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复习课常见的低效模式及教学建议

    王静

    摘要:初中地理复习课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低效的复习课一般是教材研究不透彻、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学情研究不精准、地理学科特色不凸显的课堂,无法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复习过程。因此,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用心研究学情,精心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地理学科特点的地理复习课,以建构高效复习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低效模式;教学建议

    初中地理复习课能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串”在一起,使所学知识纵成线、横成片,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体系,使每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复”有所获,“习”有所得。通过多次听课调研,笔者发现农村初中地理复习课多是在“复”字上下功夫,多是“木棍堆积式”的低效课堂。笔者对农村初中地理常见的低效复习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一、初中地理复习课常见的低效复习模式

    1.加大容量的新授叠加课

    这种地理复习课多是复习新授课2 ~ 3个课时的内容,按照教材顺序,利用新授课的课件再现知识。与新授课的区别是容量大了,而知识的拓展延伸、学生的能力提升体现较少,教材的再加工、再深化、再融合体现较少。例如,在复习商务星球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不同类型的国家”这节课时,多数教师依然按照教材中给出的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的顺序加速复习,并没有通过真实的情境挖掘这几个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地理视角将这几个国家分类,没有设计问题链进行有计划、有深度的单元复习。

    2.不见地图、罗列知识的读背提问课

    这种地理复习课多是教师发放导学案,按照导学案上问题的顺序采用问问背背的循环方式推进复习。学生虽然记得准、背得熟,但是实际应用时就不会了,变换提问方法就不会了。当通过地图找出地理事物、分析地理现象、归纳地理规律时,学生也找不到思路。例如,在复习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时间为三分钟。

    习题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的是气候;终年高温少雨的是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气候。

    习题2:根据地理分布判断气候类型:赤道附近是气候;两极地区是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是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气候。

    三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善答案,然后让学生背会。这种不依托问题情境、不依靠地图、不依托问题解决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低阶思维阶段,无法进入深度学习。

    3.一讲到底的灌输课

    对于这样的复习课,教师备课认真,课件制作精美,内容详实,知识梳理清晰,既能做到知识的前后连贯,又能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但是课堂的主动权依然把握在教师手里。这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内容多,不敢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只有采取讲的方式,学生才能听懂,才能学完。缺少学生的多方式参与,学生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听讲”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效率最低,两周以后,學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没有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4.不了解学情的高深课

    这种复习课的教师专业知识深厚,知识体系完整,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善于延伸,喜欢拔高。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课时,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要求仅仅是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而有些教师认为知识体系不完整,拓展了洋流、大气环流等知识。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头雾水,更加迷茫。

    5.忽略教材的课件展示课

    这样的复习课上,一节课都是依托课件推进复习。目标、问题、地图、拓展、目标评价全部由课件展示,学生不在教材上圈、点、勾、画、记,没有对遗忘、混淆的知识到教材上追根溯源。上课时,课件翻得快,下课后,学生忘得快。教材是命制评价问题的“源”,无论问题怎样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考查源头仍然在教材中。

    二、初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建议

    1.深挖教材,合理规划,进行单元复习

    初中地理教材知识点有渐进性、逐步深入的特点。在复习阶段可以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根据“专题”“问题”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单元复习,既节约时间,又易于知识体系的构建,拓宽学生的地理思维。

    2.研究学情,用心设计,让学生深度参与

    初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复习课容量大,单一的复习方式会让学生厌倦。教师可以创设“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技能展示”“相互找茬”“让我来教你”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复习活动,在学生的高度参与下,复习效果自然提升。

    3.牢记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复习过程

    地理学科是文理兼顾的学科,不适合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教师应该抓住“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殊语言”这一特色,充分利用地图推进复习,引导学生读、找、绘、思、析,将地图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4.“传统+现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板书、板图,学生在教材上圈、点、勾、画、记都是传统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不应该完全摒弃,而应将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合力实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写、读、思、问、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是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技能的有力体现。教师要依据地理学科特点和《标准》,潜心挖掘教材,精心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再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