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

    张琦傲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设备的广泛普及,新型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甚至形成了“一机在手,生活无忧”的社会新风潮。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广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实际需求,顺应就医患者的新型支付习惯,公立医院也开始进行支付方式的调整变革。

    关键词:公立医院;新型支付;内部控制

    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下公立医院支付现状

    “互联网+”时代下,公立医院也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视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就医患者也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支付宝、微信、云闪付、银医通POS等移动支付手段支付就诊费用。基于此,为迎合就医患者的支付习惯、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树立医院便捷、友好、智能的服务形象,各地公立医院纷纷加入到创新新型支付方式、建立自助缴费机制的行列中。

    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

    1.资金管理风险点

    现阶段,公立医院常用的新型支付方式有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云闪付、银医通POS支付等,均为第三方支付手段。此时,若用户端或医院端的第三方软件遭到恶意攻击或非法侵入,将很可能导致资金丢失的情况。此外,若公立医院自身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支付方式多元化的发展需要,资金支付系统没有标准化的内控审批流程,可能出现线上支付系统的静态数据被人为修改、原始业务数据被篡改的情况,极易发生前台人员与后台系统管理员利用医院对信息系统的信任和内控监管的漏洞进行资金舞弊,出现医院资金被人为挪用、转移的潜在风险。不仅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还可能产生相应的经济纠纷。

    此外,快捷性既是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的优势,也是其风险隐患的主要来源。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转账、付款等操作流程极为简单,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输入金额、输入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转移。如果对资金收付情况缺乏有效的实时监管,很难保证就医患者与医院的资金安全。

    2.流程管理风险点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还会涉及到支付流程、退费流程等流程管理的内控风险。各家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与支付流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的管控形式与内容都未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新型支付方式的快速变化。公立医院的网络支付流程存在较大的内部控制风险。

    除此之外,当患者或患者家属出于支付错误、取消检查、自费转医保需重新结算等原因存在退款需求时,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的退费流程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便性。医院的收费管理平台需要对付款人的多项信息进行验证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同意其退款申请。而退款渠道在增加错账几率的同时还延缓了退款时间。

    3.对账管理风险点

    在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下,不同的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对对账的要求也不同。

    首先,各类支付方式资金入口渠道繁杂,第三方平台对账系统与医院对账系统间缺乏协同性,支付流程无法统一,造成了多渠道资金分别对账,各类支付平台均存在“单边账”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财务对账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其次,如遇月初月末,因存在时间差而造成跨月清算不及时或支付错误未及时退款等情况,会影响当月资金结算和账务结算时间。基于以上原因,形成了一定的对账管理风险,在增大医院财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容易引发账实不符、核算遗漏等负面问题,不利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良性建立[1]。

    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措施

    1.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

    做好资金收付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与核心任务,财务人员仍然是资金收付环节的第一责任人。

    首先,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在新形势下,无论是前台窗口人员还是后台审核人员,都要掌握各类新型支付方式的使用方法和结算方法,当出现风险点时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其次,二次审核环节要提升审核速度,加大审核力度。各类支付方式汇总金额与收费报表要及时核对,并坚持“日清,周结,月汇总”的工作原则。这样一来,可在强化资金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负面收支问题的及时感知、精准排查、高效处理,防止因风险隐患长期堆积而影响公立医院内控质量的情况出现,同时从源头上杜绝套现行为的发生,避免资金流失,保证系统稳定、正常、安全地运行。

    其次,应将各类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的第三方系统以模块形式纳入医院的收费管理平台,确定统一的支付模式和支付原则,让患者或患者家属在支付过程中,避免直接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资金支付流程。在此基础上,将账单确认界面、支付提醒界面作为前期环节插入到支付模块中,即可提醒支付双方对款项内容、支付数额等进行检验,从而避免误支付情况的发生。

    2.流程管理的风险控制

    为避免即时支付过程中存在的到账延时、重复缴费等风险,公立医院可开通医院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生活号,让患者在线上进行挂号、排队、支付、就诊、取药等環节。这样的线上就诊模式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还使公立医院能实时监控每一位患者的诊疗流程,有效降低人为操控风险。数据网络连接渠道的通畅也是支付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持数据网络的通畅可以对公立医院资金流通动向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网络支付异常状态,需要立刻开启异常处理流程。同时还应加强网络设备防火墙的安全性,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系统中的线上交易数据应用多维监控手段,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畅通不被泄露,降低财务风险。

    除此之外,面对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退费慢的问题,公立医院也应秉承“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使用线上退费流程,避免较多人为干预。仅在紧急情况下,保证账户核对无误后,才能用小额现金支付代替线上支付平台退款。这样一来,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退费问题下患者方与医院方的矛盾问题,达到提高患者医疗体验、避免医患关系激化的目的[2]。

    3.新型支付方式下的对账管理

    在多种新型支付方式共同应用的背景下,公立医院要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务必要构建安全、科学的统一对账管理平台。根据各类支付方式的特点,进行多方自动对账。在此过程中,对账平台因满足以下几点功能需求:

    第一,保证平台接口的标准性与统一性,实现多种支付端的开放接入与统一管理,确保每笔资金支付信息均能录入到对账管理平台的系统及数据库中。采用统一的对账管理模式,利用支付平台对多源头数据提供统一的比对工具,以便更快捷地分析交易流水、快速发现和查找未达账、错账、“单边账”的原因,及时进行处理。第二,赋予对账平台高水平的大数据处理与安全保护能力,确保医院财务人员可通过操作对账平台,实施资金核对、账单调取、第三方平台对接、表单生成等行为,从而在高效、准确完成对账管理的同时,实现资金管理故障问题的有效追溯和资金差错的快速预警,实现对账平台数据处理与安全保护服务的双重功能。第三,保证平台系统中每笔账单的信息完整性,具体包括订单号、支付人姓名、支付人ID、下单时间、支付状态、订单数额、支付渠道、业务项目等,以便账目一目了然。一方面对缩短患者资金占用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公立医院提高财务对账效率,降低医院资金管理风险及人员运维成本,提升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结束语

    医院实行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为患者提供支付便利,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的新问题、新风险。对此,公立医院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新型支付下资金管理、流程管理、对账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采集。同时,应及时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保证医院资金安全,为患者、患者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医院经济活动健康稳定运行,提升医院现代化信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睿,陈威,蔡悦.统一支付平台在医院移动支付改革中的应用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05):402-405.

    [2]何晓宇.公立医院基于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下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9(0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