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对引领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启示

    石欣欣

    [摘要]延安精神是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指引精神,是革命的结晶,是人民的财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实现两个百年计划的推动者。对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是发展的需要。延安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延安精神的引领作用启示着更多的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优良作风、把握精髓,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延安精神;大学生;引领作用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的结晶,是党和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不仅用于引领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为夺取胜利、实现解放与自由,同样用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培养优良作风、提升过硬本领。正如邓小平说:“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种延安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支柱。”①把延安精神贯穿其中,发挥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启示更多的大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一、延安精神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政治方向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工作,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在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信念工作的新形势下,回顾和继承延安精神,有助于深刻领会确立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大学生先进性的重要性,从而也可将延安精神在此发扬光大。

    “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是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劳模精神等”②,这些精神都来自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邓小平也多次强调这一点,他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③延安精神是在中国革命为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时期而产生的,这一时期就是延安时期,它包括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末期、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的前期。虽跨越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走过13个春秋,且每一时期主要任务有所不同,但在全部的历史时期里,坚定的政治方向从未改变过,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解放与自由而奋斗的步伐从未改变过。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他们担负着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现阶段的大学生还处在接受国内外各种思潮影响的十字路口,年轻人对一些事情仍缺乏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在理想信念上容易产生缺失与偏差,在政治认同上容易出现逆反,在信仰上出现混乱。延安精神是一种财富,是一种被无数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实践过、证明过的精神财富。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激励着我们为祖国、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理想信念。

    二、延安精神激励大学生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渐加深,各种价值观念与思潮不断涌入、冲击,且大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正定型还处在基础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形,“自我的倾斜”、“金钱的扭曲”等都需要即刻扭转与清除。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也是同时代积极向上的思潮,对人们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但与延安精神不同的是,当今时代的一些思潮,本身有益亦有弊,益处在于一些思潮的开放思想扩大了大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大学生在其擅长领域拥有更多的创造性之举;弊端在于一些腐朽沒落的思想以及具有侵占性的思想已经随着信息全球化渗透到了大学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性的辩析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缺失和偏差,特别是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差和心理上的逆反,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行为上出现偏离;行为上的偏差直接导致意志薄弱,意识淡薄,无法更好的融入集体且为集体做出优良贡献,更甚者,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存在缺失。出现这些问题的缘由在思想建设上,根源问题在思想道德素养的建立上。

    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中,着重突出延安精神的价值导向作用。强调用延安精神的内涵创新大学生价值走向,有针对性地用延安精神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同时提升大学生对于消极懒惰思想观念的抵抗力。在净化思想之路上,深刻理解延安精神,进而自觉发扬延安精神,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斗志。

    除此之外,延安精神一直保持着惯有的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优势。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断赋予其独特的时代内涵,用现实的、身边的实例来影响他们,这种实例所带来的影响力是持久的,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样不仅能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也能使延安精神在无形中成为大学生心目中永远的经典。

    三、延安精神激励着大学生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传家之宝。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相信自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可以解放自我,通过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同时具有创造精神,在延安时期,物质的极度缺乏、环境的极度恶劣,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一种创造精神,一种通过全体军民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一种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经济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敢于牺牲、乐于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是要体现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一切成功的立足点,在延安时期,只有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从苦中作乐才能有自强不息、不畏艰辛,才能做到独立自主,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时至今日,仍然是全体党员所必有的,也是当今的大学生所追求的、所向往的,这种追求是一定要实现的。因为这样的崇高品质不仅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胜利的内在力量,也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关键所在。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指引下,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才最终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一个国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现如今,在改革开放高潮期、西方思潮冲击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显得弥足珍贵。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延安精神的内核永远不会改变,相反,更加有必要让延安精神在学生的心中再起涟漪。弘扬延安精神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外来腐朽思想的腐蚀,也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正确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必须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到实处。

    四、延安精神激励着大学生把握精髓,提升自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不仅是在延安时期,也在现当代都给人们以巨大推动力。陈云曾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泽东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泽东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么,咋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④因此,在认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一定要明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认识路线。毛泽东也曾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解放思想就是在不依赖于主观想象、思维偏见、习惯特性的同时,也要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加以解决;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以及其内部联系性。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⑤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的要求始终不变,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延安时期是这样践行的。当代,依旧应以此要求大学生,践行全面发展的标准。延安精神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起来的,中国梦同样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延安时期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今天也一样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体现出价值。

    延安精神是与时俱进且不断完善的优良品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对于延安精神的解读也是各有千秋,但其内涵从未更改。如今,延安精神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人们的精神支柱而存在了,它还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延安精神的崭新内涵使得延安精神在大学校园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为大学生解决自身问题,如怕吃苦、研究能力差等提供可以参照的标准,教导学生脚踏实地、勇于拼搏,努力提高自我涵养,实现自身价值。

    [注释]

    ①邓小平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申沛昌,郭必选.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③邓小平文选(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44页.

    ④陈云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⑤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参考文献]

    [1]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弘扬延安精神,不断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06-07-24(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1095.

    [3]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体系轮纲[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144.

    [4]李文海.弘扬延安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J].中华魂,2006(9):5.

    [5]袁廣斌,柯昌万.为青春加钢—延安大学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纪实[N].中国教育报,2005-9-30.

    [6]付喜凤.谈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