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江发祥

    摘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能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它是借助生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生物学科问题所需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科能力、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思维。由此可见,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生物学科反映生命的基本特征,体现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理科课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利用生物学习中形成的生物学能力,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生物学的思维、能力和品格。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笔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树立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作为最具生物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是当今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生命观念的树立,可以借助整合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发展生物思维,有效提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深度思考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发现和习得新知识,获得生物学习的成就感,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以下统称“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提出问题:人体的细胞代谢、外界环境的改变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性质发生变化吗?展示血液报告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出稳态的概念,再次提出问题:人体稳态会被破坏吗?举出人体稳态被破坏的实例,并说一说稳态失调的危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和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关系,以达成培养学生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培养科学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能力。因此,只有积极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掌握探究和思考的方法,运用概括与归纳、建立模型等科学思维方式,以探讨生命现象和规律,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节课时,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细胞膜都由哪些物质构成?其结构与细胞膜的功能有何关联?上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并结合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进行作答,观察磷脂和蛋白质具有流动性来说明细胞膜也有一定的流动性。将细胞相关结构与功能进行联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开展科学探究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营造课堂探究氛围,以探究的形式开展生物课程教学活动,展示生物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高度集中课堂注意力,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在探究性问题的背景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增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他们去开展科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必修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投影展示教材中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并通过讨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计算。

    问题1:能否用图表的形式分析表中的具体数值?就是将每一营养级中的“流出”能量、“流入”能量分别进行对照分析。

    问题2:能否计算每一个营养级“流出”能量占“流入”能量的百分值?

    问题3: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何不是全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问题4:通过以上3个问题的分析,能说一说能量流动的规律吗?

    在此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结合知识布置好探究问题,以问题引领探究过程,通过推算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从中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开展双向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注重社会责任

    如果一名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他就不是一名具有全面人格的学生。基于此,《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突出“社会责任”这一培养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责任教育,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离不开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由于“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的欠缺,主观能动性不强,无法树立和培养社会责任。重视社会责任的培养,要求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来形成社会责任,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在生物课堂积极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的是学习的主人的成就感,在学习中思想变得更加成熟、理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社会责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这节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体验生物科学实验的过程,更是在学习中体会孟德尔科学、严谨的态度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培养社会责任这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问题角度来引导学生形成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形成,使每名学生都能从生物学科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馬小明.例谈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考查[J].中学生物学,2019(4).

    [2]杨星宇,卢晓梅,彭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8(3).

    [3]邹欢.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

    [4]崔龙梅.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习[J].中学生物教学,2018(22).

    [5]谭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