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赵鹏 孟勐 刘晓丹 刘沣元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的重视。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用隐性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隐性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其拓宽了显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大学美术教育为主,研究了隐性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以及开展隐性课程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美术;美术教育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不同,是在无意识、非正式的情况下进行隐蔽式教学。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培养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1]。

    一、大学美术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

    (一)文化性

    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美术作品能体现其文化特征。例如,中国的水墨画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隐性课程具有文化性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等,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作品体现出的情感。

    (二)潜隐性

    隐性课程与其他形式的课程不同,是通过非正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意识感不强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隐性课程潜隐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带有暗示、感染性的特征,是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发生的,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也在悄无聲息中产生[2]。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的氛围都对学生起到暗示作用,这样长期感染学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隐性课程不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用美术作品体现出来的自然之美来感化学生。

    (三)实践性

    传统的美术课程局限于课堂上,更强调的是课堂理论教学,这种显著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倦心理。隐性课程在传统教学上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隐性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实践。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要加大实践课程的学习力度。美术作品需要在灵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灵感的来源是广泛性的,因此,需要走出课堂的范围。大学美术教育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开展隐性课程[3]。例如,学校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写生训练,观察大自然,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会感受到美术艺术的美感。

    二、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任务

    (一)陶冶情操

    现如今,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要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感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人的情感具有复杂性,隐性课程是通过多方面的影响来唤起人的情感。隐性课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感情。开展隐性课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还能修身养性,使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二)培养创造能力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人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判断事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升华。在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开展隐性课程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才能在多个方面都能有较高的提升[4]。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要通过开展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隐性课程要超越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隐性课程要通过审美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审美境界。这种审美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在内心上获得自由[5]。

    三、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开展隐性课程,首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现如今,开放性原则是所有教学科目都需要遵循的原则。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每个人对其理解不同,感受不同。在隐性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并且教学内容也需要开放,不能过于单一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较强,因此还要开展课外活动,在教学理念上也需要创新观念。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开放,才能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情境性原则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还应该遵循情境性原则,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此展开教学。开展情境教学,教师需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内涵等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体现出的文化以及情感。教师要善于应用巧妙的手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6],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时,可以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想象出山水画面。若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作品所包含的背景文化,容易对作品产生错误理解。

    (三)实践性原则

    隐性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开展隐性课程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感,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手与脑充分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四)灵活性原则

    美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不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美术教学的多样性也为隐性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还要传授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全面地进行学习,学生才能够拓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这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起到帮助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灵活多样,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遵循灵活性原则,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开展隐性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第一,要启发学生的感受。感受是学生创作的基础,若学生缺乏感官上的刺激,那么很难培养艺术审美,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应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感受。第二,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学生要善于总结,总结学习的知识以及自身获得的感受和启发。

    (二)培养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隐性课程教学时,要从美术作品的线条、画面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即课堂内以及课堂外。进行课堂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的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美感[7]。在进行课堂外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从中感悟到自然美,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大學美术教育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性较强,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去实践探索,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兴趣[8]。

    (四)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学习美术不应只是学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更应该全面进行学习。例如,美术教育可以与音乐学科相结合,音乐更注重听觉感,美术更注重视觉感,这两者都是抽象艺术,那么可以把音乐和美术有效结合,在进行美术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前采用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情感等。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更加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富有的独特魅力。

    (五)结合生活实际

    美术教育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跳出教材的范围。很多教师认为美术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只需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大学美术教育隐性课程要融入生活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可以融合生活实际中的趣事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和兴趣感,培养创造能力[9]。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审美体验。

    五、结语

    目前,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实用性很强。隐性课程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且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要加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还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教学要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开展课外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开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明千.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不教而教”隐性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7):174-175.

    [2]黄健聪.创新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与隐性课程探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6):59-60.

    [3]王立平.隐性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新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2020(2):70-73,83.

    [4]赵广旭,许栋.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探究[J].读与写,2020(21):233.

    [5]王淑萍.“互联网+”环境下的隐性课程开发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2):114-116.

    [6]齐红.中学德育隐性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育,2020(15):18-21.

    [7]李世春.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辽宁教育,2020(8):52-54.

    [8]吴同.论艺术院校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33-34.

    [9]傅了艳,杨赟,袁丽坤,等.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9):146-147.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