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活化模式,提升高中生写作素养

    张志芳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写作能力是其学科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中,写作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写作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以生活为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比如通过捕捉身边细节、关注媒体语言、设计主题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全面提升高中生写作素养,使其能够将文章与生活融为一体,内容充实且富有真情实感。

    一、捕捉身边细节,凸显个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时时刻刻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为伴,头上蔚蓝的天空、脚下广袤的土地,眼前美好的景色等等。如果能够留意观察,那么这些都能够成为写作的良好素材。因为在现阶段的写作中,不需要学生们立意有多深刻,文章有多磅礴,学生们只需要抓准生活中某一个或是某几个很小的点进行展开,再加之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其便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

    以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著名的现代诗为例,其主要描写了一位徘徊于悠长、狭窄的雨巷的诗人,期待能够遇到一位像丁香花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然最终却与之擦肩而过,给人留下了朦胧幽深的印象,并借此意境反映了诗人迷茫感伤又充满希望的心境。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肯定每个人都曾经从雨巷中穿行而过,但是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够写出如此优美如此有个性的词句,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是否真正能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尽可能有效的方式来赋予学生一双能够洞察生活之美的眼睛,并且将这些美都贴上和学生们相关的个性化的标签。

    由此可见,这些时刻充斥在学生身边的细节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写作时候的良好素材,并且也能够成為学生凸显个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细节美,使其能够根据这些细节产生独特的感悟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启迪自身生活素养,其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切实提升。

    二、关注媒体语言,潜心揣摩

    在生活中,除了各种生活细节,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能够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较大助益。比如学生可以多关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媒体,深刻体会和揣摩其语言,并且使自己尽可能地置身于相关环境下,这样在长时间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们就会下意识地汲取他人在表达时候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写作的时候将这些内容有效融合,这也是生活因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影响之一。

    最近,央视的新闻联播频繁登上热搜,央视的新闻播报员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开始金句频出,变得又“硬”又“刚”。比如针对美国过分干涉中国内政事件,播音员康辉就发表过如下看法:“中国一向是讲道理的,中国媒体也是讲道理的,对事不对人。可如果美国一小撮人,总是兴风作浪的话,那对不起,对事也对人!”,“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学生们如果能够在平时多留心一下这些主流媒体们的声音,其便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相关问题产生更加犀利的认知,其在写作时,也能够将其有效引用,进而提升写作质量。

    一般来说,学生如果总是将写作局限于自身,那么其很容易会才思枯竭,感觉到没有东西可写,或者写出的东西空洞乏味不具真情实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眼光置于更开阔处,这样其思维也会更加灵活,其写出的文章可能也会更加生动更有内涵,其写作水平自然也就会更上一层楼。

    三、设计主题活动,唤醒体验

    一篇优秀文章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们因为切身经历产生了深刻感受,唤醒了身体的体验,之后学生们通过种种文字表达技巧将这些感情和体验转化为文字。由此可见,如果学生没有切实的感受这些事物,那么其便不太可能会产生这些深刻体验,那么自然写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全方面升华。

    比如在之前的某次习作课中,题目要求学生以“逆境”为话题进行写作,我在阅读学生的作文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内容都较为空洞,我觉得这是其缺少切实体验的表现。于是我考虑以此为主题设计一次活动,通过实际活动来有效激活学生的自身体验。恰逢当时外边天气风雨交加,于是我让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在这种风雨交加的天气中外边花坛中的花草是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尽管其被任意肆虐的风雨压弯了腰压低了头,但是其却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依然倔强顽强地抬起头,勇敢地与风雨进行抗争,希望能够迎接风雨过后和煦的阳光。在经过这个活动之后,很多学生对于“逆境”和“抗争”这二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其能够将自身的情感完全地融入这两个话题之中,使其文字与自身感情产生强烈共鸣,进而使得整篇文章都充满生机活力,并且感情充沛,再也不是空洞的语言堆砌,而是感情的真实流露。

    在形形色色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写作与生活其实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只要扎根于生活,才更有可能会写出优秀的作文。不仅如此,在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学科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这样在兴趣的带动下,学习效率往往会成倍提升,学生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也会更加快乐。

    四、参与社会实践,升华意识

    绝大多数的优秀的文章会有主题升华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升华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自身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认识和感悟,这样其在进行写作时才能够有可能将这种感悟转化为文字,并且对其进行情感的升华,否则即使学生辞藻再华丽其文章也会显得空洞缺乏生机。

    比如在以“生命”为话题的写作过程中,我就先为学生们安排了一次于此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自行发掘一些独特的方式来有效感受“生命”的过程。首先针对这个话题,这个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们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的学生选择种植一棵植物,通过自身细致观察体会其从种子到幼苗到成苗最后再到逐渐枯萎凋零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生命开始时的喜悦,生命茁壮成长时候的内心的欣慰,甚至到最后生命开始凋零时的凄凉,在这个过程中有关生命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切实地感受了一遍。在这之后,再进行写作时,其写出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其还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自身对于“生命”这个话题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这也是整个文章的意识升华之处,俗称“画龙点睛”之笔。这样的文章具备了独特的灵魂和质感,其不仅能够在考场上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更是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升华。

    由此可见,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很大的帮助,其不仅是产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升华自身意识的过程。只有亲身经历过,其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面对如此宝贵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擦亮双眼,使其能够“慧眼识珠”,有效挖掘出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并将其融入文章中,使空洞的文章能够因此而变得“有血有肉”,以此切实提升高中生语文写作水平,使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官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