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语境下的木刻版画

    王莹

    

    

    摘 要:木刻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改变民族命运起到了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同时也为当代中国木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时代性问题,木刻版画同民族共命运,蕴含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文章对中国近现代木刻版画进行梳理,浅谈时代语境下木刻艺术的发展,以及新时代人们对传承木刻艺术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木刻版画;时代语境;与时俱进

    “木版画”是版画的一种,也被称为“木刻”,指在木头上刻制图画的艺术或方法,以供印刷、拓印。我国传统木刻版画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1932年,鲁迅从德国引入黑白木刻版画,中国木刻从传统木刻转化为当代新兴木刻,并在我国近代美术史上发挥激励民众、唤醒民众、鼓舞民众的作用。其功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这句话表明木刻版画与中国革命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木刻的底版材料来源丰富,复制的要求较低,在革命宣传工作中可以大量使用木刻,木刻作品由此大量出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期的木刻艺术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一、中国传统木刻与新兴木刻

    (一)中国传统木刻

    我国复制木刻版画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到了唐代印刷术成型,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图像印刷,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到了宋元时期,木刻版画艺术风格变得明亮,逐渐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之后彩色木刻版画出现,成为版画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明朝话本插画为版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在《红楼梦》《西厢记》等诸多知名话本中,有很多经典、有趣的插画。木刻版画易复制,在文学史上刻下一笔不可磨灭的印记。清朝出现大量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等地成为年画的重要产地。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套版印刷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着色温润雅致,画面明朗轻快,较少采用浓烈的对比色,讲究透亮与优雅。桃花坞年画多使用冷色,画面红而不艳、黄而不俗,色彩更为含蓄,构图饱满,富有典雅高贵的艺术气息。

    (二)新兴木刻版画

    新兴木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与传统木刻相比,新兴木刻的特点是由一人完成:自绘、自刻、自印。艺术特色和作品个性更为鲜明,属于创作木刻。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发起的新木刻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投枪与匕首”,引领新文化运动的艺术风尚。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成为木刻创作的中心。

    中国新兴木刻受到欧洲木刻的影响,尤其是德国木刻艺术。在战争年代,木刻艺术每时每刻都在传递力量。德国的凯绥·珂勒惠支是现代美术史上最早以自己的作品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版画家之一,鲁迅非常重视珂勒惠支的木刻创作,钦佩她站在德国无产阶级一边,反对法西斯的戰斗精神,并且斥巨资求购她的版画作品,然后编印成《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为我国的新兴木刻艺术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当时中国的很多木刻作者,在创作思想和表现技法上,都受到珂勒惠支的影响。

    二、战争时期:木刻版画与民族共命运

    战争年代,无论欧洲还是中国,木刻版画与革命都密切相连,在中外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木刻代表人物凯绥·珂勒惠支

    凯绥·珂勒惠支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罗曼·罗兰曾说:“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怀着阴郁和纤秾的同情,将这些尽收眼底,表现在她慈母般的手腕之下。”珂勒惠支的作品大量出现母亲和孩子的形象,这是对母爱及生命的刻画,可谓主题鲜明、入木三分。她是“抗战斗士也是悲伤的母亲”。珂勒惠支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呢?欧洲大战,她的儿子和长孙先后死在战场上。作品中的母亲是天下母亲的化身,这一形象蕴含超越时代的人类美德。她的“战争”系列木刻版画《牺牲》《寡妇》均使用母亲那独有的拥抱姿态,体现了深深的母爱与人间的温情,刻画了作者在战争中丧失亲人的强烈的悲痛与苦楚,又透露出沉寂的释然,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图1)。从她的许多木刻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极其强烈的时代感。

    (二)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与艺术表现

    战争年代的中国木刻作品是什么发展状况呢?1931年鲁迅大力推进木刻运动。他先在国内介绍欧洲的版画艺术,然后广泛搜集国外版画资料,亲自选编画集,举办国外的木刻作品展,并现场为木刻青年讲解指导。国内的木刻艺术受到德国木刻艺术的极大影响。胡一川的木刻《到前线去》是早期展现国民魂魄的木刻杰作,作品中强烈的黑白对比和夸张的人物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写镜头夸张地表现出愤怒英勇的工人号召人们去前线斗争的气势。李桦的作品《怒吼吧,中国》,用黑白、有力、粗狂的线条表现出如鲁迅先生的《呐喊》一般的力量,呼唤同胞们觉醒与抗争,这件作品的尺寸不大,堪称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从内容与形式来看,当时国内的木刻作品受到德国版画的影响尤为明显。李桦的组画《怒潮》中的《挣扎》的构图是对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农民战争”系列版画中的《耕夫》的模仿(图2)。黄新波的《卖血后》是解放战争时期木刻版画的代表作品,造型简约,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富有诗意,刀法具有装饰性。

    在战争年代木刻作品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对侵略、反对邪恶、坚持正义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些“灵魂”是与民族共命运的。特殊时期的木刻是武器,能唤醒人们的思想与觉悟。总体来看,战争时期新兴木刻的线条刚劲有力,黑白分明,饱含激情,技法比较粗犷。

    三、和平年代:木刻版画与时俱进,

    展现时代精神

    和平年代,木刻版画脱离了压迫,国内很多高校设立版画系或版画专业,为版画人才的培养提供培育基地,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版画家,此时期的木刻作品不仅延续了战争时期的黑白木刻表现手法,还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同时出现套色木刻。吴凡的彩色木刻作品《蒲公英》于1959年荣获“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版画比赛金质奖章,作品以浓、淡、无三重色调描绘了近、中、远三层空间。浓色少而精,越远越淡和虚,背景大面积留白,成功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堪称经典。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彦涵的《钢铁的臂膀》《玉兰》等作品赞颂新时代、歌颂新生活,描绘了中国的壮丽山河、国家的日新月异以及基础建设飞速进行的新面貌。

    四、时代语境下:现当代木刻版画的继承与发展

    当下,木刻版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时代性的挑战,除了技法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木刻版画精神和形式的传承。

    以江苏地区为例,江苏的版画家们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逐渐形成具有民族内涵、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水印版画流派。以吴俊发为代表的江苏版画家们开创了江苏水印木刻学派,形成了江苏水印木刻的三大特点,即刀味、木味和韵味,探究了“湿”“留”“虚”水印木刻技巧,完美地体现出中国画的意蕴与木刻版画的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时代风格、典型的地方特色的水印木刻作品,为中国版画的发展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

    随着信息与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木刻版画精神和形式的概念延伸可以打破材质的限制。在当代语境下,艺术家们对木刻本体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将木刻与新媒体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新形式的木刻衍生作品,这是对木刻艺术精神的传承,能够展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拓宽木刻版画的表现形式,让木刻艺术更加多元、创新、巧妙地发展与传承。

    五、结语

    战争年代的木刻是战斗的武器,唤醒、鼓舞群众,与民族共命运。和平年代的木刻反映生活、批判或赞美社会现象,是与时俱进的。现代的木刻作品在创作题材和技法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有了更高的追求。木刻作品渗透的精神与民族、人民、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下,木刻艺术家们要在观念、材料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不断探索,赋予木刻版画在当代语境下新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版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2]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齐凤阁.中国现代版画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4]任晓敏.新木刻版画的兴起与发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8).

    [5]賴荣幸.解读胡一川的版画《到前线去》:兼及其早期版画风格[J].美术大观,2014(2).

    [6]余曼.木刻版画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研究:从“新兴木刻”与“延安木刻”的类比中论述木刻版画的艺术精神[J].大众文艺,2020(17).

    [7]万子亮.谈中国水印版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21).

    作者单位: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