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贾樟柯的电影文化创新与实践

    杨云 史博公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因而稳就业、保增长、促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产业危机,刺激大众消费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我国官方和民间近年来都采取了不少措施,[2]并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其中,贾樟柯团队在山西践行的电影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可谓颇富成效。为此,本文将采用“中国区域电影学”的研究方法,①对其成功经验予以剖析归纳,以求裨益于我国其他区域的相关实践。

    一、讲述山西本土故事

    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典型意象,“故乡”不仅是艺术家寻求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其作品赖以表达情感意蕴和价值取向的载体。贾樟柯导演生长于山西省汾阳市(县级市),直到21岁才离开。汾阳的人文环境熏陶了贾樟柯的青葱记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则化作了他艺术创作的原初动力。可以说,故乡汾阳无疑就是贾樟柯电影情怀的根基和银幕叙事之泉源。每当他把镜头聚焦于这个地处山西腹地且略显落后贫瘠的县城时,他的银幕叙事和视听表达便充满了真切的人文关怀和灵动的艺术情思。诚如其本人所言:汾阳的日日夜夜和无数难忘的人和事,“让我落笔下去变成了电影。这电影又是我的国,里面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世界。”[3]事实上,汾阳乃至山西的确是贾樟柯镜头里常用的空间意象,也是他讲述本土故事的重要元素。例如,他早期的三部代表作便被称作“故乡三部曲”,可见故乡对其影响之深远。

    在“故乡三部曲”的第一部里,那位以偷窃为生的“手艺人”虽貌似冷漠孤僻,但其内心却激荡着对友情、爱情和亲情的热切渴望。然而,周遭的生活却一次次泯灭了他的希冀。在影片中,贾樟柯并没有简单臧否这个边缘人物,而是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亦对其经历和处境给予了理性观照。他后来在剖析这个人物时坦言:与其说他“失去了感情,不如说失去了准则。”[4]显然,贾樟柯并没有沉湎于乡情而弱化了对乡亲的审视与启蒙。实际上,他是在用一个略显极端的负面人物,去告诫故乡的青少年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才能不负韶华,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去踏实地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故乡三部曲”的第二部围绕汾阳县文工团的几个演员展开,演绎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情感选择和职业遭际。第三部则讲述了两个无所事事的少年在山西大同市的不法行为。透过这两部影片,贾樟柯呈现了山西落伍于时代潮流的现实窘况,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沉焦虑与惋惜。

    如果说“故乡三部曲”映射了贾樟柯的成长经验、记忆档案和灵感来源,那么他在《世界》(2004)、《三峡好人》(2006)、《二十四城记》(2008)等影片中所讲述的“域外故事”,则构成了他追寻与缅怀故乡的隐喻。《世界》里的都市外乡人迷失于世界公园的微缩景点里,恍惚了对他乡与故乡的认知;《三峡好人》兜转于拆迁、寻亲、遗弃和挽留的惆怅之中,呈现了对故乡与亲人的离愁别绪;《二十四城记》通过国营工厂的转型和搬迁,传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怀恋和伤感。

    在贾樟柯具备了更强的叙事能力后,依然没有放下他对故乡的万般情思。通过影片《山河故人》(2015)和《江湖儿女》(2018),他集中探讨了几位游子难舍乡情却又渴望改变命运的复杂心境。

    在贾樟柯营造的这些感时伤怀的银幕画卷中,故乡曾经的田园牧歌早已被遮天蔽日的雾霾所吞噬,关于故土的温情记忆只是偶尔闪现在人物的对白中——这并不是贾樟柯的夸张臆造,而是他对生活的观察和复刻。他叹息故乡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沦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用一种平实的叙事视角和视听语言,将他的感喟、认知与态度极为克制地铺陈在大银幕上,由此也就建构起了一种开放式的审美格局与道德立场,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除了对故乡风貌的直接呈现,贾樟柯还在作品里有机地融入了戏曲、民歌、饮食、方言等不少山西民俗元素。这也使他的影片时常氤氲着魂牵梦绕的故乡情愫,凸显着绵延不绝的山西风情。

