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了屠户

    史绍典

    说点轻松的话题,聊一聊屠户。

    屠户,是社会、甚或是整个的人群,最不可或缺的一门营生,是具备智慧、具备生存技巧、而又不显山露水的一群。

    先说历史上一真实的屠户、屠狗樊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张守节《正义》:“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之。”樊哙那可是西汉开国元勋,后来又成了吕后妹夫、刘邦连襟的。最先认识樊哙,是在《鸿门宴》上。鸿门宴时,樊哙是刘邦的参乘——马夫兼警卫,当然之前他们就是狗肉朋友了。那还是樊哙以屠狗为营生的时候,没有发迹的刘邦喜食狗肉却囊中羞涩,樊哙也乐得白送狗肉他吃,一来二去成了生死之交。鸿门宴,楚汉重大的“外交”场合,场面的惊险自不待说,当然也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哪。谋士张良也叹“甚急”,并为之措手。不表!仅过程中樊哙的许多“金句”,就可知其人分量:“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一个屠狗者,竟如此话语充沛,机锋暗含,直是乾坤扭转!可以说,没有鸿门宴上的樊哙,就没有刘邦,没有刘邦,哪来的西汉政权?

    你看樊哙的77代孙樊宪涛,现担任着沛县樊哙屠狗公司总经理。樊家的狗肉料理绝技,跟鼋(甲鱼)有关,据传其秘笈:以鼋与狗肉熬制浓汤,汤羹制坯,食时化开,炖以狗肉,醇香无比,传2000余年不衰。总经理说,两千年来,樊氏家族一直流传着“只做生意不做官”的祖训……司马贞盛赞樊哙:“圣贤影响,云蒸龙变。屠狗贩缯,攻城野战。扶义西上,受封南面。郦况卖交,舞阳内援。滕灌更王,奕叶繁衍。”壮哉,樊哙!

    还有现在北大学子,杀猪创业……

    都在说明着这个行当的地位。

    尤其文学,我们熟知的语文课本中三个最著名的屠户:《水浒》之郑屠、《狼》之屠、《儒林外史》之胡屠,都是以屠户之名,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且全都秒杀文学作品中的一众人物,其名声都在他们之上。

    为什么,因为他们操持的生计,是改善民生,且长期处于人们生活需求的高端。职业无贵贱,杀猪恒久远,就是这个道理。而他们自己,也都赖以过着他们的世俗生活,比如胡屠户“一天杀一个猪”,《狼》之屠每天“担中肉尽”,郑屠更是了得,他是“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的。这类人,一般来说,少有月黑风高、阴险狡诈。

    即如郑屠,他也只是一个先富起来的个体从业者。生活作风、行为不检点似乎“先富起来”者痼疾?但郑屠杀猪业务的精湛,却是过硬的,从他伺候鲁达便可得知。鲁达为调遣他,先“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最后却被告知“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站在任何角度,谁能容忍如此“无理”“无聊”?不知鲁提辖在什么时候,就做了这样的预案?设若排开郑屠的“案底”,提辖是不是有些“过分”?郑屠这才知道,鲁达是在调遣自己!抄刀便要和他拼命,结果被鲁达“过失”打死。若用现在的法律观点,“以非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同样违法,何况鲁达没有执法权,而且,是鲁达直接挑衅了镇关西。

    在鲁达与镇关西的对仗中,过失一方无疑在鲁达(郑屠与金翠莲,当另案处理)。

    何况,在一般常理下,郑屠已经对鲁达表示了最大的尊重、容忍与退让。当然,有对权势(小种经略相公)及对官家(鲁提辖)的天然的隐忍,同时,还有郑屠自己的职业把持,他才最大限度“放低身段”包容了鲁达对屠户行当的露骨奚落。他懂得得让人处且让人,这是中国底层老百姓的生存哲学!其实,镇关西比起水浒108将中的许多人来,不一定就道德更为低下!

    鲁达当然是一等一的好汉。但“好汉”也不能因“正义”伟大,就滥用手段!

    蒲松龄《狼》之屠,这是最“正能量”的一屠。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放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评判。

    《狼》之屠的生存谋略,是一般底层百姓的生存哲学:“惧”,百姓与生俱来的生存底线。因“惧”而避,乃百姓(当然包括“屠”)共有的避祸本能,所谓“惹不起还躲得起”,求息事宁人。“惧”之不及,则继以“求”,在《狼》里的表现,就是“投以骨”。这是拿自己微薄的仅有,贡献施压(害)者,以求脱祸。现实生活中,常常上演着许多这等故事的这前两曲。

