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资源优势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李治国

    近年来,华池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突出红色主题,打造红色品牌,探索出了一条利用红色基因凝聚人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在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梁镇荔园堡村创建了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任政府主席,形成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一、南梁镇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农村经济工作初见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先后聘请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教授,结合南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科学编制了《华池县南梁镇总体规划》、《华池县南梁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华池县南梁镇"多规合一"规划(2016-2030)》、《南梁红色文化小镇建设规划》、《南梁红色旅游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重点规划,为荔园堡村红色旅游创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二是投资7.3亿元,完成南梁革命历史陈列馆、"两点一存"红飘带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服务中心等工程26个,改造提升了南梁革命纪念馆,新修了新南二级公路,完成了景区的道路、场馆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河道景观坝建设。是南梁革命纪念馆基础建设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

    (二)产业发展逐步转型升级。有南梁革命纪念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列宁小学旧址和闫洼子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10余处,为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是依托南梁红色大景区建设和南梁特色小镇建设, 2016年实施南梁镇荔园堡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投资128万元,把沿线6户群众窑洞改造提升成具有南梁风格的农家乐,配套建成饮食小吃广场、生态停车场、茅草亭及绿化亮化等设施,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14户,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二是近年来,荔园堡村利用地处南梁景区核心地带优势,按照"政府投资引导,群众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荔园堡村共发展红色旅游农家乐72户,占农户总数17%,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115.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3000多万元。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680元,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44.5%,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支柱产业。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游客的需求还有差距。南梁发展红色旅游起步较晚,资源开发还停留在表面,"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发展比较滞后,尤其"购物"、"娱乐"仍然存在"短板"现象。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无法为广大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和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南梁红色景区主要由纪念碑、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组成,观光内容大多为静态展示,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红色旅游产品、线路较为单一,娱乐性、体验性、互动性项目和富有民俗特色的休闲度假设施缺乏,不能满足游客对丰富旅游产品的需求,导致游客逗留时间较短,难以实现从半日游、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二)红色旅游产业带动效果低于预期。红色旅游活动具有淡旺季差异,每年的旅游旺季从4月份开始,尤其是在五一、七一和国庆节等节假日,参观游客数量达到高峰,其余时间游客数量相对较为平稳。由于气候和季节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冬季和初春游客较少,不利于红色旅游服务业持续发展。

    导致红色旅游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不高,经济拉动力不强,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能力有限。

    (三)红色旅游发展资金短缺。红色旅游是投入大、收益小的产业,要有所发展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但从目前来看,红色旅游建设资金渠道有限,招商引资力度不大,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主要靠国家和政府投资,资金缺口较大,导致有些项目无法落地、按期开工建设,严重影响了红色资源持续开发和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四)交通、物流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

    南梁境内无高速公路,距最近的吴起、富县高速路口60多公里,内外交通不畅,与周边景区没有形成良好的旅游圈。县内公路交通网时速较低,各个红色旅游景点大多交通条件差,公路现状基本为二、三级公路,难以与外部重要旅游城市形成便利的旅游快车道,致使全县游客数量有限。

    在五一、国庆等重点节假日、旅游旺季,交通堵塞、食宿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游客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景区主场演出场地、房车营地、研学基地、深层次体验中心、智慧景区、物流等服务设施已显得尤为滞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影响。

    (五)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较弱

    南梁革命斗争史宣传力度不大,和延安等周边比较著名的红色文化资源地相比,独特性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知名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很有限,仅有本省和一些与南梁革命历史有渊源的老革命家属、部分党史研究工作者对南梁的革命历史有所了解,有限的知名度与打造"中国南梁"红色旅游品牌,认可度不高与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品牌推广的方式和渠道上也比较单一,难以迎合新时代大众消费需求,特别是智慧景区建设上严重滞后,南梁红色文化資源开发利用整体上显得较为落后。虽然也阶段性地举办过"甘肃南梁红色旅游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但是这些推介模式力度小、周期短,影响力也较弱,品牌效应也不明显,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六)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强

    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以观光型为主,景点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比较单一,目前仅仅局限于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深,很多资源没有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展现方式比较单调,特色不明显,缺乏互动性、参与性,加之交通不便,游客耗费时间多,缺乏对外界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够,没有将红色文化与周边大小凤川、烟雾沟、子午岭等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相结合,与南梁人文历史、黄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文化融合发展上还有很大差距,没有形成具有南梁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

    三、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开发机制

    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匮乏,纪念场馆、遗迹遗址的各项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举办各项宣传推介、节庆活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短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南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加之,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其相关管理单位属于非盈利单位,开发和经营既不能实施盈利性的制度和项目,依靠自身盈利解决问题,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解决问题,因此只有想方设法拓宽渠道争取资金,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要投入开发建设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招标,以合作、控股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另外,要充分发挥政府走姿的导向作用,将政府的专项资金和社会各界的融资相结合,建立多元开发机制。

    (二)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

    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强对南梁红色景区配套建设和服务功能提升。一方面要加大南梁红色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红+绿+古的景区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干部教育、学生研学、军事体验、休闲养生、远动健身、群众参与等旅游参与方式。结合产品分布情况及游客游览活动安排,积极培育文化体验式主题酒店。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和度假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有特色的农家乐,开展农产品采摘、特色购物、休闲娱乐等农业生活体验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家客栈、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积极开通景区内的旅游巴士,引进共享单车等新型时尚旅游交通工具。

    (三)打造南梁红色文化品牌,提升竞争力和美誉度

    一是大力实施红色文化知名品牌战略,精心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黄土文化、民俗文化等相融合,而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不断扩大南梁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在甘肃日报、陇东报等主流媒体上开通红色专栏、文化专题等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持续性的报道宣传,提高南梁红色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品牌感受。创新网络宣传方式,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宣传推介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打响打亮南梁红色文化品牌。三要树立红色文化品牌意识。结合南梁众多的革命遗址,设计开发红色研学专线,丰富研学内涵,开发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红色管理、红色拓展等方向的体验性旅游品牌,提高红色文化吸引力。

    (四)推進红色乡村旅游与科技、金融、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借助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及甘肃省实施大景区建设工程的历史机遇,以南梁荔园堡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凸显红色文化效应,将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生态、民俗等文化资源融合起来,推动以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为核心,以生态、乡村、度假、休闲娱乐为辅助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数量丰富、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利用价值。一是以红色文化为主,进行资源组合开发。二是以观光研学、休闲功能为主,打造差异化主题。三是坚持多元开发,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产业。

    要立足红色,面向陕甘,开发具有陇东和陕北特色的旅游产品,突出忆苦思甜、饮水思源、健康养生、民俗农耕等特色,融入剪纸、刺绣、布贴画、南梁说唱、信天游等艺术形式,开创百花开放的文旅产业开发新局面。

    (作者单位:华池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