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唐诗潮

    摘 要: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因此,文章就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让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理念、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上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从容就业。

    关键词:就业;职业观;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94-0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 In the face of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Le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concep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ability, so as to achieve calm employment.

    Keywords: employment; career concep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strategies

    引言

    當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越来越快,在全民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大学生由于基数大、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的形势不断严峻,已经成为了民众、媒体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的稳定性、高校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人才驱动战略等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毕业人数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据数据表明:201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到750 万,2016 年增加到 765 万,2017 年增加800万,而2018 年已经到达 820万。在数百万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形势下,每年大学生不仅要面对同届学生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往届未就业、跳槽大学生的压力,因此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导致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难度逐渐上升,就业市场压力呈现出较重的压力,就业矛盾愈发突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最大的矛盾就是迅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和供需能力不足的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而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不断下行,造成了更多的大学生不能就业,就业的形势已十分严峻。

    (二)就业区域结构不合理

    就我国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总体格局,资源岗位分布不合理、不平衡,据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跟踪回访调查显示,在东南部地区读书的大学生更愿意呆在读书的区域,选择在东南部地区就业的大学生也占了绝大多数,同时由于东南部地区的工薪待遇高、就业环境好和发展机遇多等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竞相涌进东南部地区进行就业,相对的加大了东南部的就业压力,增加了东南部地区的就业竞争度,造成了大学生宁愿在东南部地区待业也不愿意去其他的城市直接就业的现象,使得人力资源无法合理分配,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相对于西北部地区而言,因为大部分地区属于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致使人口不断流失,大量的岗位寻求不到合适的大学生,使得就业机会白白浪费,资源配置也不合理,致使地区经济发展愈发减慢,形成缺人、少人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的就业区域结构不合理也导致了大学生出现“就业难”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趋势盲目化

    当前,计算机科学、金融、互联网+、共享式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使得大学生在最初选择专业时会倾向于一些热门的行业,使得实体经济需要的技术类人才,例如:机械制造、焊接、车辆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出现短缺现象,近年来甚至出现用人单位到高校招生时,直接录取整个班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趋势盲目,他们以热点为指引,扎堆进入了热门专业,但是热门行业的岗位供给不足,造成了大量的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无业可就,而机械制造、食品生产等岗位却无人可招的矛盾境地,这也产生了较大的行业压力,造成了“就业难”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但随着高校在招生规模上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逐渐转变为了大众化的教育,大学生在综合素质、问题处理等方面参差不齐[1]。学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高校学生的挂科率居高不下,学习动机功利化、目标不清晰等问题致使大学生离企业岗位的要求产生断层式的差距,因此,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缺少职业规划目标

    在现代社会,新兴行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对就业产生足够的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看招聘信息等表层,对于招聘企业的具体要求和职责岗位不清楚,不明晰,理解的也不透彻,去面试的时候往往答非所问,人云亦云,不能清晰的展示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究根到底,还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目标指引,学习的氛围也不浓厚,使得大量的学习时间被浪费[2]。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状况不了解,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清楚的对职业进行选择,从而感到迷茫,失去了方向。

    (三)大学生就业实践能力薄弱

    就业实践是指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学习的知识与理论,通过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同时也对自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达到理论学习和实操能力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目前,众多高校开设了大量的理论课程,但是实践类课程偏少,实习基地数量不多,实习时间严重不足,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形势、热点重点、困境瓶颈表现出不了解、不明晰的状态,因此,在偏重于理论学习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更加薄弱,在当前国家的就业状况中分布明显,大量的技术类的实际操作岗位严重缺少人才,一些企业在实习生的招聘方面屡屡找不到人,产生了学生找不到实习而企业又招不到实习生的矛盾现象,从而大学生的就业时间能力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要求,从而产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高校就业指导不足

    大学生在高校内较少接触就业,对于就业的认识暂时处于空白的状态,这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系统、不连贯、不全面,使得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不深刻,对就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有些想了解的同学也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进行咨询,致使大学生在高校中获得的就业指导类型偏少,总体质量偏下。因此,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就业的形势、制度和相关的政策,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就业相关的能力和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但就目前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而言,呈现出内容不够系统,理论性过强,就业的精准化和特殊学生群体的指导尚未完全建立,就业指导的成效有限。

