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小学体育德育研究

    包晶雪 陆欢君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情景、情感、符号3个维度出发,对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小学体育德育教育问题主要有:教育渠道单一,脱离互动仪式情景;教育形式模式化,构建情感连带受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情感能量;创设特定情境,情景化教学,畅通小学生体验通道;强化符号优势,激发小学生无意注意”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小学体育;德育;情景;情感体验;群体符号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2-00-0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小学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小学生理想信念低下、道德品质不足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虽然体育德育工作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完善,但在实践环节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德育问题的重视不够,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也没有理解德育和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小學体育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小学体育的德育更倾向于学生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德育领城其他的目标和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小学体育应该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以此来弥补其他学科在德育教育上的漏洞,为小学生成为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与小学体育德育

    最早提出“互动仪式”这一概念的是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尔曼(Erving Goffman),他认为仪式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社会程序化活动,所有团结性和群众性的社会程序化活动均可列入“互动仪式”的范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亦认同以上观念,并于2003年在欧文·戈尔曼的“互动仪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是由人们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互动构成的。当人们处于不同的特定情景时,他们互动时会产生类似于宗教仪式的情感共鸣,通过不断拓展发生链式连接,形成“互动仪式链”,进而构成社会。根据兰德尔·柯林斯的观点,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情景是人们发生互动的基础,在特定情景中利用各种符号载体彼此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情感的渲染,进而产生共同的认知体验或情感连带反馈,形成个人情感能量。以互动仪式链理论审视当前小学体育德育工作,可以从情景、情感和符号3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情景:小学体育德育教育具象化的实施基础

    兰德尔·柯林斯认为,社会是由多个网络状的互动仪式链构成,互动仪式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关系,发生在特定情境中。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也应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应以情景作为实施小学体育德育的基础。学生在共同的体育情境中通过某一运动不断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形成共同的聚焦点和认知体验,产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仪式。小学体育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具有较强的身体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体育精神的传承、运动技能的传授均需要在特殊的体育教学情境中进行互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接受小学体育德育熏陶。因此,通过特定体育情景使小学体育德育实现具象化,是完成小学体育德育工作的实施基础。

    (二)情感: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拟人化的转化纽带

    情感能量作为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互动仪式链运转的关键环节,带有明显的社会取向性。学生在特定的体育情景中相遇后会产生互动仪式,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比赛上,产生共同的认知体验并通过情感连带获取情感能量。高度的情感能量是对某一特定社会情景互动仪式充满自信与热情的感受,个体如果对某一活动或群体感觉良好,并成为高度情感能量的参与者或领导者,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就能激起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小学体育德育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能够从仪式中获取高度的情感能量,进而使学生内在的道德认知外化于行;反之,则会使体育教学中互动仪式难以完成,导致小学体育德育工作出现形式化现象。因此,通过高度的情感能量使小学体育德育工作实现拟人化,是完成小学体育德育工作的转化纽带。

    (三)符号: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成效度的重要载体

    兰德尔·柯林斯认为,在互动仪式链中个体可以依据特定情境的互动仪式产生鲜明的群体身份符号,群体依靠着这些独特的身体符号保持着认知体验的一致性。互动仪式链成功的结果必然有个体形成高度的情感能量、个体对群体社会符号的高度认同、群体团结的形成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产生。由此可见,群体符号既是承载个体情感能量、群体团结和群体道德的载体,也是小学体育德育工作实效性检验的重要载体。群体道德强的个体会特别重视互动仪式链内产生的群体社会符号,并会捍卫群体社会符号,以免受到外部成员的蔑视和内部成员的背叛。在小学体育教学、体育运动比赛、运动技能传授等各类互动仪式链中,构建的体育德育符号及具体形象的动作技能或比赛规则承载了抽象的体育道德范式和体育精神价值取向,是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体验的群体共鸣。因此,以群体社会符号为载体,是小学体育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二、互动仪式链理论审视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培养小学生情感能量

    寓教于乐,育人于无形。体育游戏是组织者根据特定的游戏主题或任务,结合体育动作、活动情景、开展规则和扮演角色而设计的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性活动。体育游戏以内容丰富多彩、开展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使学生在感受体育运动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体育德育教育。体育游戏的目的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能创造许多特定的运动情景,更有利于德育元素的渗透和师生互动仪式的产生。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体育游戏的特点,合理设计在体育游戏中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方式。在设计体育游戏德育课程时,也可以利用各个体育游戏间的共性,将同一德育元素融入不同的体育游戏,打造体育游戏德育课程体系,明确体育德育“剂量效应”。总之,教师应竭尽所能,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合理的思想教育情境,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在体育游戏互动仪式链中的情感能量。

    (二)情景化教学,畅通小学生体验通道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方式选择更加灵活多变、教学内容更加新颖生动、师生互动更加频繁、课堂体验更加直观立体。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使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方式更加多元,德育教育效果也最为显著。互动仪式链的产生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而体育教学多利用特定运动情景进行教学,无疑可以保障体育教学互动仪式链的顺利完成。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更多的特定教学情境展开德育教育,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强健体魄的同时接受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又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增加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動中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和比赛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快乐体育中,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创设特定教学情景,激发互动仪式链的运转,畅通仪式连带,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增加个人情感能量。

    (三)强化符号优势,激发小学生无意注意

    互动仪式链中除了情感能量交换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交换,即群体符号交换。群体符号的培养、交换和获得对互动仪式链后续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互动仪式链中,教师身份、场地器材和服装徽章都是重要的符号要素。首先,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或学校教育互动仪式链中重要的群体符号,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自身伟大形象,使学生在教师言行举止的感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体育德育教育,并在教学中积极构建体育教学互动仪式链。其次,场地器材作为重要的符号资源,可以通过特殊的布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能量。如在学习篮球低手运球时,可以布置成低手运球时过障碍并拾捡垃圾的场地,要求学生在运球时把垃圾捡起来,并对垃圾进行分类。此时,不仅以新鲜的学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学生练习了篮球技能,也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会了垃圾分类等相关环保知识。最后,服装徽章作为小学生身份的象征,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德育元素,我们应该在上课时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服装徽章的重要性,以强化他们的学生身份符号。我们可以在上课前的服装整理中讲解红领巾的来历与意义,以此加强对学生们的爱国教育。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课内外的符号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学生的团队意识、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肯定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结语

    在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体育教学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载体,使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同向而行,产生同频共振效应已成为社会、学校、学者及家长等多方关注的社会前沿问题。但是,在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融合渗透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情景、情感、符号3个维度出发对于小学体育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日后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提供参考资料和实践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