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长们

    祁丽丽

    提到幼儿教育往往大家都会想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其实一个完整的教育还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家庭。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直接的生活空间,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越发感觉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而家长对于我来说,也从最开始的“服务对象”变成了“有着共同愿景的同行者”。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也互相成就。所以我现在喜欢把我们的教育称为“在一起”的教育。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所接触的家长数远远超过了我教过的幼儿数,有多少家长就有多少记忆的画面。

    焦虑到看不到孩子的妈妈

    记得有这样一个妈妈,她在我接班的第一个月就和我进行了两次约谈,第一次约谈的时候说到一半便开始“泪流满面”,说到对孩子的教育她表示很“无力”,感觉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家中其他成员不能达到一致,不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而自己为孩子放弃了很多……听着她的倾诉我的眼圈也跟着红了,但我并没有去询问太多细节,也没有对这件事情做任何的评判,因为我想,她那一刻需要的可能只是有一个听众听她诉说,只是需要有人接受她的情绪和情感。在听了她的倾诉后我对她说:“谢谢你愿意把这些告诉我,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有很多妈妈其实都有和你一样的困惑,所以你不用着急,也不用害怕。但是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容易,所以她们往往会选择放下自己的一些东西。”(今天的我可能会对她说:“作为妈妈的你一点都不柔弱,而且也不一定就要刚强。”)虽然这一次的约谈没有谈很多关于“孩子”的事情,但却让我和新家长建立了彼此接纳的关系。随后我们之间的面谈、電话交谈就非常频繁。

    第二次沟通时她仍然在说要不要搬出去和老人分开住,但是她自己也知道分开住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那时我便开始意识到,她完全被这件事情困住了,并没有真正关注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于是我便邀请她来参加孩子的活动(她平时很少来园接送孩子),想让她看到“孩子”。那一天晚上她马上给我打来了电话,并整整和我倾诉了1个多小时。虽然这通电话打破了我当天的计划,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我发现让她来参加活动是有效的,她已经开始把关注点从怎样让爷爷奶奶按她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转移到了孩子本身,话语中都在描述她看到的孩子行为。

    这以后我会通过给孩子拍照片、写学习故事的方式和她一起分享孩子的闪光点,分析孩子的需求,告诉她一些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以及教育方法,并且定期追访她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在孩子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约谈时她欣喜地跟我说:“现在爷爷奶奶都有变化了,爷爷愿意主动和我说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会用我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了。”其实爷爷奶奶的变是因为妈妈在变,当他们看到妈妈努力地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时,他们才有了真正的认可;而妈妈的变是因为她放下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她的教育真正开始关注孩子本身了。

    照书本教育孩子的妈妈

    记得原来班中有一个学历比较高的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当时为了孩子辞掉了工作。她经常阅读教育类的书籍,并和儿童心理学专家进行沟通。这位妈妈很喜欢和我进行约谈,第一次约谈的时候感觉我们在做学术研究。结束后我觉得约谈的意义不是很大,她的表情也让我看到了她的不满足。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这样的家长不需要我给她提供很多专业理论知识,我能够给她的就是用孩子的真实表现说教育。所以后来我会记录很多这个小朋友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并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因此每次约谈之前我都要做很多的功课。

    在孩子毕业前的几天,这位妈妈表示想做最后一次约谈。那天晚上,她来到班里的第一句话就说:“祁老师,我知道这么晚了还打扰你很不礼貌,但是我觉得这次机会很宝贵。”在谈话快结束的时候,她眼圈红着对我说:“我觉得你是懂我的,每一次约谈我都很愉快,对我也有新的启发。现在我不会再去完全靠书本了,我也开始学着你的方法去观察我的孩子了,现在发现以前可能有些偏执了,你看我也是个好学生吧……”直到孩子上了小学,这个妈妈还会经常和我聊聊孩子的情况。

    在这些年的家长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家长和幼儿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所以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方法去与所有的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家园沟通我也给我自己制定了标准,首先是“四不做”:不做投诉者,不做批判者,不做旁观者,不做等待者;其次是“三要”:家园工作既要有温度也要有态度,家园工作要走在家长前面,家园工作要“真”沟通。

    这些故事可能在很多教师和家长身上都曾发生过,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发生。怎样更好地做家园沟通,怎样更好地与家长、幼儿同行,需要我们一起继续努力。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无边界理念下的幼儿园泛在式主动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号CDBA1908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