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奠基,后深入

    徐磊

    案例中,教师基于“中国娃”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造纸术”产生的兴趣,购买了DIY造纸材料包提供给幼儿,用以支持幼儿研究“造纸”,幼儿通过探索、尝试,成功制造出了纸。那么,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是否只是让幼儿进行了浅层学习,而没有进行深度学习呢?

    从学习的目标来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已有材料造纸。造纸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却没有退缩和放弃,向着成功制造出纸的目标,不断尝试、思考、再尝试,最终达成目标。

    从学习的态度来看,幼儿对该活动很感兴趣,从幼儿积极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处于一种高度投入的主动学习状态。教师利用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内驱力,让幼儿在制造纸的过程中非常主动、专注和投入,而并非被动、机械地学习。

    从学习的性质来看,造纸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活动,虽然幼儿是在教师提供了造纸的基础材料与说明书的前提下进行探索的,但是在造纸的过程中,幼儿并非机械重复简单的动作,照搬已有经验,而是迁移原有生活经验并加以改造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经验。

    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幼儿经过各自的探索与实践,最终都成功地制造出了纸。就像《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投放的DIY材料包及由此设计的造纸活动符合科学学习的核心目标,并让幼儿最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由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可见,在A教师的设计和组织下,幼儿的活动不仅仅是“浅层学习”,也涉及了很多深度学习的内容。案例中的B老师提出,可以先让孩子猜测纸究竟是怎样做成的,思考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造纸并进行尝试,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不断调整材料、修正自己的想法,从而建构新经验。我倒认为可以把这样的活动放在A老师所设计的活动的延伸、拓展环节来开展,对此感兴趣的孩子可以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于造纸,用什么材料制造出的纸韧性更好,加入什么材料制造出的纸更美观,等等。总之,幼儿的深度学习需先奠基,后深入,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浙江海宁市盐官镇中心幼儿园 徐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