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与问题对策

刘儒 贺升杰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旨,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它既是当前经济发展探索道路上的规律总结,又是我国发展经济的理论依据,未来的几十年我国经济是否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就在于能否实现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2.01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已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系列成就引人注目,世界各国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因。我们在分析国内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解释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唯一正确理论
政治经济学是以研究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以一定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来阐述经济规律的一门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其内容来源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最终又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由此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旨,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相较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具有时代特点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规律,最终得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主要理论包括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生产要素及其配置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理论成果,包括社会主义人本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等。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当前经济发展探索道路上的规律总结,又是我国发展经济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基本矛盾的分析、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分析等,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经济是否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就在于能否形成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确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当前经济发展现状
基本特征。第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经济建设的探索一直在不断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替代计划经济,同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系列的有力政策带来的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有经济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是1978年经济总量的1500倍,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则远远低于该数值,例如美国同时期数据为0.37,日本同时期数据为0.13,从1978年到2007年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总量倍数为0.26,如此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与我国具体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但其核心仍然是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作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用此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决策,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确立、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一带一路”倡议等,正是这些探索才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
第二,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民为主体,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总的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此价值取向下,我国一系列政策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第三,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7.7%下降到了2016年的6.7%。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我国经济也不例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运行情况,作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新常态阶段强调两个驱动力的作用:创新驱动力和内需驱动力。首先,在新形势下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必须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首要地位。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
存在的问题。从我国面临的外部国际环境来看,首先,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投资处于低位、劳动生产率放缓、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经济疲软,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发展不一。英国退欧公投、美国总统大选、欧洲难民危机、土耳其政变等地缘政治冲突,一系列国际事件频频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其次,全球需求不足。一方面,全球进口需求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各国寄希望于扩大出口,竞争性货币贬值的内生动力增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区域贸易自由化有取代全球贸易自由化之势。从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环境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受经济周期性影响,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可实现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我国通过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涵义、特征做出分析,制定了对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在把握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和谐的国际往来环境与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独立自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保持反对霸权主义和政治强权的政治立场,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援助世界贫穷地区国家的社会建设,与世界各国建立并保持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稳定,以及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这些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在国内,我国政府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缓解政治压力以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新常态下去产能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势必会面临部分劳动者失业的情况,政府应着力改善民生,增加就业,通过提高财政补贴,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再分配,通过宏观调控市场来稳定国内政治环境,化解贫富差距引发的仇富情绪,以保持消费者信心指数稳定,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二,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积极地改善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对自然的改造限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在发展理念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内容。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循环经济。
第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和市场是经济活动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总是学者探讨的关键问题。
从计划经济刚刚迈入市场经济,将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结合的初期阶段,我国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做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通过国企制度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引进外资等系列措施增强市场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对两者关系做出的科学回答。这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制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是不能并行的,有政府强干预就不能有充分作用的市场,反之,市場经济下不需要政府进行过多的调控,以免扰乱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作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在市场失灵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干预,比如政府应增加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透明化市场规则,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等。
总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要和政府的科学调控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对于我国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
习近平,20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人民日报》,11月25日。
朱云、闫帅,2014,《中国经济发展运行轨迹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经济问题探索》,第3期。
洪银兴,2016,《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济研究》,第4期。
习近平,2014,《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11月10日,数据来源:http://www.gdeconomy.com/chuanqi/2017-04-07/11579.html。
中共中央宣传部,201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逢锦聚,2016,《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走势和主要矛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纵横》,第8期。
何爱平、张志敏,2015,《依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黑龙江社会科学》,第3期。
乔榛,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想》,《学习与探索》,第2期。
郑有贵,2015,《对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原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10期。
蒋永穆、张晓磊、周宇晗,2017,《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评论》,第3期。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