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本色·本心:例谈咏物诗的教学

    胡月菊

    【摘? ?要】《石灰吟》和《竹石》都是咏物诗。教学这类古诗时,教师可从诗作所咏叹事物的“本性”“本色”和“本心”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通过事物的表象关注诗歌所寄寓的人生哲理,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关键词】咏物诗;解读;策略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是咏物诗。课文安排这一组咏物诗,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咏物诗的特征及其人文内涵。以《石灰吟》和《竹石》为例,在教学这类诗时,教师可从诗作所咏叹事物的“本性”“本色”和“本心”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通过事物的表象关注诗歌所寄寓的人生哲理,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一、析本性,解诗题

    咏物诗往往以咏叹的对象作为诗歌的标题,《石灰吟》《竹石》就是如此。物是咏物诗的根,也是咏物诗咏叹的起点。物必须具有独特性,形象清晰,内涵丰富,这样才会达到物有所指、意有所寓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咏物诗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咏叹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解作者塑造的事物形象。

    以《石灰吟》和《竹石》为例,教学围绕三组问题展开。

    ◎石灰和岩竹有哪些特征或习性?它们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幻灯片出示石灰和岩竹的图片。学生诵读全诗。师生共同完成梳理。学生知道,石灰石经过开凿、运输、煅烧,最后形成纯白的石灰粉。生长于贫瘠岩石中的岩竹在大风的吹打中稳稳扎根,顽强生长。它们的形象变得生动而具体。诗歌通过一些独特的手法,使所咏之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体会其寓意就是拨云见日、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石灰吟》和《竹石》中,作者咏叹的对象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石灰最突出的特征是纯白;竹子最主要的特征是根深,抗大风,生命力顽强。抓住了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就为后面理解全诗做好了铺垫。

    ◎看一看《石灰吟》和《竹石》的诗题,想一想,针对这两种事物,还可描绘哪些内容?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着笔题诗?

    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颇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中,有学生提出石灰“为千家万户做装饰材料”,可以从“甘于奉献”的角度题诗。还有学生提出“石灰石由坚硬的岩石变成了细微的粉末”,可以从“生活的磨难可以粉碎人的棱角”的角度题诗。课堂中引导学生品悟诗题,能加深他们对诗人意志、情感的理解。

    二、析本色,悟诗情

    所谓“本色”,是指诗人运用语言让事物呈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诗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人生志向、生活态度、现实际遇等各有差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故通过特定事物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色彩也各有不同。通过分析咏物诗中事物的本色,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在《石灰吟》和《竹石》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石灰和岩竹的“本色”,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教师设计如下两个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

    ◎活动一:石灰和岩竹本身都是没有思想的,但两首诗读来却能让人感受到这两种事物都有血有肉、鲜活有力。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石灰看似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它历经千锤百炼、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等艰难险阻,对此等闲视之。从陡峭坚硬的岩石中生长出来的岩竹深深扎根青山,历经狂风吹打等磨难,依然屹立不倒。石灰和岩竹的鲜活形象就从诗中的“若等闲、浑不怕”和“不放松、还坚劲”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诗人把没有感情的事物进行了拟人化,使之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

    ◎活动二:这两首诗分别体现了石灰和岩竹的哪些本色?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石灰堅强不屈、不畏艰险、直面惨淡、洁身自好、泰然自若、不怕牺牲……岩竹坚韧不拔、顽强执着、甘于清贫、不怕打击、无畏无惧……

    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引导,学生体会到诗人所咏之物的本色。诗作如果没有赋予这些事物独特的本色,就不能承载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人文情怀。所以“析本色”为诗作最后的托物言志打开了一扇窗。

    三、析本心,品诗意

    咏物类诗歌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就是最后必须落脚在托物言志上。这个“志”就是作者的心愿,是作者的理想所在、希望所在、立场所在。诗人往往通过塑造事物独特的形象去传递自己的心意,可以说事物的本色中往往蕴藏着诗人的本心。教师要抓住“本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品味、琢磨诗歌的“形”与“意”。怎样让学生把握《石灰吟》和《竹石》中的“本心”,站在特定的视角去理解作者要传递的精神和志向?教师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处理。

    师:读完《石灰吟》,短短的几句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山中石灰坎坷曲折的一生,其艰辛的历程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诗人这样着笔有何用意?

    生:这样写突出了石灰的鲜明形象。它不向困难低头、立场坚定、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师:在咏物诗中,常常可以体会到“文如其人”,由此我们可以把事物的品质与作者的身世背景联系起来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这首诗的作者通过对石灰的咏叹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当时身处黑暗官场。这首诗表明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坚持廉洁正直的道德操守,要像石灰一样在世上留下清白的形象。

    师:作者借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愿与志向,我们称这些心愿与志向为作者的“本心”。咏物诗中都会有这样的“本心”。《竹石》这首诗亦是如此。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愿?

    生:我认为,作者借这首诗表达自己要像岩竹一样,虽处险境,但刚强勇敢,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

    师: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是通过塑造事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也称这类诗为托物言志诗。这两首诗所言之“志”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要做一个廉洁正直、顽强向上、不怕困难、刚强勇敢的人。

    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点出诗的寓意,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很快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咏物诗所隐藏的作者的“本心”。

    分析咏物诗,“本性”是根,“本色”是魂,“本心”是情,从本性到本色再到本心,由表及里,逐步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一脉络,层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六完全小学? ?4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