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分析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是电视新闻的常用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效的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可以使新闻更具表现力,能够突出报道的主题,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现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和移动智能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正受到严重的冲击,观众的数量正逐年减少。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传统的电视新闻如何在激烈的角逐中保持自身的地位,为观众呈现一流的新闻内容,合理、高效的运用故事化手法,可以提升电视新闻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它还可以通过极强的叙事手法对表现新闻事实、传达新闻价值和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义及表现

    用故事来表现新闻就是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所谓“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的运用,不仅要重视新闻的过程、结果和影响,更要在最初的人物内心挖掘,事件的探索。从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中反映新闻报道的主题,用最直观的视觉表现形式传达给观众,使之产生共鸣。

    故事化新闻报道在电视中的大量运用,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天天看》等法治节目,在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故事化手法陈述新闻事实,展现新闻现场。故事化手法的运用对于新闻报道是一种催化剂,给平淡的新闻报道增添了不少吸引力,对普及法律法规,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特点和影响

    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熟练运用是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好的内容和组织架构,更需要耐人寻味的情节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拿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来讲,在每天播出中,主持人会通过像讲故事一样的叙事方法陈述新闻事实和典型案件,这种表现手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心,把他们带到案件当中,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强观众对事件的主体和法律知识的认识。通过这种代入感式的报道,能够让新闻事件的教育作用更加突显,传播和影响更加广泛。

    其次,《今日说法》在案件的叙述中,大量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寻常百姓的法治生活。做到了用有限的时间,在特定的媒介传播方式下,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今日说法》播出的“十元钱的官司”案件中,对游戏软件引发的官司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一档法治类的节目,将近半个小时的播出时长,每天为何能吸引众多人观看,仔细分析就能看出,《今日说法》之所以能够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法治报道讲述的如此受欢迎,正是因为它在讲述每一个新闻案件的时候,都恰到好处的通过故事化的手法,将新闻现场和事件逐一呈现。无论是采访还是主持人的旁白,每一个环节《今日说法》都在向观众展现着新闻报道的真相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同样,将故事化手法大量运用在新闻类电视报道中的还有《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法治节目,《焦点访谈》在讲述新闻报道时,通过大量讲故事、描写的方式将新闻事件呈现在观众眼前,一个细节的展示,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焦点访谈》从1994年开办以来就以深度报道作为其报道的核心,而深度报道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故事化手法的运用更为普遍。《焦点访谈》通过对浙江金华农村实施垃圾分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一则报道,凸显了垃圾处理上的可行性方案,也让观众第一次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响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电视新闻故事化”对于新闻资源的优化利用,打造品牌知名度和提升观众关注度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央电视台的《人与社会》《探索·发现》成为了观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正是依靠极富表现力的故事化的叙述,这些节目在观众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这些节目也俨然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符号。

    三、存在的问题

    (一)哗众取宠削弱新闻本身的价值

    当然,电视新闻的过度故事化也会削弱新闻本身的价值,新闻报道的监督、引导作用也会在故事化的手法中大大减弱。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借助情节来对新闻加以报道的,在当前新闻故事化的应用过程中,情节性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首要考虑因素。①过度的注重故事情节,不利于客观地把握新闻事实,报道新闻事件。

    以山东电视台的《说事拉理》和《拍案》两个节目为例,在一味强调收视率和过度的视觉冲击力上,选题不断重复,新闻价值严重下降,使得新闻成了地地道道的讲故事。故事类新闻从2003年最早出现,經历了可谓“传奇”的十年,但由于新闻价值本身的严重缺失,最终开始走下坡路。

    (二)拖沓冗长丢失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强调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大打折扣。因其热衷收视率和爆炸性话题,叙述题材单一,这些话题无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制作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毫不夸张地说,一期这样的新闻节目就好比一部电影。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今天的事是新闻,昨天的新闻俨然成为历史。故事化电视新闻这样的报道一般来说都有着严重的滞后性,这会让人有一种是在看故事的错觉,新闻时效性的丢失同时也导致新闻真实性的丢失。

    (三)千篇一律难出精品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导致模式僵化、缺乏创新。千篇一律的故事、题材、手法让昔日的“宠儿”不再。拿CCTV—10来说,《百科探秘》《走进科学》雷同;《讲述》《人与社会》也基本相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在情节的设置,故事的起伏都有着相似的地方,长此以往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你学我,我抄你的相互“学习”更是让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千篇一律,导致精品难出。

    四、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始终遵守新闻报道原则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都要严格遵守新闻的价值,在用故事化新闻报道来吸引观众的同时更要坚守新闻价值的初心,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不夸大其词、虚张声势。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让观众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真实的新闻事件。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的基本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②因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叙事方式要运用适度,不能脱离舆论监督的本质,要用客观的、真实的视角,充分展现、还原新闻事实。

    (二)注重新闻实效性及时呈现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是重中之重,快速及时的将新闻事件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第一时间和当前的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在提升故事化新闻报道中要高效合作,统筹规划。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进行采集、整理,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和报道出来。高效的运作不仅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提前把握和预判,做到争分夺秒。

    (三)推陈出新努力做原创新闻

    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的运用,需要大量的原创和革新,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照搬抄袭。推陈出新才是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之路,当所有的人都在模仿的时候,原本极具吸引力的电视栏目也会慢慢地失去观众的青睐,大家会出现审美疲劳。只有立足原创,播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奇人异事,在节目风格、形式上做足文章,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才能用得更好,走得更远。

    注释:

    ①陈永君. 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辨析[J].视听纵横,2005(01).

    ②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琼,通辽市科尔沁区融媒体中心编辑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