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影像科技铸造《异形》幻像奇观

    姜萌 王家乾

    

    

    科幻恐怖电影是同时具有科幻与恐怖两大元素且两种风格表现皆十分明显的一类电影。科幻电影因其中具有强烈的未来感与未知感,极易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探索与敬畏心理,而恐怖电影因其本身题材中所表现的灵异与未知更易使人产生恐惧感,因而恐怖电影与科幻电影在先天上即具有血缘贯通性。众所周知,恐怖电影所营造出的恐怖氛围以及科幻电影的强烈未知感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视觉效果加以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对科幻恐怖电影的视觉效果营造带来了极佳的技术环境。《异形》系列电影自1979年首部诞生至今已有五部续集先后上映,在此过程中伴随着CG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幻元素与恐怖元素的不断融合,该系列电影风格也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研究科幻恐怖电影的视觉效果具有借鉴意义。影片中的外来生物“异形”,有着异于传统地球生物的外形,会攻击人类,将人类作为母体寄生其中,在迅速发育成长后破膛而出,具有高度智能和武力,一切试图将其消灭的人反而招致灭顶之灾。本文将分析《异形》系列电影中的经典场面,以归纳当代科幻恐怖电影的视觉效果塑造规律。

    一、科幻电影与恐怖电影的整体发展概览

    科幻电影是通过观察当下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对未来科学与未来世界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推断,并在此推断下完成影片劇情设定的一类电影。鉴于时间背景要求与影片统筹要求,科幻电影的题材相对较窄,大多局限于灾难性电影一类。总体来说,1902年无声电影《月球之旅》的上映标志着现代科幻电影的诞生。在此之后,科幻电影大多以商业片为主,因此在科幻想象中加入具有结构感的情节与场面来增强影片对观众的刺激与吸引的手段逐渐增多,灾难类电影逐渐占据科幻电影主流。科幻电影创制者通过对当下科技发展的合理性预测在未来某一时间内人类将会面临某种危机,再通过人类本身的觉醒与努力去解决,这似乎已经成了现代科幻电影的基本套路;而恐怖电影则更多地借助于传统民间故事或恐怖小说,其目的在于通过脱离常规的场面设计与离奇的故事情节带给观众恐怖体验。恐怖电影的发展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以我国为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便是恐怖类影视作品的丰富素材库[1]。日本诸多恐怖电影亦脱胎于传统民间小说。相比科幻电影而言,传统性更强的恐怖类电影能通过贴近生活现实的描绘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这也带来了科幻恐怖电影诞生的契机。

    由于科幻电影的题材局限性,多数科幻电影将视野集中在描述外星生物、灵异现象、变种生物等方面,而这些生物或现象的不确定性,则需要电影创制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脱离了传统认知与审美的条件下进行创作,无疑为在科幻电影中加入大量恐怖元素带来了可能。恐怖电影多数以灵异的剧情走向及惊悚的画面风格为观影者带来惊恐感受,且其所带来的视觉体验能够进一步加深观众对情节的印象,促使观众进入创制者为其打造的价值空间,而这正与科幻电影的天马行空不谋而合。此外,在恐怖电影中融入科幻元素,更能给原本专注于恐怖体验的电影带来剧情上的厚度,使其摆脱为恐怖而恐怖的刻板印象,为观众增加更具思考力的观影体验。因此,当代科幻电影与恐怖电影往往会互相借鉴,从而构建出既能带来科技体验感也能带来视觉震撼力的当代大片。好莱坞《异形》系列电影就是科幻恐怖电影的经典样本。

