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营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江珊

    摘要:在经营型事业单位项目开展过程中实施内控管理,既可以有效保障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周期,还可以防范贪腐情况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经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原则以及内控的流程设计进行研究,给事业单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营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项目管理

    一、对项目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在经营型事业单位的日常项目工作管理开展过程中,往往涉及许多财务数据或档等内容,如果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就会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权力或途径进行非法活动,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失。因此,开展内部控制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通过实施内控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人力或物力损失。因此,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避免此问题的发生。

    第二,能有效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于经营型事业单位而言,所开展的工程项目通常需要通过招标来选择外协单位完成,从而使招标过程成为违法违纪事件的多发环节。通过建立招标审核制度,能有效约束权力的滥用,最大限度地避免贪腐行为的发生。

    最后,能有力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国有资产遭到损失。通过内控机制的建立,从项目预算到成本核算,再到招标,都将建立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更好地保障国有资产合理使用。

    二、对项目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1.全过程管理原则

    经营型事业单位在实施内控制度时,需要引导全员参与相关建设项目,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发挥动态管理的作用。例如,在对单位开展的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时,应用内控理论对从项目的成本预测、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计划和管理,以及到项目完工后的成本核算等多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使内控机制贯穿到项目的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确保项目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

    2.制衡性原则

    项目的实施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或单位的配合,尤其是事业型单位涉及部门更多,需要基于项目实施及需求建立包括审计、会计等在内的架构体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内控管理,包括招标、审查等关键环节,需要参与单位彼此协作,并在完全独立的状态下相互监督,建立制约关系。

    3.成本原则

    经营型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所开展的项目往往涉及金额较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成本控制上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注意的是,经营型事业单位因自身性质,所开展的一些项目周期和经济效益周期较长,投入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在进行内控管理时,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

    4.目标管理原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目标管理原则是包括内控管理在内的一系列项目实施活动的基础性管理方法和模式。目标管理原则,要求在进行内控管理时,围绕预定目标进行管理,对目标实施的过程进行实施检查,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目标偏差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确保内控管理体系顺利实施,整个项目良性运转。

    三、对项目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

    1.项目立项阶段

    项目的立项评审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项目的评审确定项目实施需要的预算和技术方案,从而为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对经营型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开展一些具有较大难度的项目工程,在进行项目评审阶段,对项目实施难点进行论证尤为重要。同时,在项目立项阶段,对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实施细节进一步细化,也可以有助于项目的后续实施。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项目立项阶段的内控管理,在项目评审过程中,需要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流程对相关事项进行论证和评审。对评审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建立追溯机制,确保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杜绝隐患。而在进行项目预算过程中,参与成本预估的人员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成本预估模式,对相关费用进行精确、全面的预算估计。对腐败风险较高的招标过程,需要严格依照内控管理体系,对涉及的外协单位资质和方案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项目后续实施的顺利运行。

    2.项目实施阶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内控管理,主要涉及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变更实施控制,以及对监理单位监理工作的控制等方面。具体来说,在对相关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时,要确保施工单位具有项目实施所需的施工能力和规模,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杜绝由于施工单位能力不足给项目带来损失。同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抽查,确保施工人员与预先确定的施工单位吻合。对工程变更控制来说,随着项目的开展,存在预先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存在偏差的情况,导致需要项目变更,由此提升人力和物力的成本。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变更情况的发生,需要通过实施内控制度来建立完善的审批和决策机制,避免随意性项目变更的情况,以及由于领导层面对项目管理产生的干扰。通过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控制体系,在降低工程变更情况发生的同时,实现项目成本与工期的可控。而对监理單位实施控制,主要是减少由于其监理工作不到位,对项目的进度质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来确保监理工作报审、取样送检工作的一一落实,发挥监理工作所应有的监督作用。

    3.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验收阶段所涵盖的竣工验收和决策控制,同样属于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该阶段实施内控管理,竣工验收、结算和评价是管理的核心。对验收和决策控制来说,内控管理的重点在于确保验收过程顺利实施和科学有效,杜绝重大质量隐患和成本虚报、虚列情况的发生,降低竣工预算风险的存在。在项目验收阶段实施内部控制,经营型事业单位需要对相应的验收制度和标准流程进行一一明确,并建立验收问题责任追溯体系,对包括决策资料是否齐备在内的重点审查环节进行审查和控制,如此才能够确保竣工结算的准确和完整,更好地发挥内控制度所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经营型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验收时,确保整个验收过程符合验收方案,对验收方案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进行全面落实。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审核,确保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存在以次充好等影响项目安全的情况发生。

    结束语

    在经营型事业单位项目开展过程中实施内控管理,并将内控管理理念贯穿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有效保障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周期,还可以有效防范贪腐情况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经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原则以及内控的流程设计进行研究,给经营型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家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10).

    [2]赵丽萍,王冬梅,刘书聪,夏晔.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

    [3]魏安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探究[J].管理观察.2017(07).