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组合动作技术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朱丹阳

    摘 要:组合动作技术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受到高度重视,是课程内容部分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单个动作技术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单个动作技术,但因为缺乏组合动作技术学习与实践的经历,使得许多学生终生未学会一项完整的运动项目。鉴于以上思考,本文就组合动作技术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辅以案例,旨在为基层体育教师开展组合动作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基本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2-00-03

    动作技术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动作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客现存在的“默会知识”,包括基本动作技术(单个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两种类型[1]。其中,组合动作技术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部分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教学提示部分也有多处相关表述:“每节课不能只教一项动作技术,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相结合的学练;要引导学生在比赛情境中反复运用和强化组合动作技术……”[2]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很多体育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单个动作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组合动作技术的学习,学生无法对所学的动作技术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造成学生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能掌握,无法参与一场完整的竞技运动比赛。重视组合动作技术学习是为了克服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以及应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组合动作技术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辅以案例,旨在为基层体育教师开展组合动作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一、组合动作技术内涵解读

    组合动作技术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个动作技术按照运动项目本身的内在逻辑有机衔接、串联、组合所形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过程。组合动作技术的设计并非简单地将几个单个动作技术进行叠加与结合,而是教师在厘清运动项目其本质动作技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后,以学生原有的动作技术水平为基础,串联、组合单个动作技术组成连贯的练习方式,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单个动作技术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组合动作技术的理解,同时达到提高学生专项体能的目的。此外,组合动作技术的学习还是培养學生技战术的实战运用能力和战术思维意识的基础,因为无论是何种运动项目,技战术的应用都离不开组合动作技术在比赛中的灵活运用,可以说组合动作技术是学生“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新课标中对学生组合动作技术的学习也有着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例如,在足球模块3的内容要求3.4中,要求学生“掌握行进间接球—运球—传球、抢球—运球—射门、抢球—运球—过人—传球、接球—运球—过人—射门等组合动作技术”[2]。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组合动作技术,在认知层面可以形成该项运动组合动作的印记,形成一些相对完整的关于该项运动的知识链,从而为在运动中运用动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1]。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球类运动,组合动作技术的类型和数量较多,教师可合理将其基本动作技术进行串联与组合,并设计相应的运动情境与教学比赛进行学练,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落实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传统体育教学中基本动作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基本动作技术也被称为单个动作技术,是指构成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1]。虽然基本动作技术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新课标也高度重视学生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然而,长期以来受到“知识中心论”和“技术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仅仅围绕某个运动技术的学练,学生只会单个技术动作,却无法对多个技术动作加以串联和组合,更无法参与到一场完整的比赛中去[3]。例如对于篮球项目教学,学生长期在单一技术的碎片化教学内容及“填鸭式”教学手段的学习环境下[4],仅仅学到的是运球、传球、投篮等孤立、零碎的单个动作技术,至于这些动作技术在比赛中如何衔接、组合,在面对队友配合和对手防守干扰等情境下,应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动作技术,却没有得到针对性的学练。这种传统的动作技能教学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割裂了运动项目学习本应有的项目完整性,学生无法在真实情境或比赛中灵活运用、展示所学习的动作技术,也就难以感受到自尊自信、角色胜任、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体育品德素养的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

    三、组合动作技术教学思路与分析

    新课标极力提倡的组合动作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结构化的表现。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强调应摒弃单个知识技能教学,倡导以两个或以上的内容或手段组合的学练方式。因此,体育教师要尽量避免单一动作技术在单一环境下的学练,改变传统的教师技能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早充分地体验完整的动作技术,促进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5]。按照以上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上可采用“三步法”教学。第一步,复习单个动作技术。教师在进行组合动作技术教学前应带领学生回顾、复习组合动作技术中的单个动作技术。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可转变枯燥的单一学习形式,通过改变距离、限时、限次数等方式或游戏、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第二步,学生组合动作技术的学习。组合动作技术教学是学生灵活运用动作技术的过渡阶段,教师围绕第一步的单个动作技术进行合理设计,应注重技术动作的组合与衔接、层次性与关联性,设置相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达到学生基本掌握组合动作技术的同时提高其相应体能的目的。第三步,设置练习情境或教学比赛。教师在设置情境或比赛时,可改变或限制团队人数、比赛规则、场地大小等外部条件,突出“对抗”“配合”等真实比赛情境下的学练,让学生在人为设置的比赛情境中,增强实战能力,提高比赛中的应变能力,最终“学会”该项运动项目。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足球脚内侧射门,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带领学生热身跑后,进行了脚踩球(原地—行进)、脚内侧拨球(原地—行进)等球性练习。基本部分该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组织学生小组间自由组合传接球练习。其次,教师新授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教师在示范、讲解脚内侧射门动作要领并强调动作技术重难点后,组织学生进行无球模仿练习。在此之后,教师提问“脚内侧射门和脚内侧传球在动作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进而组织学生继续对墙练习射门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并纠错。教师挑选优生展示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后,组织学生排成纵队依次面向足球门自主练习射门。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4组,组织学生进行5v5小场地比赛。

