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赵红旭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中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所形成的具有共同的思想、道德、意识观和价值形态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其民族性是十分鲜明,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其中有许多精华都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0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61-02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关于大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解释,是人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的工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所形成的具有共同的思想、道德、意识观和价值形态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内涵博大精深,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阳阴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文化精髓。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同时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中华民族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之中,总结并形成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通过“听其言而观其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思想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可以说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基础,同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借鉴价值的教育方法。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方法,还蕴含丰富的道德、文化、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孔子提出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教育思想,教育人们做事必须以德为先,蕴含着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教育人们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促进个人美德的形成。这些思想与美德经过了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理論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信仰与处世态度,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十分珍贵的教育资源。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目标的影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德为先,德才并济的培育目标不谋而合。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尚“君子”标准,对于“君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并且把“修身”作为教育目标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重要作用。当代的大学教育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德育为首,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方法的影响

    其一,传统文化对人的修养强调“慎独”和“自省”。“慎独”指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强调品德的自我修养。“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其自律、自省,形成对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自觉遵守、自我约束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辨别事非的能力。

    其二,传统文化中指出外部环境对人的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荀子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动而且深刻表现出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揭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关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课外的校园环境教育、氛围教育更为重要。学校应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展环境教育和氛围教育。学生生活在校园中,耳读目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长期的校园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一种品质,形成很好的品德情操。

    其三,“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也是继承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在教育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优秀教育方法。“知行合一”中的“知”指的是人的良知,“行”指的是人的行为,即人的社会实践,就是说认识事物的道理同现实中使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能进行片面讲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内化[1]。“因材施教”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方法,大学生的生情各不相同,要根据生情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的教育策略,以期达到各得其所,各得发展的最佳教育效果。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古人一直将“内圣外王”作为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内圣”指的是自我的修养和自我的完善。“外王”要求以德治国,而且必须以“内圣”作为前提。当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即德育作为大学教育之中从始至终,且至关重要的课程。作为当今合格的大学生,首先应该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标准。只有这样的大学生的精神才不会“缺钙”,才不会在诱惑而前骨头变软,才能扛起中华民族的历史大旗。

    推动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崇高的道德水准,同时也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自强不息一词来源于公元前的周朝中国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正是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历相传,才创造了令人为傲的中华历史。现在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情况大都比较优越,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对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2]。

    除了“自强不息”,“诚信”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时代需要呼唤诚信,社会需要呼唤诚信。“诚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中最基础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早在春秋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四教”之中就是“忠”和“信”,要求人们真诚待人,恪守信义。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信”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继续和发展传统文化,开展“诚信”教育,鼓励大学生向古人学习诚实守信的精神,增强学学生的诚信意识。

    同时,在传统文化当中极力推崇和谐精神,讲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内容不谋而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这种教育,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除矛盾,在“和”中求共存。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精炼。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文化教育之中的一部分,其特点也同中华传统文化相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也在变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状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使其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一代大学生的学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吕高,田崇军.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 ? ? 教育的影响及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14,(3).

    [2]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 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 ? ? (8).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