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启发

    张洋洋 王浩

    【摘 要】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我国孝亲敬长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是道德教育的源头和基础。《孝经》开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充分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传统孝道;思想道德建设;传承

    中图分类号:G41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117-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①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外国文化涌入,使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必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促进自身道德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一、中国孝道文化发展

    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孝道文化演变

    “孝”字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最初含义是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来传递崇老敬祖之情,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祖先的庇佑,带有消极性和被动性,这与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孝观念并不相同。西周社会逐渐形成孝养及追孝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人们的尽孝对象从祖先变为自己的父母,尽孝形式从祭祀转变为孝养,此时,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孝观念逐渐开始确立。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伦常丧失,孔子提出重建道德秩序,对西周以“礼”为核心的孝道文化进行了改造,一是提出除物质上的奉养外,还应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实现“孝”在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二是提出了具体的孝行规范,成为后世效仿及秉性的规范。三是“孝”的内涵延伸到政治领域及生活领域,“忠君”是孝道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对父母的“孝”发展为对他人的仁爱,是孝道在生活领域的延伸。

    汉代,“孝”的含义转变为“善事父母”,《孝经纪孝行章》记载:“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②”意味着子女要善待父母,在孝敬父母时,要怀有恭敬之心,从心底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侍奉好双亲。宋朝之后,孝道逐渐沦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

    传统孝道文化历经数千年,在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人的道德修养有内在的规范作用,而且也逐渐成为处理人伦关系以及治理社会和国家的外在行为准则。践行孝道,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行修养,有利于弥合代际之间的缝隙,促进家庭和谐。孝道文化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传统孝道文化中也存在一定的封建思想,例如,“三纲五常”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秩序;等级尊卑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性。因此,对于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我们要坚决剔除,彻底摒弃。

    (二)当代新孝道文化发展

    随着时代变革,传统孝道文化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今天所讲的“孝”,应该回归家庭伦理中,仅仅作为一种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和谐的道德力量,发挥其积极有益的作用③。

    传统孝道的家庭伦理以父权为中心,强调父权的地位,子女小辈,不分是非曲直,均要绝对听命,盲目顺从④。而新孝道更加追求亲子关系的平等性。为人父母,更多的是要慈爱儿女;为人子女,要践行孝道,孝养父母,家人之间互相信任、尊重、爱护和帮助,同时,新孝道对年轻一代的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对父母精神上的赡养,要求子女要从内心去关爱父母的需求,使父母能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现状

    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孝道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孝道观念淡薄。目前,大多高校只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学生的成绩好坏,很少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关于孝道教育,学校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和活动,也没有将孝道教育很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使大学生缺乏积极行孝的态度。此外,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中长辈将其视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将长辈的辛勤付出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知索取,不懂回报。

    其次,大学生行孝能力不足。一方面,当前大多学校对于道德素质的教育是封闭的,主要基于课本教学,很少带学生融入社会,开展具体的德育活动,教育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缺乏家庭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树立“以孝道为先”的道德观念,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养成孝顺父母的好习惯。而现今很多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孝敬长辈,没有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最后,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所处环境复杂。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和新观念层出不穷,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涌入。部分大学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拜金主义,唯利至上的观念,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这些学生将自己对父母的“孝”直接与金钱挂钩,只是對父母一味索取,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分担父母的重担,“啃老”现象愈演愈烈,令人堪忧。此外,大众传媒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内容良莠不齐,如果个人意志不坚定,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冲击,孝道观念被逐渐淡化,孝道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和压制。

    三、构建大学生孝道教育

    弘扬孝道文化,重点在于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在孝道教育方面问题凸显,在孝道践行方面尚有诸多不足,必须加强孝道教育。因此,我们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借助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孝道教育。

    (一)高校要强化孝道教育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立德树人”的这个任务下,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⑤。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孝道教育的比重偏低,孝道教育水平较低。因此,高校需要将孝道理论与学生日常教育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水平。一是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作用,以课本为基础,在教学中,多了解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在互动中,对学生因势利导,提升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接受正确的孝道文化与孝道教育。二是学校尽可能多开设一些孝道讲座课,引导学生亲近国学,接触传统,树立学生讲孝心、践孝行、尽孝道的观念。三是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照顾老人,使其真正在敬老爱老中了解孝道、践行孝道。

    (二)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除了要注重学校教育外,更要注重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倡导法治。政府应当注重对于孝道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社会上的不孝行为予以谴责和惩罚,对具有代表性的孝行予以奖励,从而鼓勵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孝道意识。当然,法治并不是万能的,它必须要与德治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孝道的建设。同时,将孝文化与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等当代核心价值观相融合⑥,推进学生孝道教育。此外,学生的孝道教育也需要社会上诸多的公益活动支持,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经典的行孝故事,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孝道教育内容,使孝道行为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以促使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行孝风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重视家庭孝道教育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应担负起培养孝道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责任。在家庭关系中,家长要与子女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家长要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子女孝亲敬长的意识,将孝道文化的思想植根于家庭教育当中,逐渐影响子女的孝道观念和意识。此外,家长通过孝敬自己的父母,在言传身教当中,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子女。父母只有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地践行孝道,才是子女最好的典范。

    (四)大学生提升自身孝道修养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孝道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价值观和乐于奉献的责任意识,培养道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孝道实践,自觉做到关注父母身心动态,多陪伴父母,使父母不仅在生活中感到舒心,在精神上也能得到慰藉。大学生更应该从小事入手,学会孝敬父母。

    四、结语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将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亦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孝道文化,我们应该秉承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

    注释:

    ①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EB/OL].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9-04/30/content_32798377.htm

    ②张善文,马重奇.孝经开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③张善文,马重奇.孝经开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2.

    ④王涤.关于中国现代新孝道文化特点及其功能作用的探析—兼论提倡新孝道文化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人口研究,2004,(5):78.

    ⑤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⑥王英.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教文汇,2015(7).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9,73.

    [2]王英,李奇微,徐玮瑄.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教文汇,2015,(26):7-8.

    [3]黄振萍.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变[J].中州学刊,2014,(05):5-10.

    [4]朱岚.中国传统孝道七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5]房晓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孝道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82-84.

    [6]康岚.亲密有间:两代人话语中的新孝道[J].当代青年研究,2014,(4):83-89.

    [7]钟俊,姚丹.论孝道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弘扬传承[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6-70.

    [8]王瑾.孝道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