    万般无奈,才是后两幕:对峙,搏杀。

    在蒲松齡的《狼》里,屠是不妥协、敢斗争、善斗争的“模范”。

    而现实生活则不然,当施压(害)者百般图谋、穷凶极恶、无所不用其极,“屠”则只有绝地反击、铤而走险,结果往往你死我活,酿成惨剧。不叙。《狼》之屠在现实生活中,终极走向即为——“逼上梁山”。这并非“屠”之所愿,乃逼不得已。细细想想,《水浒》中林冲的遭际,是不是有点《狼》之屠的影子?但《狼》之屠的策略,是正经值得夸赞的。

    实际上,屠户,都各具生活技巧、生存谋略、处世智慧,这是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韬晦。要体恤底层小百姓生活的不易,以及他们生存的艰难,理解他们生存的智慧。

    不要用严苛的道德高标,绑架底层小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再特别说说胡屠户。

    卧闲草堂评语,“轻轻点出一胡屠户,其人其事之妙一至于此,真令阅者叹赏叫绝。余友云:‘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如此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毛发毕现。”

    这是告诫人们,读《儒林外史》,你得当心啊,它就是一部现实的日常生活。人世间所有的日用、应酬,一切往来交际,没有哪一桩不是在它的当中!甚或说,你,就生活在《儒林外史》里,或者说,《儒林外史》里,有你的影子!

    把自己摆进《儒林外史》,你就晓得《儒林外史》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那么,这位卧闲草堂为何许人,我们一无所知,但他是《儒林外史》的第一知音。尤其“慎毋”一句,“可谓是书的评”!然而,这句话却也不是卧闲草堂说的。卧评只是说,此句话乃“余友云”,“余友”是谁?就更不得而知了。

    我们把自己摆进去,来看看胡屠户。

    范进进学,大肠瓶酒是胡老爹自携来,临去是披件衣服,腆着肚子;范进中举,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是二汉提进来,临去是低着头笑迷迷的。前后映带,文章谨严之至。

    胡老爹之言未可厚非,其骂范进时,正是爱范进处,特其气质如此,是以立言如此耳。细观之,原无甚可恶也。

    周府、张府妙在都从胡老爹口中一一带出,真有蛛丝马迹之妙。

    百家讲坛说《儒林外史》,大连大学高日辉副教授,称胡屠户为“古今来小人中第一奇人”:变脸大师、牛皮大王、语言学家、喜剧明星。

    人格卑下的人才为小人,而胡屠户他有没有坑蒙拐骗、欺行霸市、恃强凌弱、颠倒是非、虚情假意?等等,即令按高日辉先生所下的四个判语,胡屠户也构不成所谓小人。他只是一个世俗小人物:

    有人情之举。

    对范进,作为丈人的胡屠户,恨铁不成钢是有的,俗谓“打是亲,骂是爱”,正是说的胡屠户。

    范进进学、中举,胡屠户都有实在的人情之举,先是“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中举后,则更隆盛,“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这绝非做作,更不是虚情假意。至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乃是一种真实的心理写照,也只是胡屠户自足、自炫或自慰而已,并没有妨碍到他人。

    有敬畏之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无知无畏,是很危险的。

    当范进中举发疯,“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出了“打他一个嘴巴”的主意,于是有了“众人如此这般同他商议”的情节。请看胡屠户的“作难”,“虽然是我的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捉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这是真实的敬畏之心:畏天、畏地、畏报应,连“打他一个嘴巴”尚且不敢,更遑论作恶。而小人则无畏的。这里還是胡屠户的真性情,丝毫不做作。

    有处世之法。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里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这段话十分传神。这“局”字用的极好。局,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为局促。这里是催逼、逼迫的意思。插叙一句,现今的“局长”们要注意了,你们本该是知法度、相拘束之“长”,即“模范”,要时时想到“局”,可千万别乱了法度!“平日里的凶恶样子”“油晃晃的衣袖”,是屠户行当的经典妆像。而喝酒壮胆、收起小心,则为进退权宜、处世法度了。何况,那凶恶的只是“样子”,而喝酒壮胆才是本来了。

    而且胡屠户虽非“儒林”,却是晓得“学校规矩”的,齐省堂增订本评语称,“低昂合法,如卖肉之有称也”。“卖肉之有称”,也是规矩之说。这条评语恰如其分。

    有尊卑之理。

    上下左右、长幼尊卑,胡屠户懂得转圜。他是粗鲁其表,细腻其内。

    胡屠户是深谙中国的小老百姓的生存之道的!

    好了,讲了市井小人物胡屠户,这里并非是要给他作“翻案”文章,而是实实在在我们在《儒林外史》中,读出来的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还是卧评说得好,“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你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自己,谁谁都有胡屠户的影子!

    屠户,尖刀明晃、鲜血滴沥,但古往今来,见过多少屠户杀人越货?至于说到人肉包子,那是梁山“好汉”母夜叉干的勾当!

    [作者通联:湖北省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