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分析

    高玉龙 李远

    摘 要:高校美术学科的精品课程要面向所有学生,而并不是单独面向美术专业学生,因此美术学科的精品课程在建设阶段,要考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兴趣,并且在该课程内融合专业的美术信息。基于对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考虑要素的研究,文章主要分析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使用的资源,探讨精品课程的具体建设方式。

    关键词:美术学科;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儿童美术—平面造型”(2018kfk155)阶段性成果。

    高校美术学科的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通过录播的形式在网络渠道发布信息,该过程可能会吸引一些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使他们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并且参与美术作品的研究过程。这对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而美术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以所有学生为教育对象。

    一、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考虑的要素

    (一)参与者要素

    参与者要素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扩大参与者覆盖面,使非美术专业学生参与美术课程;二是增强参与者的课堂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虽然当前一些高校通过选修学分,促使学生选修美术学科的课程,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对这类课程有兴趣。因此,如果单纯通过硬性要求让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很容易起到反向作用,即学生完成学习之后,不但无法对该课程产生持续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情绪[1]。另外,分析如何让精品课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到长时间的主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信息源要素

    信息源要素包括学科基础课和精品课程。一方面,在学科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日常接触到的美术资源中获得各类信息,教师对这类信息做出依托于美术知识的专业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以小见大的思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意识到学科精品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源,教师要考虑如何把各类专业美术教育信息在课程中展现出来,并且对学生产生持续吸引作用,此时才可以认为该课程的建设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宣传要素

    宣传要素一方面是指在课程的向外推广过程,必然不可能只通过一节课程就展现教师意图并说明所有信息,因此要通过多节课堂集群式的信息发布模式,针对线上和线下所有参与课程的学生,促使他们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是指所有课程推出之后,可以广泛吸引学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保证所有课程的质量,使美术学科精品课程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使用资源

    (一)网络平台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网络授课平台,这类平台一方面是由政府工作部门推动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尤其是针对省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的精品课,依托现有教育平台可以获得足量的资源。大部分学校会直接向学生说明网址,此时学生就可以在网站内随机选择视频观看。如果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具有极高质量,则学生会主动观看。另一方面是一些网络技术企业所开发的平台,比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教师可以在其中发布美术学科精品课程。针对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可使用的资源,政府工作部门建设的平台和非政府部门建设的平台都可以发布各类相关信息,以吸引更多学生观看。

    (二)线下平台

    线下平台主要是构建口耳相传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当前一些高校的学科精品课程制作,会采用专门拍摄的模式上传课程信息。但是拍摄过程脱离实质课堂,教师在某个独立空间里拍摄,这种模式会在无形中拉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課程的制作,如果美术院校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则精品课程内所有美术知识的独立讲解以及信息的传递,对于学生都会有较强的吸引力[2]。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意识到所有的工作项目都需要以学科精品课程的制作为重点,此时课程的质量将会有所提升,一些学生有可能自发推广相关课程。

    (三)宣传资源

    虽然对于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课程来说,通常无需投入过多的宣传资源来实现对相关课程的推动,但也要通过适当资源的发布和使用,让制作的课程具有更高的水平,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宣传资源的投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直接展现信息,比如可以在网页上专门介绍美术学科的优秀教师,展示该教师制作的学科精品课程信息,同时贴出精品课网址,使对该教师制作的精品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借助高校的学生群体宣传,通过校内信息发布系统把教师参与制作的精品课程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点击观看。如果该课程质量较高,学生自然会向其他学生推荐,此时就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的共同宣传机制。

    三、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

    (一)课程自身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要真正按照学生的思路,推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点,在授课过程把这类信息直接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的识别过程中主动提高个人水平[3]。

    部分学生可以从感官判断美术作品是否具有美感,但是对于为什么具有美感、美感究竟如何展现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制作课程时可以选择两幅平面设计作品,一幅作品具有明显的美感,而另一幅作品则无论采用何种视角观看都不具备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直接引导,让学生自行对这两幅作品的美观性进行对比,之后教师直接给出结论。然后教师通过再次设问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出“为什么你会从这两幅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感官刺激?”或者“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两幅作品的美观度不同?”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所无法理解的,因此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会对教师后续讲解的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而美术专业的学生则会使用当前已经掌握的各类理论知识自主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兴趣。在后续的讲解中,主要是分别说明设计作品的美术要素内容,讲解的内容包括线条勾勒知识、色彩搭配知识、空间视角的转换知识等,教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使用作品进行具体展现,增进学生理解,通过大量案例加深学生印象。

    (二)吸引力分析

    对于吸引力的分析,主要是建立短期性的吸引力和长期性的吸引力共同体现模式。短期性的吸引力主要是要在第一节课上直接向学生说明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能力,该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筛选效应”,即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对学科内容、内涵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感兴趣。此时教师要最大程度提高该课程相关要素的外延作用,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当然,对于那些始终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必强求,避免硬性宣传带来的负面效果。

    对于长期性的吸引力作用,则需要根据每节课所讲解的知识内容,分析相关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途径,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可依托当前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经验,在潜意识内培养相关知识的实践思维。如果发现课程不具有这一作用时,则要考虑如何通过引导相关知识点,完成整节课的架构工作。以色彩教学为例,如果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专业的色彩搭配知识,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时直接展示美术设计中的色彩三要素,让学生自行判断是否可以只使用这三个原色配置出所有的色彩。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按照自身具备的色彩搭配和混合经验分析某种颜色的搭配方法,比如配置白色、淡蓝色等。提出这类问题之后,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所使用或者配置出的颜色如何搭配。此时无论学生参与线下课堂还是线上课堂,都可以培养美感思维,即教师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机制促使学生自发学习。

    (三)宣传渠道构造

    精品课程体系的构造中,要建立线上和线下的协同交互体系。线上的宣传可以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内直接展示参与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信息,使其他人员访问官方网站时可以了解教师参与的课程建设内容。同时也要把课程的相关信息直接展示在官方网站上,吸引网站浏览者观看[4]。线下的宣传主要是依托学校内部的师生资源。在课程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借助校内网络或者手机短信直接向所有师生发布信息,并鼓励其观看这类精品课。如果精品课真正具有吸引力,则观看后的学生和其他教师很可能会在自身的社交圈内传递这类信息。

    (四)资源加入方法

    在各类资源的加入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针对该课堂相关资源的加入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師资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资源投入方案。前项工作主要是让所有教师在各课程的具体教学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方案,合理进行专业的培训,让教师通过使用专业设施提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参与者要素、信息源要素、宣传要素等,可以使用的资源包括线上教育资源和线下教育资源两种。而在具体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从课程自身设计、吸引力分析、宣传渠道构造、资源加入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操作。

    参考文献:

    [1]边莉,刘鑫,张起晶,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2):28-31,38.

    [2]杨静.省级精品课与“金课”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6):101-102.

    [3]汪程可.职业培训类在线教育平台运营方案设计[D].浙江大学,2019.

    [4]张俊溪,米国际.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2):93-96.

    作者简介:

    高玉龙,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与艺术设计。

    李远,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