写下来,让“会沟通、乐探究”的崇崇不再“隐形”;三来,感动于杨老师为了看见每一个孩子参与集体学习时的状态、贡献、意图、知识储备……所付出的各种努力。然而,杨老师这样大费周章地一次又一次努力注意、识别、回应、记录和回顾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同孩子的学习,带给我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惊喜和思考。

    杨老师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面对“一比几十”的师生比,以及集体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意志主导和引领的现实情况,她仍然选择重视每个孩子对“稻子和麦子”这一集体教学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愿意“暂时悬置”自己的想法,坚定地从“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解读集体教学活动这个学习场域中的每一个孩子参与集体学习的不同体验。

    一直以来,对一次集体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和反思,通常会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恰当、适宜,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达成,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促进孩子主动和有效学习入手。虽然,围绕这些维度进行评价和反思,需要基于儿童参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但究其主体,关注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非对参与其中的儿童进行解读和理解。即便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并依据“合理”的教学目标来评价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也只是在以“教师的视角和愿望”来衡量儿童的学习情况,而“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和体验”常常被忽视。这样一来,在我看来,杨老师的努力就非常难得了,因为她在努力把“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和体验”置于显著位置,在共情和解读中看见并理解每一个儿童,并由此发现和思考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每一个儿童学习的线索和可能。

    例如,在写给诗语的学习故事《“爸爸告诉我的”》中,我既看到了符合杨老师期待并让她惊喜的“大胆自信地表达、有勇气”的诗语,也看到了诗语独一无二的视角和体验,即为什么她会打消过往怕说错的顾虑而大胆自信地进行表达——爸爸给了她勇气。再如,让杨老师在回顾教学视频时惊出一身冷汗的原因,是因为她与崇崇共情了,从崇崇独一无二的视角感受到了“视而不见”可能带来的体验,并由此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当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和老师“一条心”,比如看见似乎“不专心”、一直在解决困扰着他的“拉链怎么分开了”这个问题的润玉时,杨老师选择“暂时悬置”自己的教学目标,先试着从润玉独一无二的视角,尊重和理解那一刻润玉心中的目标和他正在探索和学习的内容,也由此发现了进一步支持润玉探索的线索和可能。虽然润玉心中的目标和探索的內容都与杨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无关,但却是专属于润玉、对他来说有意义和价值的主动学习。

    在这里,我特意用了“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这样的表述,而不是笼统的“儿童的视角”一词,是因为“儿童”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指向不同的儿童形象。例如,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时需要考量“儿童的视角”,但是在这个语境中的“儿童”,可能泛指“具有普遍性年龄特点的某个年龄段的儿童”,如泛指“中班儿童的视角”,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合“中班年龄”的集体教学活动;亦可能泛指“代表某个班级群体儿童的视角”,如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最近我们班的孩子对××感兴趣”中的“孩子”,并以此选择××为集体教学的内容。不过,当教师组织和开展依据“泛指的、抽象的、群体的儿童视角”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需要面对的却是自己眼前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独一无二的儿童”,“‘非标准化的、活生生的,是带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经验和理解水平”走进集体教学这个学习场域中的儿童。冯晓霞老师说,“集体教学的公平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时才能真正体现”。在我看来,看见并理解“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和体验”是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儿童主体能动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因而,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顾和反思自己所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是否适宜和达成固然重要,但教师是否愿意从“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视角”去分析解读儿童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并据此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念更为重要!

    那么,杨老师这样努力从每一个儿童的视角去注意、识别、回应发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站在儿童和家长的角度,我想他们会因为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看见而感到非常幸福吧,因为即便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时,杨老师亦在努力“见儿童所见”“知儿童所思”“感儿童所感”。对于杨老师来说,她在文章中也让我看到这些努力对她自身的价值:其一,研究儿童:每一次的注意、识别、回应就是一次研究某个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建构儿童积极主动学习者形象的过程;其二,反思教学:依据每一个儿童参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状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每一个儿童的影响,以及自身对集体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其三,生成未来:基于对每一个儿童的理解和解读以及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思考未来促进儿童和自己的学习与发展的线索和可能。而对作为外人的其他老师、园长和正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们和我来说,可能会从杨老师的努力中看到“稻子和麦子”这次集体教学活动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杨老师对不同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杨老师继续拓展和延伸孩子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杨老师的努力和她所撰写的孩子们的学习故事亦在提醒我们,需要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对每一个独一无二儿童的意义和价值,对教师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持续促进儿童和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我看来,这些比评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成功更值得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