    纵观世界影坛不难发现,很多杰出导演终其一生其实都是在拍“一种电影”,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对某种“内在意义”的多维阐释。[5]具体到贾樟柯的影片来看,作为故乡的山西,既是电影的叙事空间又是个体的精神空间。几乎每部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乡愁和乡情——乡愁发源于汾阳县城,乡情植根在三晋大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贾樟柯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山西故事”的变奏或改写。

    与其他著名导演相比,贾樟柯对于故乡的热忱并没有止步于艺术层面的眷恋或吟咏,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重返故乡,把自己的才华、心智和影响力化作一次次扎实有效的行动,力图用电影及其衍生产业去为家乡营造一个更具时代魅力的未来……

    二、助推山西文化繁荣

    文化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并非总是与经济形势呈正相关态势。经济落后的地区欲图发展文化,关键是要找对推手、找准路径,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助推山西文化繁荣发展方面,贾樟柯堪称贡献良多。

    按照一般电影宣发规律,艺术电影通常很难进入三、四线城市。长期从事电影工作的贾樟柯当然清楚这一点。为了让远离大城市的人也能充分接触文化资源,贾樟柯在2017年10月,与汾阳市贾家庄村联袂建造了贾樟柯艺术中心。其功能和设施主要有:公共图书馆、视听图书馆、种子影院、种子剧场以及现当代艺术展览,每年都要举办多次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大型专题展览。比如,“贾樟柯·余力为当代艺术联展”“巴西离我们并不遥远”等大型展览。此外,该中心还长期举办艺术讲座、电影点映、贾樟柯电影文献展等活动。此举无疑可使当地的民众接触到高水平的文化资源,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助推山西文化繁荣。

    2017年10月28日晚,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平遥古城开幕。影展由贾樟柯发起创办,国际著名策展人马可·穆勒担任艺术总监。影展共包括“卧虎”“藏龙”“首映”“影展之最”“華语新生代”五个评奖(非竞赛)单元,以及“回顾/致敬”“影迷嘉年华”等展映单元,涵盖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和费穆荣誉两项荣誉。从影展设施来看,小城之春厅、站台露天影院等命名营造出浓郁的迷影文化氛围。在谈到创办平遥国际影展的原因时,贾樟柯表示,除了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新平台、注入新血液以外;也希望以此为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6]

    为了充分展示山西形象,提升山西文化的影响力,平遥国际电影展特设“山西制作”单元(从2018年第二届起更名为“从山西出发”)。该单元选择主创为山西籍电影人,或山西影视公司担任第一出品方,或在山西取景拍摄,或以山西为故事背景的影片进行展映,旨在增进山西电影人与其他国家、地区电影人之间的交流,促成电影对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将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通过电影传播出去。“山西制作”/“从山西出发”单元不仅展映过山西本土出品的戏曲片《山村母亲》(蒲剧)、《母亲》(豫剧),还对《片警宝音》《灰猴》等山西影片作了全球首映。

    除了開辟专门宣扬山西文化的渠道,影展本身也具有彰显城市魅力、丰富当地文化的作用。与那些只对从业者、影评人和媒体开放的电影节不同,平遥影展面向大众售票,其他活动免费。这就为山西本土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感受电影节展,体验电影文化的机会。以第三届平遥国际影展为例,该届电影展共有27万人次参与。在观众构成方面,省外观众占比42.3%,山西观众占比57.7%,其中平遥市民占比21.6%。[7]显然,到平遥国际影展看电影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经年累月,这必将有利于当地乃至山西观众电影素养的提升,进而提升山西整体文化水平。

    在电影以外,贾樟柯还积极投入其他文化领域,以期为繁荣山西文化做贡献。2019年5月9日至5月16日,由贾樟柯发起的首届“吕梁文学季”在汾阳市贾家庄举办。文学是人认识外部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而小县城的人难得接触文学名家,所以贾樟柯把文学季的举办地定在了家乡汾阳。1950—19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等山西作家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享誉一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曾在汾阳县委书挂职,并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词作家乔羽也在此写出了广为传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这是汾阳和文学的历史渊源,也是在汾阳举办文学季的文化基础。

