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机械工程专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胡雪 张立新 夏博 曾海峰 魏敏

    

    

    摘? 要:为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各高校致力于提升机械制造类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制造强国”储备力量。本课程组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政策解读+参观体验”的综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加深思政内容融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产业变革的影响,激发学生立志为我国高端机械产业发展服务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机械工程;课程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7-0020-04

    Abstract: With the aim at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auto-creating, the efficiency of material utilizing, the level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and accomplishing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industry transforming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many high-schools focus their eyesight on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of talents who studied mechanical manufacturein order to save power to set up the country with strong manufacture industry. The class researching group adopted a new teaching way with "class teaching, case analyzing, policy explaining and practice experiencing", designed diversified instruction, optimized class contents, integrat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instruction, motivated students' interesting and uplifted their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By these methods, students could understand deeply howthe document Made-in-China 2025 would impact on the future change of mechanical industry. Besides, students who determined to work for the higher mechan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ld be motivated with the sense of calling, honor and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Made-in-China 2025;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国相继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工科”等全新理念。其中,“中国制造2025”[1]的提出成為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的巨大助力。工业产业变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升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素质[2],从而扭转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最终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各高校均致力于培养和提升机械制造类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制造强国”储备力量[3]。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提出,石河子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机械工程专论》是面向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动态。本课程主要由机械工程学科各研究方向组研究生导师讲授。通过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数字化设计技术导论、数控技术及应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及其应用、现代制造系统及应用、学生能力结构与机械工程教育知识体系等模块,向学生展示本学科各方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趋势,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工程专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况,机械工程学科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研究动向,增强学习兴趣,具有明确专业学习方向;2. 从宏观角度认识机械工程发展与科技产业革命的辩证关系,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结合;3. 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学习目标;4. 通过思政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我国关于机械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理解“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产业变革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战略部署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实施思路

    《机械工程专论》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必须课程之一,本课程组成员深刻认识到本课程的思政建设至关重要。鉴于此,本课程组成员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共同制定了《机械工程专论》课程的德育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党中央关于机械产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理解“中国制造2025”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对机械产业变革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战略部署对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意义;结合思政教育理念,结合时事政治和机械行业发展变革的经典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牢固树立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为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助力。

    本课程组成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精神和战略部署为主线,对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深刻挖掘(如表1所示),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制造”背景下的机械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的介绍,讲授“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机械制造行业产业变革的重要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思维方法、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4],让学生切实领悟“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发展机械工程领域、开展强军强国计划、实现“中国智造”[5]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现代机械行业发展和兵团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作出贡献。

    二、课程思政实施举措

    (一)依托“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建《机械工程专论》课程大纲

    在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并且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深深融入课程教学中,并且根据每个专题的“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在课程考核环节中,需要学生根据课堂讲授过程中映射的思政内容,深入讨论相关专题设计的思政内容对学生的感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民族自豪感,专业学习责任感,兵团建设使命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深思政内容融入《机械工程专论》教案

    引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革开放四十年机械行业发展优秀成果、中国2035强军计划、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为思政内容映射点,通过比较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深化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制造系统产铜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强调军事装备的创新与更新,期望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引入“中国制造2025”对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目标,阐述机械工程教育对工科学生工程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机械工程专论课程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素养。

    (三)总结分析《机械工程专论》典型工程案例,强化思政教育影响

    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根据设置的课程思政映射点,实时观察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反应和课堂互动情况,灵活多样设置相关的工程案例,并对每一个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强化其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学习理念。最终,总结“课程思政”映射点中教育效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以此作为模板多设置类似的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三、课程思政建设总结

    《机械工程专论》研究生课程依托“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化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兵团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助力。本次教学改革旨在将“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信息化與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革开放四十年机械钢业发展优秀成果、产品创新设计理念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增强课程的德育功能和育人效果。同时,将课程与兵团机械行业发展历程相结合,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兵团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进程,鼓励学生创新设计、独立思考、努力突破,不断发扬兵团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夯实专业基础,追踪科学前沿动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的全面解读,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政策解读+参观体验”的综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加深思政内容融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产业变革的影响,以及对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6):5-17.

    [2]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10-24.

    [3]胡雪,夏博,葛云,等.基于“工科教育专业认证”构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5(48):143-146+157.

    [4]肖宝佳,潘援.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价值探究[J].教育观察,2019,8(04):29-31.

    [5]吴先华,盛巧燕,陈易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2014《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