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保护环境卫生习惯的有效对策

    王红梅 蔡娟

    ◆摘? 要:近些年,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培养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习惯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对影响小学生保护环境卫生习惯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培养小学生保护环境卫生习惯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环境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环境卫生保护习惯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小学生保护环境卫生习惯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还能以此教育小学生如何自觉维护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学生行为自律性,逐步将小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影响小学生保护环境卫生习惯的因素

    (一)社会不良现象

    近年来,都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比如: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食品包装、在旅游胜地随意涂鸦以及随地大小便情况时有发生。小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影响到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习惯的养成。

    (二)家庭示范作用

    家庭教育在小學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家长对孩子具有榜样作用,小学生的许多生活习惯从家长身上习得。有些小学生家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削弱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此外,小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处于不稳定时期,家长在此方面教育不当,缺乏监督和指导,也将影响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学生自身特点

    小学生年龄处于7-12岁,这一阶段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影响到自身尚未稳定的环境卫生保护习惯。而且,许多小学生在家庭中是独根苗,自我意识比较强,往往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放弃对自我的约束,产生垃圾随意丢弃等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四)学校教育引导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丰富社会认知的重要场所,教师的引导对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中,个别教师缺乏有效引导方法,以管代教,让小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未能从根源上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造成一些小学生一旦脱离被动监管,就会恢复如释重负,出现随意破坏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

    二、培养小学生保护环境卫生习惯的策略

    (一)加强班级和学校的目视化管理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环境卫生保护意识需要不断进行强化,才能最终形成习惯。教师在日常校园和班级管理只能够,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加强学校和班级的目视化管理。

    例如:在校园甬道、教学楼门前、教室通道等小学生经常出入和通行的明显位置设施警示牌,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给予小学生必要的提醒,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小学生在此处出现不讲卫生的行为,还能让小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一次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小学生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为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提高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意识

    教师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许多小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引起小学生的高度关注。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在提高自身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对小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例如: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中,帮助小学生拾起掉落在地上垃圾,教师这一漫不经心的行为将会被小学生观察到,对小学生内心产生触动,进而自觉管理好自己手工制作中产生的废品和垃圾。

    此外,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不文明行为时,要及时加以制止和劝诫,让学生能够在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失范行为,这样避免小学生不良意识的蔓延和固化,有助于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习惯的养成。

    (三)通过组织社会活动,增进小学生体验

    小学生卫生环境保护习惯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教师可以常态性组织小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到社区或街道开展环境卫生维护活动。比如:在社区进行环境卫生监督、在社区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帮助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分类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给社区居民带来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还能增加小学生的社会体验,增强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环保习惯

    要培养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意识,需要开展家校合作,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校教育形成优势互补。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家校合作平台,比如:组建QQ群和微信群等,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清楚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另一方,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进行探讨,通过家长的努力构建清洁、卫生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实现家校共育、优势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习惯。

    (五)加强环境卫生保护成果展示

    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希望能够得到学校、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积极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和成果展示活动,对小学生加以有效引导,提高小学生环境卫生保护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常态性组织小学生进行卫生值周,为小学生参与环境卫生维护活动创造机会;每周进一次校园或班级环境卫生表彰,在学校宣传栏对环境保护教育表现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在班级中对环境卫生保护突出的个人进行表扬。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为小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还能让小学生在环境卫生保护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从而强化小学生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环卫保护习惯培养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环卫保护习惯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培养策略;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家校合作,积极组织环卫保护活动,加强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化,从而提高环保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生荣.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9:42-42.

    [2]刘耀杰,崔羽.小学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培养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197.

    [3]窦晓红.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