    首届吕梁文学季以“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为主题,开展了大家演讲、学术对话、写作工坊、校园日、朗读会、电影交流放映等多种文艺活动。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特邀叶兆言、西川等作家走进当地的高校和中小学,与学生们就阅读、写作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就像一粒粒种子,很可能在日后为汾阳、为山西孕育出一株株乡土文学的幼苗乃至大树。

    文化建设是集腋成裘、细水长流的事业,需要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有识之士积极投入、持续耕耘。贾樟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两次在提案里建议,文化资源应该从大城市向小城镇倾斜,政府应当鼓励民间开展主场文化交流活动。这不仅是积极行使人大代表权力,更是游子对故乡的反哺,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三、拓展山西文旅产业

    山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它地处黄河中游东岸、黄土高原东翼,东依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临滔滔黄河为环绕襟带,北抵绵绵长城、沙漠戈壁成天堑之势,凭山控水,据高负险,层峦叠嶂,表里河山,是北方军事、文化重镇,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这片神圣的土地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然而,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山西却未能搭上经济转型的“快车”。几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惯性,长期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安时处顺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都成为山西前进道路上沉重的羁绊与枷锁。2010年,山西省被正式确立为中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发展转型任重而道远。

    最近几年,山西正致力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种渴望“重生”的氛围使贾樟柯深受感染。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他开始有意识地把自身工作跟家乡未来联系起来。贾樟柯袒露心声:“我要回到家乡,用当代的、国际性的方法进一步激活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8]此时的贾樟柯已经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洛迦诺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终身成就“金马车奖”等国际影坛知名奖项,堪称享誉世界的电影人。怀着殷切的山西情怀,他把目光聚焦于如何借助电影促进山西经济发展。2017年2月9日,贾樟柯受聘为吕梁市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专家,开始为家乡的文旅产业发展奔走呼号。

    2016年7月31日,贾樟柯投资发起的“山河故人·家厨”电影主题餐厅正式开门迎客。汾阳市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山河故人·家厨”电影主题餐厅则是一家主打汾阳美食、将电影与美食结合在一起的晋菜餐厅。餐厅名来自贾樟柯同名电影《山河故人》,其广告词也来自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你的家,随时可以回来”。贾樟柯表示,电影《山河故人》表现了人与土地和故乡之间厚重的关系,有浓浓的乡愁包含其中。“山河故人·家厨”是想让大家聚会,重新感受乡土之情。[9]餐厅内陈列着电影《山河故人》的各种海报、剧照及奖杯,还有一些图书、杂志。除了推广晋菜美食,它还兼具了小型艺术空间的功能,每周会举办分享会,每天也有两个时间段作为读书时间。此外,餐厅还推出了一些电影延伸产品,包括与贾樟柯相关的图书、明信片、电影海报,以及为电影《山河故人》特别定制的环保购物袋等。

    在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初,贾樟柯专门成立了“平遥电影展有限公司”,实行规范化运营。这不仅可以保持影展的艺术独立性(可持续性),也能从促进就业、缴纳税收等方面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在影展期间,平遥古城内影人相聚、明星云集。平遥影展迅速成为国内外电影界的焦点,它就像一座桥梁,一头扎根人民群众,一头连接世界电影;一头根植山西文化沃土,一头对接世界文明。以文促旅,因旅兴文,文旅交融,充分实现了文化表达与文化传播的创新,全力打造出一个开放、现代、时尚的山西新形象,全面提升山西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平遥影展上的“从山西出发”单元,除了展映山西影片以外,还包括推介板块,每届都会选择山西的“一市一县”进行推介,旨在将山西优秀的旅游资源和优惠的政策条件推介出去,打造山西影视拍摄基地。到第三届为止,已有晋中市(2次)和沁源县、安泽县先后经此平台进行推介,这些地方的人文古迹、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拍摄资源被介绍给世界各地的电影从业者和游客,有力地激发了山西文旅产业的活力。平遥双林寺等周边景点,平遥牛肉等特色美食,以及安泽纸笔等文创产品,也借助影展强大的宣传功能和引流能力,进入了更多游客的视野。为配合第二届“电影回归市集”的主题,影展还组织策划了主题市集,其中包含本土特色文创产品、电影相关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色摊位。这不仅让观众体验了独特的市集魅力,也为山西的文化产品创造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与此同时,平遥国际影展本身也是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头内容。因其较高的文化附加值,平遥影展已成为拉动当地旅游、交通、餐饮、购物、演艺、网络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引擎。平遥影展在每年的10月举办,当月山西省的旅游总收入会远远超出、甚至数倍于其他月份。①目前,平遥县大约有10余万人在“吃旅游饭”,文旅产业真正变成了平遥的“富民产业”。面对如此大好机遇,当地政府把握时机,为文旅产业发展解决资金匮乏问题,把培育文旅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10]可以說,平遥影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影展本身,这也正体现出电影节展在推动文旅产业振兴、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巨大价值。