    (五)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没有经历过大的风雨,没有体会过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不会主动去寻求岗位,大部分只会一味的等待,而不能积极主动的向企业去介绍、展示自己,不能主动的去加入就业竞争的大浪潮中去,出现了往往简历看上去十分漂亮,可是面试却接连失败的现象,尤其是非名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与名校的学生同台竞技时,往往会出现信心不足、紧张、心虚、怯场的情况,致使表现的很差,从而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同时由于经历的失败过少,在一两次面试失败后就不再去面试,反而以考公、考研等作为借口回避直接的竞争压力,从而自身素质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从而难以实现就业。

    (六)个人主义突出,团队意识薄弱

    近年来,由于西方成功思潮的不断涌动,过分强调个人的奋斗及成功,使得大量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功利化、团队意识薄弱的現象,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渴望展示自己,而没有了奉献和合作的意识,因此,在当今企业特别看重团队合作精神的时代,越来越多个人主义的大学生很难找到中意的工作,因为他们表现出的是想在任何的活动中展现出自我的价值而非团队的价值,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情充耳不闻、漠不关心,与当今社会的合作共赢精神相违背,与社会对求职者的要求产生了背离,从而产生了就业难的现象。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素养建设,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难的问题上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造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第一,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通过职业测评、精准指导来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相关的优势,是自己能够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人职匹配。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搜集就业的相关信息,借助新媒体来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达到全面、真实、快速了解就业岗位信息的目标。第二,要认真学习就业技能,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大学生要从就业观念、就业信心、求职技巧等多个方面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当融入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等教育,提升大学生在社会的适应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二)构建提升能力评价体系,满足就业市场要求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现代社会,高校的教育一方面要一步一个脚印,深耕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时代主题,与时俱进。社会的需求日益变化,因此高校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建立多维度、多层次、多维度人才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3],一方面既要将专业培养的目标、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结构及自我发展融入就业教育中,加强就业相关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课程安排等关系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就业的理论并构建就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完备的能力评价体系。同时,高校需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做好就业满意度、学生发展的反馈,推进高校自身就业体系的完善,加强各个环节的监测,更好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4]。

    (三)合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分类精准培训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涌现,从人才需求层面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但有部分企业一味的追求高学历,使高端人才从事与其不相符的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的用人需求,遵循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标准,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不应盲目追求高学历,同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力资源招聘与录用标准,精准的选拔和实用人才,使人才能够真正在企业成长和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5]。同时,要整合招聘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在体现企业自身需求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完备合理的培训体系,并根据各类学生群体的需求,制定有相应特点的培训计划[6]。通过企业的内部与外训培训相结合,共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满足企业自身对人才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困境。

    (四)做好制度保障,鼓励大学生创业

    当前,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相应的创客空间纷纷成立,但是在行政审批上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制度的帮扶,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来带动就业,放宽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要求,积极帮助大学生寻找资金来源,放宽户籍管理制度,使大学生能真正留在当地城市;同时要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补贴政策,在税收、贷款、利率等方面都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法律意识的普及,要求每一个就业单位的大学生都应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应加大对西、北部地区就业政策的宣传,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就业,支持西部建设,在一定物质奖励的基础上还要设置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真正做到让学生后顾无忧;再者,要加大对官方就业信息渠道的建设,打造多部门、多省市、多区域的平台,保证就业信息传递及时、通畅,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就业、想就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进入转型期中,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但在困境面前也有着机遇和挑战,“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一个缩影,要让大学生真正能從困境找到突破,这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共抓共建,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课程的指导,做好实践与课程的结合,把握行业就业信息,以创新创业为助力,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7]。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张一婷.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07):3-4.

    [2]关磊,黄子倩.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基于150名大四学生的调研[J].劳动保障世界,2017,21(20):11-15.

    [3]陈莹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8(3):113-117.

    [4]王淼.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46-49.

    [5]孟丽娟.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20):28-29.

    [6]李华,张健.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29-31.

    [7]林丽萍,廖文娟,黄伟山.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常态与就业观分析[J].当代经济,2018(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