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趣

    张春莉

    顺山滑行

    蘇岭山的后山上有一处残存的古寨墙,布满沧桑的断壁残垣有些落寞尴尬地伫立在时光的隧道囗。冬月,栎树和刺槐的叶子经过了霜降的洗礼,乐滋滋地滚满了山坡。这一天,阳光正好,我们站在林子里,光线透过乌桕的叶子,红彤彤的经络清晰可见,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到生命的脉动,而黄栌的叶子也正是赤橙黄绿时。这边风景独好,诱惑着我们继续沦陷。

    从这片林子走到下面的柏油路面,是没有路的。这里人迹罕至,岁月静好。下山的唯一方法只有靠滑行,滑土坡滑草叶,把自己随意地扔进山林的怀抱,像鸟儿一样贴着落叶滑向远方,倾听草木的呼吸,感觉自己已经学会了飞翔。

    穿过一片一人多高的荆棘丛,脚下是碎石,头顶是带刺的荊条。上下难防,顾左右而不能分神。必须要低低的弯着腰小心翼翼的屈膝慢行。常怀敬畏之心,人生也是一场充满冒险的路,难道不是为了生存,因为沉重的责任和担当,而向生活弯下了腰。走最险的路,看最美的风景。大自然总是在无时不刻的引导人们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野韭菜从枯叶的缝隙中钻出来,怯生生的蓬蓬松松。在这个一片萧肃寒冷的季节里,染出丝丝缕缕希望的绿色。

    借助身边的灌木,手脚并用的继续向下滑行,就滑开了孩提时代记忆的闸门。那个放学的傍晚,那个长满青草的土坡。背着沾满泥巴的书包,向妈妈得瑟无数次滑土坡的辉煌战绩,以及咱妈恼怒后那严厉的呵斥。都在脑海中清晰重现出来,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全的记忆。谁的童年没有一座滑滑山。成年后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还留有几分炽热的童真去感受生命中的温暖呢。比外界气候更冷的是内心的寒凉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在一种忙碌的踏实中,将自己消耗殆尽。

    空寂的林子开始变得躁动起来,一些已经快要朽掉的枯枝断木,被我们的喧闹声震落下来,带起一片落叶翻飞。密林蔽日处,几块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岩石上长满青苔,又盖上一层厚厚的落叶。高高的黄栌,枝梢上的叶子随风摇摆,一树鲜研,红的让人动容,一直牵扯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驻足,寻找,感受似曾相识的质朴气息。

    落日西斜,一路踏叶而归,下山途中的田垄上,一畦待开垦的荒地上长满野白菜野辣菜,不分你我,绿汪汪油亮亮的匍匐了一片。不知何时遗落的菜籽在土壤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摘辣菜拔白菜,还有藏紫色嫩小的不能拔起的地菜秧子。无论何时,大山总是能给予人类丰厚的馈赠,山花野果,泉水清冽。现在,能把人们召集起来整齐划一的行动就是挖野菜了,到有几分像网上的偷菜游戏。嘴里一边互相喊着别拔了,别拔了那么嫩,手可一会都没停。

    我们带着还有些毛刺儿的青青野敕菜满载而归。在一片如何烹饪保存野菜的讨论声中。与身后的滑滑山渐行渐远,而更加走近山下城市中的人间烟火。

    叶落听山

    山中有石林,落叶铺叠,曲径通幽,几曲回肠。黑色的玄武岩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如莲花宝座,有的像个大犀牛自成一系。旁有纤细的青青修竹,在古襄阳名士孟浩然的隐居地,择一奇石效仿魏晋先贤禅座其上,静听竹林细语,任落叶满肩。这一刻,穿越时空,和古人文士的仕隐情怀心灵共振,何处可以慰风尘,唯有山野可借。断枝枯叶踩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呼啦啦一串,惊起野地里一群麻雀乍起,飞向太阳的方向,仿佛羽翼间被染的绯红。前方的密林深处有人在歌唱,曲调抑扬回旋,像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春暖花开,歌唱的人一定有一个柔和慈悲的灵魂。静坐山林,听松涛听虫鸣,让纯粹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洗涤心灵,拂去一身铅华,感受风雅的滋味。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繁在人心。纷扰皆由心乱起。删繁就简,心灵上若是蒙了灰尘,世间便会变得百般无味,是无限止膨胀的各种欲望迷失后带来的麻痹。蓝盈盈的天,青幽幽的山,赏心悦目的满足感陡生出妥妥的幸福。一生能有几清明,忘掉凡尘中的自己。那个案牍劳形的枷锁,释放最本真的天性,回归自然,我们本是山林的孩子,在大山的摇篮里,与一场森林的童话不期而遇,解读内心的声音,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捧起一把花栎的落叶,抛向空中,任由它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洒落,像一群乱舞的蝴蝶,落在我们的头上脚上。从此,内心都是快乐的。得一知己山间漫行,踏着五彩斑斓的音乐华章。香樟乌桕的叶子在蓝天下交织,在你的眼中交织。红的,黄的,紫的,是你头上的一片霞光,留一处僻静,许现世安稳,有你的时候世界都是光亮的。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唐朝襄阳籍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东篱煮酒,隐居山野,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透过他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他品味生活的脉脉温情。高科技提速的当代都市人,热衷留恋于连绵不断的酒席牌局,把“浊″言欢,欢尽心空。山林不是清苦的,独看时光从指尖滑落,日子慢走,聆听空山踏叶声,是对一种疏淡平静生活的向往。“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越是红尘中世故,越是机智老道,却更加少了心灵品味的高雅。人间至味是清欢,而在清淡的欢愉中却更能感受到人生真味。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