    实际上,贾樟柯为山西文旅产业所做的贡献远不止于此。除前文论及的贾樟柯艺术中心以外,他还在家乡贾家庄建设了贾(gǔ)街、村史展览馆、马烽纪念馆、汾州民俗文化园、工业文化创意园等文旅景点和产业,从晋商文化、村史展览、三晋民俗、文化园区等多个角度,尽量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目前,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已成为汾阳“旅游+农业”发展思路的先导和标杆,在发展多功能农业观光旅游区,以及探索现代农业新形态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效应。[11]

    “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②——如果说先贤苏辙所表达的只是一种造福故乡的美好愿景,那么对于如今的贾樟柯而言,早已成为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这位兼具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的平民导演怀着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不仅把山西故事传播到了五洲四海,更为山西的文化振兴和经济转型创造了新契机、开拓了新路径、确立了新高度。可以说,贾樟柯团队以其一连串光彩熠熠的业绩,已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就此而言,贾樟柯本人早已超越了一个著名导演的社会价值,而成为了中国电影文化史上第一个以系统性、多元化的电影产业反哺故乡的电影人。

    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贾樟柯导演及其团队在推广山西文化,促进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不少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首先,他以本土情怀、现代意识创作了一系列享誉国际的影片。这批作品在向外界讲述“山西故事”的同时,也让他获得了造福桑梓的实力和机缘。其次,他善于凝心聚力,更勇于躬身创业。由他倡导的“平遥国际电影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已经在国内外形成口碑效应。假以时日,这些基于电影的文化创新实践必将对助推山西文化繁荣,振兴山西文旅事业产生切实的带动作用,并有望在全国各地产生示范效应。此外,贾樟柯团队的创新实践,也为建构“中国区域电影学”提供了一系列典型案例,相关探讨成果亦将在拓展中国电影学术视野,丰富中国电影学术体系等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陈晨.做好“六稳” 落实“六保”[N].光明日报,2020-05-25(11).

    [2]国办发〔2019〕4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EB/OL].(2016-11-23)[2002-11-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8/23/content_5423809.htm.

    [3]邴波.“电影民工”的“迷惘”——贾樟柯电影的身份叙事[ J ].电影评介,2009(19):10-13.

    [4]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

    [5]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67.

    [6]王学涛,王皓.贾樟柯:借平遥国际电影展提升故乡文化自信[EB/OL].(2017-10-31)[2002-11-16]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17-10/31/c_129729854.htm.

    [7]胡健.贾樟柯: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吸引27万人参与 助力山西文化繁荣发展[EB/OL].(2019-10-23)[2002-11-16]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10-23/8987362.shtml.

    [8]杨文.贾樟柯代表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山西的未来可以期待 中国的电影可以自信[EB/OL].(2018-3-12)[2002-11-16]http://sx.people.com.cn/n2/2018/0312/c189130-31331153.html.

    [9]黑老赵.山河故人·家厨:贾樟柯开了家面馆,里面有乡愁、温暖和电影[EB/OL].(2016-11-23)[2002-11-1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23/15/278748_608802457.shtml.

    [10]佚名.从平遥国际电影展看我市文旅产业大发展[EB/OL].(2019-10-16)[2002-11-16]http://www.sxjz.gov.cn/xwzx/tpxw/content_302876.

    [11]尤蕾.何处寻诗意 汾阳自流淌[ J ].小康,2018(2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