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制高点 打赢网络舆论战

    于鑫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必须从国家、社会、媒体监管三个层面入手,加强网络舆论工作,打赢网络舆论战。

    [关键词]网络舆论;意识形态安全;媒体效能;主流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刷新着大家的感官和认识。极速的快捷,给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极大的革新和便利。在享受这些革新和便利的同时,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正面临着新的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突出表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斗争的多样性、复杂性。回想2013年之前,中国网络舆论场可谓乱象丛生:是非不分的比坏心态、以丑为美的审丑情趣、以耻为荣的反智倾向以及恨国主义、逆向种族主义在网络上占有相当的市场;抹黑新中国的开国领袖,诋毁中国的英雄模范和道德偶像,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文章、言论充斥着网络各大平台。一时间,中国多年来构筑起来的出版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思想文化阵地被边缘化,多年来建立并固守的传统价值观、世界观和历史观被全面围攻,传统舆论阵地大面积失守。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随后公安部门迅速展开对网络造谣、滋事犯罪的大规模依法打击。这是中国网络发展史上第一次全面性、实质性的治理整顿。时至今日,网络舆论生态已经发生很大好转,但由于一些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职能部门、组织部门和教育、文化部门没有适应媒体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网络负能量仍时有反弹,死灰复燃。目前网络舆论领域斗争硝烟弥漫。

    一、网络舆论场斗争硝烟弥漫

    (一)意识形态斗争依然激烈

    1、境外渗透无孔不入。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他们要么以资助学术为由,以名和利为诱惑,吸引学者和达人,将其打造成公知、大V;要么以资助贫困为由,物色培养骨干和代理人,将其培育成反动思想的主力军。他们身披慈善家、著名学者或网络意见领袖的外衣,在网上发表夹带各种“私货”的言论,对广大网友和粉丝进行洗脑。比如《炎黄春秋》,这本靠炎黄专家+反共媒体+秦火火炮制的杂志,利用对史料的拼接、篡改和捏造,制造了中国舆论场铺天盖地的历史谎言。可以说,一本《炎黄春秋》,抵得上千万个秦火火。普通民众每天都这样被洗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戾气如此之严重。

    2、对青少年群体争夺激烈。网络舆论战的一个明显目标是直取下一代,特别是在年轻人全民上网的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第38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年龄在20—29岁的网民比例高达30.4%,青年已经成为互联网最主要的发声群体。西方敌对势力积极推广青年非政府组织,设立花样繁多的各类“基金会”,用来培养“异见领袖”和组织人员。目的就是让年轻一代彻底的迷茫与自卑。

    (二)颠覆主流价值观

    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主流价值观的支撑和引领。主流价值观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正能量,起着凝聚人心、团结稳定社会、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作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些优秀文化品质的精髓。但网络上总有些人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故意破坏、诋毁优秀的价值观。

    (三)舆论裹挟民意后果严重

    舆论场,从来就具有强大的裹挟力,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舆论“滚雪球效应”,会让哪怕本为“青萍之末”的小事情,也能以点带面而起,“蝴蝶效应”成“大事件”。在网络舆论场,只要发生一些敏感事件,就借言论自由打法律擦边球,把普通事件炒作成热点事件,把敏感事件炒成政治事件,煽动不明真相的网民助推反政府舆论,从而达到向司法机关施压影响审判结果的目的。如果操纵舆论成为终极大杀器的话,结果就是,以后谁要是犯了罪,都能通过炒作舆论帮你摆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背后不但是利益输送更是对政权的觊觎。舆论如能绑架司法,谈何依法治国?

