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广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观察

    陈佳沁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蔓延,在灾害应急广播电视体制的指导下,日本广播媒体充分利用应急系统和社区广播,保障了重要信息有效传递。在充分凸显广播声音本位和感性特征外,广播媒体还用好融合平台,为受众提供定制化内容,发挥广播媒体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应急广播 社区广播 媒体融合 声音本位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春节后,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却严重起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处于近乎失控的状态,而我国的近邻——日本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反应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定认可,值得我们研究。

    3月以后,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严重,全国随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人们尽可能减少聚集,学校停课,各类商业机构进入居家办公状态。同时,人们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需求与日俱增。日本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长期面对各类自然灾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灾害信息传播应急机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的灾害信息传播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快速反应,各类媒体快速聚焦疫情进展,发挥各自特点为民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这其中,广播媒体更是充分发挥了“灾害媒介”的特点,在内容生产、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展现出其独特属性。

    本文以3月以来日本广播体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的传播案例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察总结。

    一、日本灾害应急广播电视体制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形式特殊的灾害,自日本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日本社会整体运转也进入应急模式。回顾日本的防灾抗灾史,自20世纪4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从法律、法规层面建设现代化的防灾体制,目前已经出台并多次修订《灾害基本法》《灾害预防基本法》等法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各类应急机制,具体规定了日本各类商业媒体、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在防灾体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日本《放送法》作为规范日本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法律,对日本公共广播——日本放送协会(NHK)、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台、地区性广播电视台等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放送法》作为直接与媒介传播行为相关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广播电视机构在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确定日本放送协会(NHK)作为灾害“指定公共机构”,同时要求各类商业广播电视与NHK同步制定防灾相关的业务计划。搭建全国瞬时灾害警报系统,建立起自中央政府层面至市区町村相连的J-ALERT信息速报系统。强调灾害报道伦理问题,强调媒体的内容生产应当将受灾者的心情和感受放在首位,需要充分考虑受灾者的隐私等。

    显然,日本媒体在多年应对灾害的经验中,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媒体分工合作体系。

    二、日本广播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

    (一)活用全国瞬时灾害警报系统

    由于日本社会已全面进入老龄化,大量高龄人群、生活困难的人群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较低,而这一群体在面对疫情时又处于明显的弱势,若是传播不到位,会对日本整个社会的疫情防控形成较大的阻碍。因此,日本部分市、区级政府将原本用于灾害预警的全国瞬时警报系统加以利用,通过应急无线广播设置在生活区、重点交通设施外的大喇叭,专门面向较少接触互联网的老年人以及生活困难人群传递重要信息。

    日本大阪府下属行政区域东大阪市自2020年4月17日起,每天午后1点在全区范围内通过防灾无线广播进行重点政策与生活信息的播报,对当地政府每天出台的防疫措施以及各类生活信息进行汇总,并呼吁民众自觉待在家里。东大阪市危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对于大量逗留户外以及部分不适应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的人群而言,需要有多样化的方式将重要信息传达到位,防灾无线广播则是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一种手段。”除了东大阪市以外,日本各地特别是大型居住区域以及远郊地区也同样使用灾害警报系统传递重要信息。

    除了针对高龄人群、生活困难人群通过防灾广播进行重要信息传递外,日本部分区县也尝试活用防灾广播系统服务人们的生活。最为典型的是自4月起在日本各地推广广播体操活动。为了给被限制出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与消解疲劳的方式,日本各地广播电台、社区广播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放《广播体操》,鼓励居家民众参与体育锻炼。

    (二)充分发挥社区广播的贴近性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时,广播媒体对于地震灾区的信息传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重灾区而言,大量面向灾民的信息均通过广播进行传递,且在灾后长时间承担了面向灾区的应急信息传递和灾民安抚的职责,这其中社区广播更是举足轻重。日本社区广播与地域社会紧密结合,因此能够做到十分精细化的信息传递,也被认为是灾害发生时最为重要的信息源头。社区广播的这一特点在日本发生的多次地震救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本次疫情期间,日本的社区广播充分发挥了地域媒体的特点,作为最贴近民众生活的媒体,再度成为信息传递和安抚人心的有效手段。日本大阪府辖区下的泉大津市在每周工作日的7点半,通过当地的社区广播“FM泉大津”专门播出15分钟的疫情告知内容,提醒民众政府服务政策的变化及预防新冠肺炎的必要知识。这一节目形式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好评,并在大阪市各辖区普及,目前包括门真市“FM门真”、枚方市的“FM枚方”等都开设了晨间疫情告知节目。