    二、科幻恐怖电影中的视觉要素融合

    (一)在科幻电影中运用恐怖元素带来危机感

    由于科幻电影先天具有强烈的未知感和未来感,在观影过程中极易引起人们的恐怖感受;因此,在《异形》《2012》等科幻电影中,对于多数灾难场景,创制者都会运用恐怖电影中营造氛围的常规手段对科幻场景进行包装,在影片科幻元素的基础之上通过恐怖氛围营造使这些场景尽量贴近人们潜意识中的恐惧,从而打造出最接近人们内心恐惧感的氛围,让观众从心理上接受灾难即将到来的设定,形成科幻电影中张弛有序的叙事节奏。在《异形》系列中,所谓异形生物的造型看起来是不同于人类传统认知范畴之内的生物,但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原型设计皆能从大众日常生活中找到影子,无论是形象轮廓类似人类的外星生物,还是躯体有如节肢动物的蜘蛛状生物,这些都来源于人类生活中对于未知的恐惧。将这些造型元素运用到科幻电影中,能够从潜意识上唤起人们对灾难即将到来的危机感,将传统的恐怖代名词与即将发生的灾难联系起来,加深观影者代入感,而当观众对灾难的体验感更加深刻时,则会对影片的“拯救世界”的主题有更多参入感和成就感,从而完成影片整体的节奏打造[2]。

    (二)恐怖氛围中的科幻元素带来剧情真实性

    传统恐怖电影大多运用灵异事件作为叙事主题,在东亚文化圈内一般以古宅、荒郊、冤者为故事主体,这些恐怖题材影视作品一般以氛围取胜而缺乏扎实的故事依据,一旦脱离视觉画面表现则较易沦为为恐怖而恐怖的影视作品,虽然视觉上能够带来恐怖体验,但是其背后缺乏逻辑依据,经不起推敲,因此传统恐怖电影一般难登大雅之堂。以日本经典恐怖片《午夜凶铃》为例,诡异的音乐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整体压抑的色调与戏剧化的剧情走向,能够在观影过程中为观众带来心惊肉跳的恐怖体验,但脱离影院的音视频环境只看剧情,则会显得十分单薄;而恐怖题材的影片不应只是缺乏系统逻辑的宣泄之作,观众需要创制者在影片中加入引人思考的元素,只有这样才算是一部完整的电影。因此对于传统恐怖电影来说,在其中加入科幻元素代表着影片逻辑性与故事性的加强,意味着传统恐怖电影剧情走向中的单薄环节在逐步改善,这对恐怖电影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增强十分必要。此外,科幻元素的加入还能通过科学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入增强恐怖电影剧情的真实性,让其中情节走向更显科学合理,增加观众对电影氛围的代入感与信任感。当下,部分恐怖电影在追求恐怖氛围的同时往往忽略影片的故事性与逻辑性,而科幻元素的介入则既能够为所谓灵异事件作出合理解释,亦能够让影片逻辑有所着落,让原本悬浮于空中的灵异恐怖事件落地,完形电影整体创作。

    三、从《异形》系列看科幻恐怖电影的视觉效果追求

    (一)视觉效果陌生化带来恐怖氛围

    视觉效果的陌生化能够让观众将日常生活中对日常事物的感知移情至影片所创造出的场景之中,形成“知觉震撼”,并在日常的规范化场景与人物形象设计中,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人”的特性,更富现实主义精神;而在一向天马行空的科幻电影与恐怖电影中,规范化场景与人物形象设计则意味着平庸,意味着与日常生活的高度重合,很难引起观众兴趣。因此在科幻恐怖电影制作过程中往往借助视觉效果塑造新鲜印象吸引观众注意,即视觉效果陌生化。《异形》系列中,异形人的陌生化是视觉效果陌生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不独《异形》如此,在经典科幻恐怖电影《潘神的迷宫》中,许多角色形象的设计往往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类常见形象的割裂与重组来完成——通过将人们常见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组成并不常见甚至看起来有些诡异的组合,再利用CG技术对其适当夸张与变形,为观众带来巨大震撼。在斯科特导演的第一部《异形》中,影片海报中Alien的影子可以明显观察出其与人类形象的总体相似性,但同时亦能发现其与人类的不同特征。从主观角度来说,人类在对未知智慧生物进行塑造时,往往将自己作为未知生物形象创造的基础参照体系,因此我们在诸多科幻恐怖电影中所见到的未知智慧生物——无论是来自于外星球还是源于地球上的未知区域,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与人类视觉上的相似性,再通过凸显其某些特质上的不同来强调其特殊性与危险性。创制者将外星生物打造成一个既能为观众所接受也能适当引起人们危机意识的全新形象,让人们在潜意识中将自己代入影片力图打造的恐怖氛围,从而完成深层观影体验。