    二、网络舆论乱象症结

    (一)互联网企业背景复杂

    国内大部分民众了解全球信息的主要平台包括新浪、百度、搜狐等6大门户网站,6大门户网站控制着中国网络信息量的90%以上。然而,这6大门户网站,几乎全部由外资参股或控股。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携程网等多家互联网企业都不乏外资身影。这意味着在这个纸质媒体、电台、电视台都已经跑不过的互联网时代,如果在某一突发事件甚至战事发生时,这些受西方资助、控股的网站就可以想封锁什么就封锁什么,想发布什么就发布什么;想让谁说话,不想让谁说话;想让谁说什么,不想让谁说什么,一切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这样的后果令人不寒而栗。

    (二)互联网监管错综复杂

    互联网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理论宣传部门、技术部门、网络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然而,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一是网管部门、宣传部门存在的漏洞,难以对危险信息做出防控,反而给西方敌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以可乘之机。二是网民缺乏回击错误思潮的勇气和智慧。缺乏主动回击错误思潮的勇气和智慧,导致一些事关大是大非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在国内大行其道,无形中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丢失了不少阵地。

    (三)媒体正负效能失衡

    著名的南京彭宇案,这个被坊间称为社会道德滑坡的标志性案件:彭宇出于好心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老人讹诈,索要高昂医药费。当时社会舆论、媒体报道几乎一面倒为彭宇喊冤,谴责讹人的老人,甚至有将司法判决推倒之势,然而时隔6年,在2012年彭宇首次公开承认撞倒老人,对法院判决无异议,剧情大反转。其实,就“扶老被讹”事件,有学者对网络上传播广泛的22起事件进行跟踪分析,仅有4起被证实事实存在,绝大部分是反转或事实不清。这样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在一些媒体长期、反复误导下,一有类似事件不分青红皂白,便打上“扶老被讹”的标签,其带来的恶果就是摧毁道德人心,造成人情冷漠、社会撕裂,形成“老人倒地不能扶”、“好人做不得”的道德评判。同时官方的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公众号往往是以一种较为保守、严肃的形象展现在网民面前,发布的信息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单从其形式而言,很大程度上就难以吸引在“碎片阅读”环境下成长起來的年轻人,发布的信息往往成为人们潜意识“屏蔽”的内容。因此,媒体负效能过剩,正效能缺位的局面,客观上纵容了舆论乱象,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而导致网民群众的信仰危机。

    (四)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消极滞后

    一个事件能成为线上舆论热点,线下大众谈资,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媒体的围观,一个是公知、大V们的推波助澜,最后一个就是政府拙劣的、不当的应对技术。在这里强调的是政府有没有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和方法非常重要。比如2011年温州动车重大交通事故,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谈到列车头掩埋原因时,竟说出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话,遭到舆论炮轰。作为官方新闻发言人,在没有掌握全部完整信息的时候就仓促上阵,在面对重大伤亡事故时,没能表现出应有的悲悯之心和人性关怀,还出言不慎,致使新闻发布会不仅没有起到释疑解惑、缓解情绪的作用,反而使政府信誉严重受损。网络舆情就像往墙上砸钉子,即便最后拔出钉子,残洞仍然存在。回避舆论、滞后于舆情,期望一槌定音整体翻盘,是不可取的。不能等到谎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了,真相还在家里穿鞋。

    三、治理网络舆论乱象的战略应对

    (一)国家层面

    1、加强网络监管,掌握“总开关”

    一方面应效仿发达国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应急机制对网络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了网络安全工作内涵、工作体制、工作重点,还对网民和网络运营商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划定了法律红线;相继推出了“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约谈十条”等新政法规,这并不是压制言论自由,而是符合世界通行的做法。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做到有法必依。要认真落实属地化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要求,把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相结合,确保已有法律和规定能够落地。对那些肆意攻击党和政府,肆意丑化党史军史革命史,却拥有大量粉丝的微博大V等该取缔的取缔,该关停的关停,该收监的收监。

    2、坚持正面引导,讲好中国故事

    放眼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无可比拟。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迅速的转型之中,利益的分化整合难免带来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分歧。时空压缩的历史背景凸显了发展的成就,也放大了发展的阵痛和代价。在此种背景之下,做好网络舆论工作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对内凝聚国内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动力,对外阐发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像新华社拍摄的点燃人们心底深处的爱国、爱党、忠党的热情微电影《红色气质》,像《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感染人心的宣传片都在引导网民正确看待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成果,理性对待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广大网民心中树立起对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应有的民族自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教育远比直白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3、坚持先声夺人,化解舆情危机