    除了与政府部门合作完成防疫重点内容的播出外,社区广播也善于与社区内各类主体合作,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信息与服务。例如,日本东北部秋田县辖区内的横手市社区广播“横手FM”,与横手市教育委员会合作推出广播节目《你在干什么?》自2020年3月10日起每日播出,主要针对临时放假的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和生活辅导,协助学校与家长稳定儿童生活。这一节目对接市内全部23所中小学,每天的节目中分别邀请这23所学校中的1位学生和1位教师参与,主要分享每个人的生活近况,并提供临时停课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指南。

    (三)突出声音本位,用好广播优势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曾对广播这一媒介评价道:“广播的潜意识深处,充满了部落号角和古老鼓手的共鸣回荡,这个媒介有力量把心灵和社会转换成一个共鸣箱。”以声音为核心传播要素的广播媒介,较之诉诸视觉的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有更强的感性特征,因而往往在灾害等特殊社会环境中被广泛用于安抚人心。在本次疫情期间,日本广播媒体也专门针对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制作出更具适应性的节目内容。日本东京地区广播台TokyoFM(东京FM)专门制作了一系列面向生活“停摆”的都市人的节目,专门面向居家工作人群的“StayHome Stay Tuned(宅家在线听广播)”就在特殊的疫情环境中针对东京民众提供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专门为学生和上班群体提供可以伴随学习、工作需求的音乐内容,另一方面增加了实时插播的“新型病毒相关信息简报”,满足听众对于最新资讯的需求。在上述主题下,电台又進一步根据不同时间段听众的生活状况与信息需求,设计了差异化的子栏目。例如,每周一至周四15:00~16:50时间段,推出Telework(远程工作)栏目,17:00~19:48时间段推出Skyrocket Company(飙升公司)栏目,以社会经济生活的最新变动为核心,同时面向工薪一族介绍各类远程办公技巧。这些栏目设置,通过伴随性的音乐为居家办公人群提供陪伴,避免了因长时间收看电视、使用互联网接受过度的负面信息而形成恐惧心理,以广播媒体的声音本位特质,起到了安抚人心的效果。

    (四)善用融媒体,拓宽广播服务形式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日本的广播电台推出了网络视听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日本商业广播联盟就呼吁人们居家通过互联网广播平台“Radiko(在线广播)”收听节目内容。同时,丰富互联网内容资源,拓宽音频内容的服务范畴。如NHK在其广播客户端“Rajiru Rjiru(听广播)”首页专门推出安心广播页面,页面中集成了NHK广播制作的各类相关节目,并重点将人们须知的各类疫情内容进行综合。

    除了NHK广播外,日本的商业电台也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融媒体平台提供定制化的内容服务,其融媒体平台JFN PARK(商业媒体联盟)在疫情期间被各商业电台广泛利用。各广播电台也充分利用电台主持人、演艺明星以及人气声优的资源优势,推出科普、亲子等深耕垂直类的音频内容。

    三、日本广播应对疫情的启示

    日本广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的暴发,再度展现出广播这一应急媒体面对灾害的强大应对能力,而日本广播自3月起收听率一路上扬,也直观地展现出民众对广播的认可。日本广播对于疫情的反应,也为我国媒体应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建立完善的应急广播体制、运作机制,可促使各类媒体快速协作。这是日本广播能够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类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有关疫情的应急报道是否及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否有效传递,都离不开媒体应急机制的完善。

    (二)利用好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之契机。日本社区广播在疫情期间通过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应急广播系统的协作,对于稳定区域内社会生活、服务本地人群起到了极大作用。目前正是我国推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战略时间点,县级融媒体中心已被定义为沟通县域社会的信息整合与传播枢纽。可以说,县级融媒体中心扎根基层、真正联系广大基层群众。虽然体制不同,但日本社区广播贴近化服务的模式,依然值得我国县域融媒体中心参考借鉴。

    (三)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感性优势。不同的媒介形式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点在灾害环境中则会被进一步地放大。特别是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的集中地,同样也可能是谣言的生发地,更有可能导致社会性焦虑。日本心理学者碓井真史提出“共感疲劳”概念,即民众在长时间观看电视、互联网获得负面消息的时候会产生共情情绪,虽然本身并非是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但由于过多接受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失眠、厌食、焦虑等情绪。广播则因感性声音及不追逐刺激性内容,十分善于对抗负面情绪,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治愈”的工具,广播媒体的这种声音优势与心理安抚功能,应该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