    (二)场景设计的真实性

    场景设计的真实性是科幻恐怖电影视觉效果的又一追求。科幻恐怖电影不同于恐怖电影,其对影片的逻辑解释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场景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真实性。日本恐怖电影在场景设计方面极具特色,在日式恐怖电影中,导演往往会选择某些废弃却常见的场所,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形象力量相对弱化的人物进行恐怖感的堆积,比如小女孩、布娃娃、老人等形象,通过对人物设计与场景设计的真实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将其与生活中的某些片段联系而形成广泛联想,通过影片的引导在自身意识内完成感官体验。该类型影片中,各种异形生命体带来的恐怖感一部分来自于其与日常事物之间存在的行为与形象上的区别性,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其场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高度重合性。通过《异形》系列电影可以观察到,虽然其电影场景设计明显有别于日常场景,但是在现实中似乎皆是有迹可循的。该类型电影通过对日常场景与空间的夸大和特异化,使观众在潜意识中产生微妙的代入感,从而更加倾向于相信银幕上所播放影片的真实性,并更能体验创制者在影片中投入的感情与价值观念。在《异形》系列中,异形在人的身体中生长成形并破体而出时,我们能够明显看出人类生殖活动的影子,在所谓科学研究下诞生的异形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伦理息息相关,片中一切不合乎常理的恐怖事物都能够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相对应的规律,因而在符合人类基础认知的前提下设计的看似与众不同的场景都能构成事实上的真实性。换句话说,通过仔细考量而真实的场景设计能够让影片创制者将自己在创作影片过程中灌注的价值观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观影时间内传递给观众,使观影者对影片价值观充分领悟并理解影片内容,这是科幻恐怖电影视觉效果设计的最终着落点所在。[3]

    (三)兼顾科幻感与恐怖感,更具剧情合理性

    科幻感与恐怖感的結合,使创制者更易创作出一部从逻辑表达到视觉效果都十分完整的艺术性电影。《异形》系列电影一向以极具冲击力和先锋性的画面与动人心弦的剧情吸引观众。从第二部《异形》开始,导演便开始采用当时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计算机制作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下,该类型电影能够完成更加宏大的场面设计,在3D观影体验下,人们甚至可以立体感受这些极具未来感的科技建筑,这给观众带来了剧情与逻辑设定上的真实感。恐怖电影的视觉效果主要借助于场景的设计与视觉色调的变化,通过颜色上的变化能够调动观众潜意识中的敏感神经以进行心理暗示,在主线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将心理暗示层层递进,最终形成表层情绪的恐怖感。在科幻恐怖电影中,科幻元素与恐怖元素的融合能够让影片剧情结构的把控更精准,[4]在观众相对疲惫的时间段进行较为缓慢的剧情解构,而在相对兴奋的时间段则进行视觉与听觉方面的刺激,充分调动观众情绪——《异形》系列电影对这一技巧的运用信手拈来,通过计算机合成的充满后现代气息的未来设备、似乎与人类有联系而又明显“非我族类”的“异形者”,每一次打斗场面的出现几乎都能准确戳中观众的敏感神经。

    结语

    科幻恐怖电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会是电影市场的热门,从目前看来,每逢《异形》《终结者》《2012》《头号玩家》等科幻恐怖电影在国内上映都会引起影迷狂欢,在此映衬之下则显示出国产本土科幻恐怖电影的创作略为乏力。总体而言,我国科幻恐怖电影在制作方面虽然有源远流长的神话做为背景,但受限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文化限制很难将人文关怀元素融入看似天马行空的科幻恐怖电影中,这值得电影从业者进行反思;我们希望通过借鉴《异形》系列电影的制胜之道,来探索国产科幻恐怖电影的制作之路,从而实现我国电影行业总体制作水平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史修永.视觉文化与恐惧、焦虑体验的审美再生产——以恐怖电影为例[ J ].文化研究,2016(04):292-306.

    [2]单娟.怪物科幻电影中视觉奇观的技术营造[ J ].当代电影,2016(07):42-46.

    [3]单文洁.电影中“异形人”特效造型艺术浅析[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5.

    [4]陈涛.科幻恐怖片的社会语境与意识形态——以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系列电影为例[ J ].当代电影,2017(10):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