    重视网络舆情处理,是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但不能否认,体制内的思维和能力,有其局限性。有时网络舆情一旦爆发,有的政府部门往往首选“堵”,尽量使信息扩散的范围越小越好,降低事件的影响。或者回应和调查结果迟迟出不来,这也容易使人对政府部门处事能力、应对能力产生怀疑。其实,很多情况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初,如果政府能及时发声,实事求是地发布信息、客观公正地定性事件、主动承担相关过失,就可以有效防止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为化解舆情危机赢得时间与机会。比如海阳英才事件,最早因为有学生家长发帖并配图称该校食堂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短短2天的时间,发酵成一个全国关注、舆论鼎沸网络舆情事件,这给海阳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會影响。然而,海阳市政府变危机为时机,主动出击、果断行动、快速调查、及时发声,彻底消除了家长的疑虑,同时,网传所说的给学生吃“淋巴肉”、吃“腐败变质食物”等不实信息也不攻自破。可见,问题出来了,判断清楚了,就要迅速拿出态度,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诚意和决心,逐步消除对立,从而成功化解舆情危机。

    (二)社会层面

    1、坚持争取民心,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争夺民心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上。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网上的群众。目前,网上群众可以分为两大类,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区别对待。第一类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虽然不发言或少发言,却是以网络为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他们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论争自有价值判断。因此,必须做好网上网下共同配合。第二类是“网络义勇军”。他们是经过重大政治考验的网络爱国铁军,是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力量。因此,党政军文宣系统和各级网信办,应跟进并支持这支新型网络作战力量,让这群中国未来的力量始终保持热情、热血、热度。

    2、党员干部敢于亮剑,勇于担当

    党员干部敢于亮剑,一方面意味着对那些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对那些侵犯群众利益、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要态度坚决地表明立场,主动发声,回应公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绝不能搞含糊其辞、退避三舍那一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以身作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时随地传递正能量。网络舆论、思想宣传工作就像盐,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党员干部通过日常守望使命,勤勉为公的工作态度,通过朋友圈一条条正能量微信的转发,通过微博中一篇篇正能量文章的转载,用自己点滴实际行动,感染并影响着周围的人,让正能量凝聚更多的中国力量。

    (三)媒体监管层面

    1、强调媒体责任意识,营造绿色空间

    互联网时代下,为追求“眼球效应”而剑走偏锋,为追求发行量、可读性而忽视新闻真实性的媒体不在少数,造成的后果就是媒体整体公信力下降。所以,在当下突出强调媒体责任意识,让媒体回归“敢说”、“会说”的工作初心,是治理网络舆论乱象,净化网络环境的首要任务和有效手段。所谓“敢说”,就是敢于亮明观点、敢于提出判断,敢于讲真话;所谓“会说”就是指要选择一个好时机、用公众能够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引导。

    2、发挥两类媒体优势,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在网络舆论角力中,传统媒体向来是不可或缺的引导要素,始终在各类舆论事件中担负着“权威发布、主流引导、规正视听”的责任。然而,新媒体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兴媒体“渠道为王”的优势也不容小觑。发挥两类媒体优势,打造报网互动、台网互动舆论引导新模式,进行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传播,是治理网络舆论场乱象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及其与网络舆论传播同介质的优势等,抢占时机制高点,抓住“第一时间”做“第一定义者”。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传统媒体高素质的采编队伍和优质新闻资源这一优势,深化其报道力度,为网络信息去伪存真,为网民情绪扶正抑偏,运用连续性和适度重复性的信息传播手段来引发社会共鸣。

    [参考文献]

    [1]肖文涛,范达超.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2]梅松.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党政干部论坛,2011(07).

    [3]凡欣,聂智.自媒体舆论场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控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5(07).

    [4]张涛甫.寻找社会治理与舆论治理的最佳切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5).

    [5]彭兰.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9(12).

    [6]李菁怡.党政干部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