    (二)课后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练足球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显然这是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范式,即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以反复的身体活动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和任务。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止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本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违反动作技术教学的原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足球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动作要点即加速助跑后支撑蹬地,爆发式摆腿击球。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是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的基础,然而教师在进行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时,并没有与学生之前所学的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衔接、联系起来,学生更多的仍是在课堂上低水平重复单个动作技术的学练,不符合“默会知识”学习的方式,最终也就造成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的现象。第二,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射门是足球场上得分的唯一手段,不仅是球员在点球时所采用的动作技术,更多的是球员在真实的足球比赛情境下运球或接球后射门,而在此案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孤立、静止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练。即使学生在教师反复纠错与指导中掌握了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但在真实的足球比赛中还是无法灵活地应用。第三,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在学练脚内侧射门动作技术时,是对墙踢球,两人自由组合练习,教师忽视了动作技术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是具有配合与对抗的教学情境,然而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下学练,很容易产生厌倦与疲劳,难以体会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逐渐丧失。

    (三)教学建议

    动作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客现存在的“默会知识”,运动中有大量的动作技术概念、要点描述、动作技术的学习经验等很难用语言明确地阐述清楚,需要学习者親身感受、揣摩、体验,反复琢磨,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并不符合“默会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应从游戏设计、运动情境的建立来学习动作技术,例如教师创设配合性或对抗性的运动情境,将多个单一动作技术进行组合,学生在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学练动作技术,有利于真正“学会”运动项目。因此,基本部分可设计为三个教学流程。第一步,复习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原地脚内侧传接球、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创设各种形式的“抢圈”游戏以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组合动作技术学习打下基础。第二步,学习“传+射”组合动作技术。教师在讲解示范脚内侧射门动作要领后,组织学生进行脚内侧射门的分解练习——支撑脚位置确认练习、摆腿动作练习、击球部位练习、射门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场指导,强调动作技术的重难点。在此之后,教师可将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与射门动作技术进行组合。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要关注学生动作技术的细节,而是学生能否将两个单个动作技术协调流畅地衔接起来。因此,在“传+射”组合动作技术教学部分,教师可分为“定点传接球+射门”和“行进间传接球+射门”两个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例如怎样将球传得准确、同伴之间应该如何配合,接同伴球后准备射门时支撑脚的站位等问题,并讲解示范“传+射”组合动作技术的动作要领,明确分组方法、学练要求等。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还可将足球战术与组合动作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如“二过一”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应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第三步,设置教学比赛。在学生基本掌握“传+射”组合动作技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可根据学情合理改变比赛规则,将一块足球场地分为四个场地,根据学生的足球基础将人数分为不等的8个小组、每块场地上设置两个球门,形成以少打多的局势,并强调必须采用“传+射”组合动作技术进球得分才算有效,让学生“传+射”组合动作技术的学习效果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体育教师要及时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禁锢,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特征,整合分散的教材内容,将单一、碎片化的动作技术教学内容串联、组合起来,创设运动项目组合动作技术,并结合团队配合、对手防守或真实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理解和感受完整的运动项目,从而提高学生运动项目技战术水平,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一项运动项目。

    五、结语

    体育教师应全面地分析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灵活地串联组合单个动作技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理解和感受完整的运动项目,这不仅符合当前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学校体育课遵循学生动作技能发展和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教学精神。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组合动作技术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确保每一名青少年学生都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充分享受比赛的乐趣,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重任。

    参考文献:

    [1]尹志华.论核心素养下技战术运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 39(4):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乐,熊明亮.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J].体育学刊,2020,27(1):104-110.

    [4]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9(3):

    3-12.

    [5]尚力沛,程传银.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文化完整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5):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