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

    陈巧金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园地,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崇高的思想觉悟和对国家、对党的热爱也是他们大学学习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高校将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目前,进入新的时代,高校党务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要及时地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寻找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党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素养

    【中图分类号】D26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42-0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务建设也进入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有新的方法、新的面貌、新的思路,才能让学校走的正、行的稳,才能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两轨并行,才能真正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着重探讨了进入新的时代,高校党务建设的好思路、好方法,希望能够对高校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创新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一个词汇,对于党建工作而言也是如此,进入新时代,党建工作就不能还是老样子,只有从党建工作开始,人人都有新样子,学校才能有样子。大学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园地,目前,正值“00后”开始进入大学学习的时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特别是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的脑子中装了太多的东西,接受了多元的文化冲击,对于很多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自然也就衍生出了很多背离于主旋律的思想,这就给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必须认清现实,将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点,也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着手点。进入新时代,不仅是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更新以往老旧的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做实、做深,抓常、抓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在高校落地生根,起到最佳的效果[1]。目前,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高校所认识到,高校从组织结构、活动形式、主题构想等方面全方位的提高,党建工作思路以基本成型。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

    新时代的高校党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紧跟时代的脉络,以锤炼党员的党性为核心,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有效的组织架构举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地融入其中,让党建工作更加立体,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以锤炼党员的党性为核心进行党建工作创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共产党员,党性是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优良作风的内化和外聚,一个党员如果丧失了党性,就会失去信仰、迷失方向、淡忘责任、脱离群众,甚至腐化堕落。所谓党性,并不是平时的自我标榜和表白,而是立足岗位,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坚守,靠的正是日积月累、慎独慎微的修持。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名高校的党建工作者,面对任务繁重、矛盾凸显的院校改革发展要求,面对高校职能和驾驭方式转型如何从思想源头上正确看待、回应、解决各种现实矛盾问题?从工作人员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解决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做起,从倡导明辨是非的价值标准严起,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以和谐的氛围凝聚人,这样才能汇聚起推动发展、再创辉煌的磅礴力量。而产生这磅礴力量的源泉正是党性。党建工作,核心在于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日,已经有将近九千万党员,是什么将这些人凝聚到了一起,正是对党的忠诚和党性修养,我们的党员爱党、信党,矢志不渝跟党走,从我党成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长期以来,我们的党务建设正是以锤炼党员党性为核心开展的,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在高校当中,我们可以以锤炼党性为核心开展一些活动,创新党建工作[2]。例如,重温入党誓词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入党誓词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承诺,对党的忠诚,在重温入党誓词的过程中,每一名党员都可以回想起自己入党的初心,在这个初心的引领下,让入党誓词唤醒了每个人对党的向往,这也正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说,在进行党建的工作的创新时,以锤炼党员的党性为核心是合理而有效的,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好方法。

    (二)以磨练党员的德性为重要目的进行党建工作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到:“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道德是一种律己敬人的自觉、笃礼崇义的追求、慎终追远的定力。古人说,士有百行,以德在先。说的就是,人可以有很多种品行,但不管什么人,都要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人不诚无德,人无信不立。人失去德性的滋养,就容易蜕变成言而无信、见利忘义之徒。从寓言故事里喊着“狼来了”的小男孩,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再到2016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深圳“罗一笑诈捐事件”,无不警示我们“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诚信中的“诚”字,拆开看就是言和成,言出必成即为诚;“信”字拆开看,则是人和言,对他人讲真话即为信。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是聚集人气的“吸铁石”、是获得机会的“资格证”、是成就事业的“助推剂”。人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修身立德的根基。作为一名大学生,诚信是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也是他们品德修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考试作弊、科研作假等问题经常出现在高校当中,直接原因,是学生诚信的缺失,而实际上,是党建工作不到位,所以说,在磨练学生的德性时,首要一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诚信[3]。教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另外一环。道德是做人处世的底线,也是引导人们从善向美的良师。离开德性的引领,人的行为就难免会出现差错。今年元旦过后,媒体曝出西安交大自杀博士和导师“辣眼睛”的聊天记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要求学生接送拎包,到陪逛超市、打麻将、应酬挡酒、洗车打扫卫生,导师周某显然已经逾越了师德界限。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在于为人师者没有修好师德,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变异为“老板和员工”的雇佣关系,做出与身份不符甚至背离的行为,最终伤害学生、诱发变故。这不仅是师德的缺失,也是党建工作不到位的恶果。试论,如果学校能经常对教师开展思想教育,摆正他们的观念,将师德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不会出现这样丧尽天良的教师的。所以说,在进行党建工作的创新时,要着重磨练党员的德性,以德化人、树德育人。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建工作理论创新的重中之重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国党建工作的指向标,所以,在进行党建工作创新的时候,要以此为创新的重点,深入挖掘其内涵,组织教师、学生积极学习,起到良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常态化等主题教育逐步开展,给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很多高校专门开设了课程,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进行剖析和阐释,让每一名同学都领会到国家领袖的治国方略。众所周知,理论创新是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高校要进行党建工作的创新,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挺在前面,丰富党建工作形式,以理论宣讲、分析精讲、大师领讲、学生共讲等形式学习、交流和探讨,让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成为党建工作的翅膀,起到关键性作用[4]。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进行党建工作时,要将这些理论内容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以穿插历史的形式进行党建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全方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融合党组织成员本身的全面素养

    为提升其本身的全面素养,高校的党建工作一定要顺应我国具体的政策方针以及党建的主要目标,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但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党员对个人行为举止的束缚能力,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感,更要主动地贯彻对党组织成员的督促作用,让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实现直观化、清晰化、创新化、明确化。同时,要不断创新高校本身的党组织纪律,展现其针对性以及不同性。高校党组织纪律是党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不但要把党组织纪律的建立标准以及政策切实地融合到高校党建工作中来,更要体会其独特化的特征,让其更加顺应高校管理的实况以及发展的趋势,在完善的纪律中创设高校党组织的活力,让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不同性以及针对性,从而提高高校党组织的质量以及工作成效。

    党建工作是高校安身立命的重要工作,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思路要进一步地创新,改变老套路,寻找新方法,贯彻新理念,融入新内容,让“新”字体现在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高校要意识到学生的特点,以党性、德性为核心,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党组织纪律等内容进行教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霞.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中 ? 国高新区,2018,(9).

    [2]乔心阳.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基本思路的探索 ? 与研究[J].吉林广播电視大学学报,2017,(10).

    [3]杜政.高校党建创新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 ? ? 报,2017, (4).

    [4]刘佳.新时期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研究[J].福建社 ? ? 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