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联动的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方案

    王超 靳秋梦

    摘 要:智障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和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家校联动的角度探讨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方案,期待对基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家校联动;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2-00-0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早在2006年即明确提出“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进一步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指明发展方向。

    除普通在校学生之外,有一类特殊的人群——智障学生,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我国是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口大国,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青少年246万人,其中智力障碍者76万人,占比高达30.89%。已有研究显示,智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并且智障学生具有更高的心血管代谢风险——更高的体脂肪、更高的胰岛素抵抗以及更差的心血管体适能。因此,亟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案以提高智障学生体育锻炼水平,进而增进其体质健康。本文在分析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和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家校联动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期待对广大基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一、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行为对智障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质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體机能三个方面。

    在身体形态方面,智障学生群体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而研究发现6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可明显降低智障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在身体素质方面,智障学生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身体协调性和肌肉耐力等方面均落后于普通学生,如智障儿童的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并影响其动态平衡能力。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强度可以有效促进智障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体质水平,如8周的体育游戏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智障男童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静态平衡能力,10周的投掷运动干预能够提高智障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运动定向能力。

    在身体机能方面,与普通学生比较,智障学生的心肺耐力较差,但智障男童进行8周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后心肺耐力和速度素质均显著提高,证实运动是提高体能的有效途径。

    (二)体育锻炼行为对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智力障碍的影响,智障学生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智障学生容易形成低自我效能感,表现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退缩、拒绝,并且由于完成某项任务反复失败及被社会孤立等原因,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多数智障学生的情绪处于较低水平,自身的情绪控制力较差,存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严重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适宜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减轻抑郁、焦虑存在潜在的益处,如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情绪障碍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发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有赖于对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充分了解,而影响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一)个体因素

    影响智障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个体因素主要在于他们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自身对运动预期的好处是否了解、健康运动知识是否掌握和是否具备自我激励等品质。其中,自我效能感反映个体对于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坚持规律运动的自信心,是影响智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对更加依赖父母的智障学生来说,家庭因素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研究显示,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的教育程度和是否偏爱体育活动能够预测其是否有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照顾者教育程度越高,智障青少年越积极对待体育运动,那么越有可能有规律性的体育活动。家庭中有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以及家长经常性的带领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另外,父母的教育、陪伴和鼓励也对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起着重要作用。

    (三)学校因素

    对智障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体育教学的实施受到教学对象、教师、教材、场地器材以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除家庭外,智障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就是校园环境,但研究显示,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学校体育设施陈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社会对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智障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少、内容单一。此外,考虑到体育运动安全性的问题,智障学校方面也存在对学生过度保护的情况。

    (四)其他因素

    社会风气、经济条件和天气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文件、体育资源等社会性因素也可能影响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三、基于家校联动的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方案

    鉴于家庭和学校是影响智障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特殊教育学校可尝试以学校为主体构建家校联动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整合学校和家庭资源,建立密切的家校沟通,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融合,促进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一)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家长、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为有效开展体育活动打下基础。针对学生,可通过专题讲座、教室内板报、校园内海报和宣传窗进行健康知识和体育常识普及,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针对家长,可通过座谈会和微信群进行知识普及和资源共享,鼓励他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二)组织专业全面的体育锻炼技能培训

    首先,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请专家进校指导或创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针对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其次,对智障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教学外,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他运动技能培训,特别是游戏类技能,如花样拍球,使他们不仅能在学校,而且能在家中、社区环境中进行趣味性体育活动;第三,通过家长会和微信群对家长进行体育锻炼指导培训,制作体育运动视频光盘,编制指导手册,供家长参考或借鉴,使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体育水平的家长均能在家中指导孩子开展体育锻炼。

    (三)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仅靠学校有限的体育课时间远远不够,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压力不大,体育教师可以适量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以打卡的形式每日上交作业。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价,对于完成作业质量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对于完成作业质量不好的同学,与家长单独沟通,进行监督和指导。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体育作业,增加陪伴和教育子女的时间,并请家长分享指导体育锻炼的感受和心得,建立交流学习平台,巩固校内体育锻炼成果。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智障学生可能出现不良情绪,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及时安抚,使之逐步提升体育兴趣,主动学习和实践体育知识。

    (四)请家长辅助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

    考虑到智障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均相对简单,在提升体质健康方面作用有限。学校可从智障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点,开发趣味性体育游戏,组织有空闲时间的家长参与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中,协助教师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做好运动防护,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避免教師因担心学生受伤而降低教学难度。

    (五)做好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反馈工作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智障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系统,可参考美国《残疾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测试标准》对智障学生每学期进行体适能测试,评估开展家校联动体育锻炼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估反馈也可以采用趣味运动会的形式开展,运动会分个人项目和亲子项目两类,邀请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通过既体现趣味性又体现竞争性的比赛来提高智障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行为改变的持久性。

    在家校联动模式下,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将有助于丰富智障学生体育教育内容,整体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帮助他们克服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锻炼意志品质和耐力,从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Wallen EF, Mullersdorf M, Christensson K,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Acta Paediatr, 2009, 98(5): 853~859.

    [2]Lin JD, Lin PY, Lin LP,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0, 31(1): 263~269.

    [3]王琳. 上海市8~13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障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质化研究》,项目编号16YTC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