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当前在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也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好的结合数字化信息建设,在优化图书馆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信息进行更加优质化的整理,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智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信息化;智能;图书馆建设

    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深刻的改革,通过进行信息化的变革,逐渐完善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咨询的核心,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高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为了不断适应高等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智能图书馆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背景下,在面对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更多需求的同时,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仍然存在很多地方的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

    一、当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现状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当中,同时伴随着教师与学生信息需求的多样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在发生着全新的改变。只有提供更为先进的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信息咨询多样性的需求。每个大学图书馆都因其办学特点的不同涵盖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图书、杂志和期刊。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具有图书信息检索功能。信息检索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内的藏书进行科学有序的分类,方便了学生和教师更加便捷地寻找到他们需要的图书。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图书馆借书与还书模式。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只需要凭借电子阅览借书证就可以方便借阅者自助借阅图书,同时书籍的归还也变得更加便捷,借还书不再是繁琐的登记,而是在一些自助还书设备上进行自助服务,自助还书系统可以将图书退还到图书馆的指定位置,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图书整理好。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不单单体现在图书馆馆内图书的典藏、借阅及归还上,还体现在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功能上。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的升级,更多的智能咨询设备及相关软件系统应用到高校图书馆内的咨询服务上。在过去,当读者进入图书馆遇到问题时,他们只能简单地向图书管理员询问。当前,应用更多的智能软件及硬件设备,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当读者在图书馆遇到需要咨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等方式向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提问,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检索效率。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

    在当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迅速。在信息化的大的背景下,读者想在高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杂志,只需要在图书馆内的电子查阅屏上输入相关书目,就可以快速直接地了解到该书目的馆藏以及借阅情况,这大大提高了以往的借阅效率。同时,在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室内,还提供大量可供读者阅读的电子阅览器,更为直接的方便学生进行电子在线阅读,由于电子阅读室是公共场所,还特意为每台电子阅览器配备了耳机,方便读者进行视频及影音资料的阅读。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已经成为当前所有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共识。目前而言,针对当前各省市高校实际情况略有不同,不同的地区的信息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在这方面高校信息化图書馆的建设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部分教育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开展的较早,同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较早,较早在信息化分享方面做出相关工作,同时这些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在小范围内也有一些合作。这些区域性合作较好的地区通常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他省份则相对较为缓慢。通过我们对一些省份的高校调研,发现内地多省份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网络信息普及率明显不足,资源分布不均,信息和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服务水平不平衡,总体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区域性合作也较少,对于国内整体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而是我国大部分省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对国内外多所重点高校的智能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来看,智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走在前面的高校普遍得到了政府的高度支持,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高校智能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一的高校显然无法承受其巨大的资金投入力度。因此,地方高校区域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由省级政府出资,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省级高校应参与电子资源的团购、文献传递、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工作,以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避免重复建设。针对图书馆间文献资源的不平衡,政府应根据高校图书馆实际的利用率和贡献率进行合理的资金补偿。尤其是针对那些后期建设的信息化高校图书馆,应该集中资金建立其具有各自特色的数据库。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方针

    针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

    1.优化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大的环境背景下,数字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但最终仍然无法完全取代纸质文献。这是由于:(1)出版业无论是图书还是期刊,仍然以纸质文献的出版和发行为主。在信息社会中,一些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对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纸质文献相比,数字文献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报纸、期刊等可以按时发行。(2)由于经济利益等相关因素,并非所有出版社都与数字图书出版单位进行合作。将所有书籍数字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由于读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的不同,电子书籍并不是能够适应所有的读者。(4)电子书的阅读需要相应的设备,但对于国内的部分高校而言,无法及时地跟进购置足够的电子阅读设备。因此,鉴于以上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虽然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字信息化阅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纸质文献资料的典藏仍在图书馆文献的收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当地大学图书馆在建设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阅读的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学科特点、读者阅读特点购置必要的纸质图书,使其纸质图书与电子阅读图书达成一定的比例,从而在满足读者阅读习惯的同时更好的利用高校的资金率。

    2.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加强校园信息文化建设

    校园信息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拥有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的信息专家,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促进校园信息文化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在提高读者用户,特别是学生用户群体的信息收集、捕捉以及处理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用户信息的分辨、处理以及信息的吸收能力。普通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根据自身学科分类、校园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特色,购置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数据库。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大学的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收集和整理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信息数据库。

    其次,高校图书馆应注重校园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主动塑造具有校园自身鲜明特色的网络文化,注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学术探索,并把优秀文化作品融入到自身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当中。在高校自身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融入校园自身文化来吸引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当中,学校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教师进行学术讲座或访问图书馆网站与学生在线交流,让学生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并最终建立具有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图书馆建设的积极的文化氛围。

    3.加强高校科研与教学相关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利用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在校的师生收集、整理以及提供文献资料。目前,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高校的建设方向都是科研综合型大学,因此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立更应当收集、整理相关科研信息、资料以求更好的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字教学课件的建设都是通过高校教务部门进行统一管控,在这个环节上极大忽视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进而忽视了高校图书馆的教学相关信息资源的建设。即使部分高校将科研、教学的课件资料重点放在高校图书馆,也仅仅是单一的购买现成的数字资料,很少针对高校自身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数字精品信息课程,这方面需要我们高校的教务工作人员以及学科带头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共同合作,在关注高校自身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下,更好的加强高校自身图书馆馆藏信息建设与高校自身科研与教学相关信息资源的融合。

    高校图书馆同时还应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加强信息交流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信息的质量。相关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相比较高校而言,更为直接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值,因此在科研成果转换方面较高校更为成熟,这正是当前高校科研亟待提升的地方。当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科研相关信息的资料利用率较低,如若能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加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更新,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的利用率。

    4.提升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随着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大其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其相应的对自身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具备相应信息化能力,能够满足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图书馆馆员相对较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加大相关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使其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满足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需求。

    在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需要相应的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转变其服务观念,提升其服务意识,转变之前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衔接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直接、有效的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属性的功能发挥出来。

    5.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探索区域经济文化信息建设

    高校图书馆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的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更好的与地方经济、文化相融合,处于信息化的前列。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章制度》中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涵盖最前言的科研教学成果,可以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查询与相关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完善自身文献信息结构,培养相关人才,提高业务水平,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抢救当中。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保护、抢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此外,许多地方大学拥有完整的学科门类,如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艺术学。许多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都共同承担或间接参与这些项目,具有较为充分的参与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人类宝贵文化的结晶,体现着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非物质文化大多是口头传承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保存和利用成为可能,满足整个社会公共生活的文化知识需求。图书馆有责任记录和储存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社会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推广也需要图书馆的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很多领域,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也就是说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是建立对优秀文化传播与弘扬的基础上的,而这一点正是传统高校图书馆所坚守的,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探索区域经济文化信息建设,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充实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属性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通过我们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寻找出适合当前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最优模式,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杨艳红等.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调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

    [2]杨艳红等.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联合保障能力调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

    [3]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昆伦,刘志豪,周英洪,等.高校图书馆座位智能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9

    [5]鲍 劼,宋迎法,都平平,等.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设计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现代情报,2018

    [6]张印芳.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智能服务中的隐私保护[J].图书馆学刊,2013

    [7]李 欣.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网络环境下智能服务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

    [8]王 欣,张冬梅.大数据环境下基于高校读者小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能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郭万春(1982—),男,汉族,河南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